叶县:湖风竹影 映出乡村振兴新画卷

在多彩的平顶山“九沟十八湾”中,叶县辛店镇望夫石山—翠竹湾更是风景旖旎、发展生机盎然。桐树庄村、南王庄村、常派庄村就在一湾碧翠掩映里。

望夫处,水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在辛店镇广袤土地上,屹立着一座充满神秘与传奇色彩的望夫石山。9月10日,笔者徒步登上海拔455米高的望夫石山,它宛如一位守望岁月的巨人,静静地俯瞰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变迁,见证着人间的悲欢离合。

沿山路南行,一路向上,山脚下即是名胜景点翠竹湾。这里的竹子系上世纪从革命老区井冈山移来,又称井冈翠竹,是南竹北移的成功范例。辛店的望夫石山—翠竹湾,风景、人文与产业相互交融,一幅乡村振兴“实景图”就此展开。

“在这里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田园的宁静与快乐。”正如在桐树庄村游玩的游客王孟华所说。

桐树庄村是望夫石山—翠竹湾其中包含的一个村庄,该村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诞生地。近些年,当地依托浓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康养示范村打造”为标杆,以徽派建筑群、红九军纪念碑和纪念墙、井冈山毛竹为主线,着力打造集红色教育、文旅融合、生态观光、乡村休闲等多种旅游业态为一体的红色文旅基地。

走在乡间小路上,马头墙、小青瓦错落有致;百亩竹林遮天蔽日,郁郁葱葱。

谈及村庄的发展,随行的桐树庄村党支部书记闫小军感触颇深:“咱们这边土壤贫瘠,仅靠种地一季产粮才五六百斤,现在,村上仅农家乐就有4家,旅游旺季家家爆满,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说起“吃上旅游饭”,在南王庄村莲花庵自然村,历史上属楚长城脚下的驿站,参天古树环抱着浮满荷花的池塘,古老的水车在转动,木梯搭起了水上栈道,几座古山洞、段段楚长城点缀其中、穿梭其间,游客仿佛回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楚国,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愈发生机盎然。

今年五一假期,沿着新开通的旅游线路,每天有上万名游客光临南王庄村,卖小商品、小吃的村民日均营业额上千元。

“以前村上的路不好,进出都不方便,现在路又宽又顺畅,周末过来郊游的人越来越多了,我就在家门口摆了个米线摊儿,生意也不错,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南王庄村村民王国民提起现在的生活,感慨地说。

在村党支部书记翟国松的带领下,该村以“村集体+农户+第三方”的模式,成立村集体公司,积极引入企业,建成万头养猪场、肉兔场,红薯深加工、粉条、酸辣粉厂,结合光伏发电、标准化厂房租金等,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0多万元,带动周围8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该村还依托地理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建设楚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莲花庵民宿,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我的目标是带动全镇发展红薯产业,酸辣粉和粉条加工能让红薯亩均收益翻两倍,还能安排附近村民就业。产业发展起来了,村集体每年就能稳稳增收。”南王庄村党支部书记翟国松信心满满地说。

春赏花、夏摘果,“桃经济”富了常派庄村村民,常派庄村也是望夫石山—翠竹湾的核心区,紧邻1号公路,通过连片种植林果,带动村民致富。

在常派庄千亩桃园内,早熟水蜜桃7月中旬已经采摘完毕,目前成熟的黄桃已进入采摘期,一个个套袋的黄桃点缀枝头,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果香,让人垂涎欲滴。2015年,该村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群众以资金、土地、技术入股,产生收益时集体和群众按比例分红,共发展优质桃树种植1000余亩。

“我们这个品种的黄桃都是现摘现卖,深受消费者青睐。不仅如此,桃园紧邻1号公路、燕山水库风景区,每年6月到10月先后有不同品种的鲜桃成熟,游客游景区、采鲜桃,边摘边玩,体验感很好。”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小伍告诉笔者。

近年来,辛店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工业兴镇、林果富民、生态惠民”的发展思路,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构建区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努力打造中有“生姜”、东有“食用菌”、西有“蔬菜+烟叶”、南有“林果+旅游”、北有“高标准农田+”的产业发展格局。林果种植规模已达3.5万余亩,将采摘与农业科普、农业观光、农业衍生产品体验相结合,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也带动了当地农业的跨越发展。

“下一步,辛店镇将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六位一体发展,着力打造‘乡有特色、村有景点、步步景观’的全域旅游大格局,让这颗明珠更加璀璨夺目,为辛店镇经济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辛店镇党委书记董泽说。(叶县县委宣传部供稿 作者:王涵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