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赖特奖获奖作品《英伦牧歌》:以诗意笔触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侯晓苏

“告诉他们,告诉他们土地上发生了什么。总得有人告诉他们……

我小的时候,报春花遍地都是,剪秋罗随处可见,山坡上危崖高耸,巉岩间百里香传芳,花丛中蝴蝶翩翩。米诺鱼在小河里游来游去,在潭水中往复穿梭,划蝽在水面轻盈地滑行……

可是你们却再也看不到这些美好的景致了。

图片

这些话,是农民詹姆斯·雷班克斯的肺腑之言,他的家族世代耕种于英国北部湖区达六百年之久,他本人的经历也颇多“传奇”色彩。

他从小跟随祖父学习种地,也是一个辛勤劳作的农民,却也从未放弃学习。23岁时,考入牛津大学研修历史,当时,他也曾尝试在“更为广阔的世界里营谋生计”,却发现那“其实就是经常盯着电脑干别人吩咐的事情”,不但要“长年累月寄身于办公室的隔间之中,还得忍受赶乘火车而或挤乘公交上班下班的漫长乏味”,于是毅然返乡,回到农场安身立命。如今,他已成为拥有世界影响的农民、赫德维克羊育种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专家和优秀的作家。

从2015年开始,他先后出版《牧羊人生》《赫德维克羊牧养图解》和《牧人眼中的古老原野》,作品译为十几种文字,行销全球。

他的新作《英伦牧歌》荣获2021年英国自然与旅行写作至高奖——温赖特奖、获评《星期日泰晤士报》2020年度最佳自然书籍,以及《每日电讯报》《金融时报》《新政治家》《独立报》《每日电讯报》《观察家报》《每日邮报》2020年最佳年度图书。本书日前由东方出版社正式引进至国内出版,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共鸣。

本书以其独特视角和深刻洞察,描绘了作者的家族六百年据土谋生的全景画卷,阐述了他对人与土地关系的深刻反思。不仅诗意地呈现了英伦北部古老农耕的最后时光,还忠实地记录了百余年来资本和“现代化”侵入农耕之后,农民们的真实伤痛、迷茫,以及面临的变迁和挑战。通过雷班克斯的实际经历,我们得以窥见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如何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 “如何不假思索地蹂躏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笔下实景在英伦,映射的痼疾却在全世界。它是写给一个我们已经失去的旧世界的赞美诗,也是敲给当代农业产业的一记警钟。

作家希沙姆·马塔尔说:“《英伦牧歌》是一本审美价值极高的书,它的美丽不仅在于文字,更在于文字背后的东西:一种温柔而睿智的感觉,它让人既能感受到人类对土地的爱恋,又能深刻认识到我们对土地和生态系统的残忍行径。雷班克斯用极大的敏感度和复杂揭示了这两种矛盾的状况,包括我们与之共谋的历史,以及为什么我们现在应该在岔路口及时转弯。”

图片

农民、牛津毕业生、联合国专家、作家                       

四重身份构建独一无二的绘农视角

詹姆斯·雷班克斯的《英伦牧歌》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正是因为他将农民的真情实感、牛津毕业生的卓越见识、联合国专家的全球视野以及作家的文学才华完美融合,构建了一个立体而全面的农业叙事框架。

作为农民,詹姆斯·雷班克斯世代居住在英格兰北部的湖区,对土地有着刻骨铭心的情感。他深知农耕的艰辛与喜悦,他的笔下流淌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传统的坚守。在《英伦牧歌》中,雷班克斯描绘了与土地的亲密无间,以及对古老农业景观的深情回忆,让读者感受到“与田野浑然为一”的农夫情怀。书中所写的农耕细节,如:

祖父赶着马儿,手扶耕犁,对世界的感受跟坐着拖拉机的晚辈有所不同。他对家中的土地了如指掌,好像那就是他四向延展的身躯。土中埋有石块,犁铧便会为之一震,那种感觉既在手上也在脚下。

这份深切的体会,是现代都市人不曾拥有的,却在书中得以清晰展现。

牛津大学历史学背景赋予雷班克斯卓越的见识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他将家族六百年的耕作历史置于英国,乃至全球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进行了批判性思考。他以学者的严谨态度剖析了现代农业对土地的侵害,以及由此引发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二战后,政府为了避免粮食短缺,鼓励更大规模的农业种植,对农业化学品的日益依赖以及从更可持续的轮作农业转向广泛的单一栽培……

生产上的辉煌,生态上的灾难——雷班克斯把过去40年的农业变革描述为“一个激进的、欠考虑的实验”。

雷班克斯的教育背景让他能够跳出传统农民的局限,从更广阔的角度审视农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视角。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雷班克斯在《英伦牧歌》中展现了对全球农业问题的关切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刻理解。他将个人经验与国际视角相结合,提出了对农业现代化的反思和对环境保护的呼吁。

雷班克斯的作家身份为《英伦牧歌》增添了文学魅力。他以流畅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将对土地的深情、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农业现状的忧虑融入文字之中。

居留越久,山间的乐曲就越发清晰。鹪鹩匿身荆棘,悄然放歌;草叶遍及牧场,窃窃耳语;山风过处,苏格兰松枝柯摇曳而奏响天籁。我融身此地,与这片田野浑然为一,难分彼此,既然它已将我安置于此,那则讲述回归、衍为一生的漫长故事便有了结局……今人标榜自我,崇奉个性,殊不知那是一个镀金的牢笼。寄身大地,隐匿小我又何尝不能获得解脱和自由?我想,在这喧嚣扰嚷的时代,尽其所能地安静生活恐怕也是一桩成就,一种美德。

他的文字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自然之美,也能体会到深层的社会与哲学思考。

当资本介入农业

百余年“农业现代化”的记录、批判与反思

当资本的触角伸向农业领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便伴随着争议与反思。随着资本和技术的介入,雷班克斯以深情的笔触描绘的农业景观发生了剧变。

一切农事活动无不受制于所处的时代,由不事稼穑的强势群体操控左右。我们好似提线木偶,跟着隐形的拉线或前或后。在某些地方,这些拉线还在决定你如何购物,如何吃饭,如何投票,如是影响隐而不彰却向来如此。”

农民们压平了树篱,毁坏了田地里的土壤,陷入了追逐更高收益的陷阱,因为他们‘被要求’这么做。结果是获取到了廉价的食物,却窒息了支持生产的自然环境,以一个无法维持下去的生态系统的瘫痪为代价。

雷班克斯犀利地指出,农业的现代化并非单纯的技术进步,而是受制于资本逻辑的一场变革。大型农业公司利用工业化模式搜罗资源,试图将古老农耕的遗产据为己有。当现代农业追求高效率时,它往往牺牲了生物多样性,导致了土壤退化和环境污染,而这一切的代价,最终由农民和自然承担。

雷班克斯在书中表达了对环保窘境和食品安全困局的深切担忧。他指出,现代农业模式下,看似丰饶的食物产量背后,隐藏着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农民在追求高产的同时,丧失了与土地的传统联系,而消费者则面临着食品安全的潜在风险。

图片

重写牧歌

足资借鉴的行动方案

在《英伦牧歌》中,雷班克斯不仅提出了问题,更给出了行动的方向。他认为,人类应当摒弃追求廉价食品的观念,转而支持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他提倡传统技术和古老观念的回归,如轮作经营、混合耕种,以及明智的经营策略。通过这些方法,人们不仅可以保护土地的肥沃,还能维护河流的清洁、湿地的完整,以及森林和荆棘的繁茂。

不用化肥又如何提高土壤肥力?

在好多地方,解决这些难题的方案就是恢复混合轮作和牲畜牧养。庄稼收割后,让牛羊成群进地啃食残茎,往复踩踏,最终可使地皮僵实,抑制宿根。农田一面休耕复荒,一面让牛羊采食杂草。事实证明,古老的耕作之道在好多时候依然有效。

为了使肥力耗竭的耕地再现生机,丰腴肥沃,人们在探索屡试不爽的“新型技术”,而颇为讽刺的是,最佳方案居然是利用牛羊。

雷班克斯倡导保留农业多样性,认为这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关键。他呼吁保护传统农耕,鼓励农民在经济与生态之间寻得平衡,探索既能耕田养家又能保护土地的两全之策。他也已经在重重压力之下,开展了自己的行动。

我看到农民已经开始携手,想让这里变得更好,想方设法在天然流淌的小河四周种草养羊。他们正在行动,绵延而去的树篱重获打理,田间的石墙又复亮相,古老的石砌棚厩和农舍再现旧观。护栏在河畔娓娓蜿蜒,河曲的水塘已经挖好,公地的泥炭湿地也恢复了全貌。弃用化肥和农药的草场野花点点,昆虫、蝴蝶、飞蛾和鸟雀上下翻飞,光彩闪闪。

“我们”和“他们”的隔膜由来已久,现在却在渐渐消失。由于热爱家园,我们最终走到了一起。

因此,本书也是对农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探索。雷班克斯的故事,提醒我们关注农业的可持续性,以及在资本和技术主导的农业体系中,如何维护农民的利益和土地的健康。

当无数乡村变为荒村,当很多我们儿时见过的物种逐渐消失,当我们为吃下的一口食物是否影响健康忐忑不安,当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当我们的孩子再难找到一条洁净的小溪嬉戏,当我们艰难地戴着口罩呼吸被污染的空气……每个人,都会被雷班克斯笔下的文字和他的思想深深触动,他所写的故事,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息息相关。

正如美国作家菲利普•古雷维奇所说“这是一本非常了不起的书:生动、激昂、紧迫……而且,无论是对自然界的担心还是对自然界的敬畏,都令人深深折服。雷班克斯一针见血地指出,如何耕种是关系到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艰难生存的问题。每一个种粮食的人,以及每一个吃粮食的人都应该读一读他的书。”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