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纠纷调解向前延伸,让涉企诉讼先冷静。将车载法庭开到企业身边,“一车通办”,快立快审快执……9月12日,大足区法院公布《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法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特色产业高地建设的十条措施》及典型案例,各条措施将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用“法”守护大足区营商环境。
据大足区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邓磊介绍,这十条措施紧扣大足区“246”现代制造业集群总体布局,包括:推动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构建便捷涉企诉服通道、持续降低企业涉诉维权成本、妥善处理涉企商事纠纷、审慎处理涉企刑事案件、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保障胜诉权益及时兑现、完善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完善企业救治和退出机制和主动提供精准司法供给等10条。
“诉讼也需要冷静。我们依托机关、法庭、镇街、村社诉讼冷静载体平台,整合行业调解组织解纷资源,把涉企诉讼的调解环节向前延伸,希望先引导企业之间以非诉讼的方式,来化解纠纷矛盾。”邓磊表示,为了推动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大足区法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实现诉讼服务大厅、12368热线、全渝数智、车载法庭等渠道都能实现一次通办。
在妥善处理涉企商事纠纷方面,将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助力拓宽实体企业融资和担保方式,保障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金融政策落实落地。同时,常态化依法打击盗窃、故意毁坏财物等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犯罪;突出惩治寻衅滋事、恶意阻工、暴力讨债等扰乱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犯罪;依法严惩合同诈骗、强迫交易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的行为施行同责同罪同罚。
为保障胜诉企业的权益能及时兑现,大足区法院将常态化开展“护企兴商”执行专项行动,不断优化财产处置程序,加大对流程节点的管控,最大限度缩短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办案周期,提高涉企案件执行兑现率。在完善企业救治和退出机制方面,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对暂时有困难但有发展潜力和经营价值的企业,帮助和支持企业转型升级、重获新生。对产能落后、经营困难、没有挽救价值的民营企业,建议适用破产清算程序,快速退出市场。
此外,围绕“实业为本、制造强区”目标,通过“一街镇一法官”机制,探索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司法建议等形式引导企业依法防范化解重大法律风险。
在发布现场,区法院审管办(研究室)主任黎朝廷发布五个优化法治营商环境5个典型案例。如陈某等80余人在大足某健身俱乐部缴费办理了会籍,由于俱乐部股份转让,营业场地关门,陈某等向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并报案。大足法院诉讼冷静区诉调对接中心收到纠纷线索后,立即启动“诉讼冷静”联调模式,派出“诉讼冷静流动劝导车”在健身俱乐部所在商业中心组织现场调解,并当场受理司法确认申请,成功化解了这起群体性纠纷。
“这就是‘诉讼冷静’联调机制,多方力量在纠纷萌芽阶段提前介入,通过‘示范判决+专业调解’的方式,降低了消费者维权成本,实现了群体性纠纷实质性化解。”黎朝廷说。
与会的市人大代表们认为,大足区法院充分发挥司法机关职能作用,不断强化服务举措,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优质的法治营商环境,值得肯定。他们表示,将继续大力支持法院的各项工作,希望法院继续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做深做实司法保护,做优做细司法服务,让法治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王昱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