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海南,台风“摩羯”过后第六天,务农浙商的苦与愁

全文2433字,阅读约需7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17级超强台风“摩羯”在海南文昌登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其中浙商投资农业领域受影响严重。

02文昌市缙云商会会员李立平的罗非鱼养殖基地受损严重,估计损失至少200万元,其他会员企业也有严重损失。

03由于电力设施受损严重,浙商投资农业的恢复面临困难,希望各乡镇电力尽快恢复。

04尽管农业保险和巨灾保险未能覆盖所有领域,浙商仍坚信自救的力量,积极投入灾后恢复工作。

05目前,海南与广东跨海电缆已恢复,其他市县电力设施抢修工作仍在进行中。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大灾过后,浙商仍是坚韧的,相信自救的力量。
图片
9月6日,17级超强台风“摩羯”在海南文昌登陆,横扫海南岛。
“摩羯”是继2014年“威马逊”之后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此次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在海口,农作物受灾面积5.7万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260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在海南创业的浙江人有15万人,浙籍企业超1.6万家,个体工商户4万余家。浙商产业涉及热带农业等多个领域,创造了海南近40%反季节瓜果蔬菜产值、近50%的罗非鱼养殖产量
《浙商》记者采访获知,“摩羯”横扫过后,在海南投资农业的浙商遭受巨大损失。
9月11日,台风横扫过后的第五天,丽水缙云人李立平仿佛跋山涉水般,穿过被倒伏行道树阻塞的公路,从乡村赶到文昌市区,在被外省前来支援的人住满、几无空房的酒店,“求着人家”,找到一间客房,才打通电话、连上WiFi,和外界取得联系。
李立平是文昌一家罗非鱼养殖企业负责人,也是文昌市缙云商会的一员。罗非鱼养殖是海南省重要产业,产业链年产值30亿元,以一批缙云、仙居籍浙商为养殖主力军
李立平所在的文昌市缙云商会有100余家会员企业,养鱼人近500名。他介绍,文昌市共有13万亩鱼塘,80%是浙江人在养,浙商每天售出罗非鱼约200万斤
李立平在文昌租了约400亩地建起鱼塘。在“摩羯”到来之前,他和同乡们早已严阵以待。除了加固各种设施,他还把每包数十斤重的鱼饲料搬进养殖基地几个作为工具房的集装箱,用以加固。
在人们的戒备中,“摩羯”于9月6日16时20分前后在文昌市翁田镇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7级以上(62米/秒),风雨狂虐,仿佛要把大地上的一切掀翻。
待风雨稍减,李立平查看自家和周边的养殖基地,满目疮痍,变压器、鱼塘增氧机……几乎所有设施设备都被损坏,集装箱变得“稀巴烂”,鱼饲料不知所踪,部分鱼塘坝被冲垮,一口塘养着的8万-10万斤鱼不知冲走多少……李立平估计,自家损失至少200万元。
图片
文昌浙商投资的罗非鱼养殖基地受损严重(受访者供图)
截至11日,在有限的通讯条件下,李立平统计已有十多家会员企业受灾严重。他估计,“全文昌罗非鱼养殖户损失可能有几十亿。”他还了解到,有四五名老乡被养殖场铁皮棚乱飞的铁皮割伤。“在海南的养鱼人,十一二级的台风经历多了,但这次的威力我们完全没预料到。”他说。
11日,文昌市缙云商会首任会长、海南勤富食品创办人周勤富在微信上告诉《浙商》记者:“我们养殖基地也损失严重!”
眼下,李立平和同乡们最盼望的,是尽量恢复电力。因为罗非鱼是高密度养殖,没电的话鱼塘打不了氧气。他们用柴油发电机发电,但有些发电机被风刮坏,有些被刮进鱼塘,找不到工人来抬,甚至连柴油也难以买到。
李立平说:“希望各乡镇电力尽快恢复。电力通了,我们还能保鱼塘,否则太阳一出来气温一高,还不知道会死多少鱼。”
种树浙商紧急自救
9月11日,杭州临安人郑正平在海口琼山区一片约3000株的黄花梨树林里与三十多名工人一起抢救黄花梨,他们要在大片拦腰折断的黄花梨树中寻找幸存的,吊扶起来、打上营养液,希望能救得回来。
郑正平海南赤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十年前,他在琼山区创建了黄花梨庄园,一边种植黄花梨,一边搞文旅,累计已投入约1800万元。这批被精心呵护的黄花梨,长了十年,最大的高近10米,胸径已达20厘米。黄花梨市场价值高,因此郑正平对这些树备加爱护。台风到来前,他耗资约130万元,在每株黄花梨间建起钢架网格,以抵抗时时袭击海南岛的台风。
然而,面对超强台风“摩羯”,这些加固措施都显得十分脆弱。台风过后,郑正平清点后心痛地发现,有1000多株黄花梨被拦腰折断,1000多株被刮倒。庄园内今年投资约300万元建的草坪、亲子游乐设施也几乎全部被毁。
眼下电力还未恢复,晚上得用蜡烛照明,郑正平开出很高的工价,带着工人们在白天抓紧抢救黄花梨。
台风后,郑正平带领工人紧急抢救黄花梨林
同样在海南种树的,还有金华武义人施虹羽。她是海南土生景观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在琼山区云龙镇投资种植了约150亩园林绿化苗木,有大腹木棉、火焰木、凤凰木、小叶榄仁等十多个品种,这些树高五六米,都是已成熟的绿化苗木。然而台风过后,地面的东西都毁了。“我们只有苦笑,叫‘一棵没倒’——只剩一棵没倒。”
施虹羽说,她在海南做园林工程23年了,十年前的2014年,台风“威马逊”令她的苗木基地损失20%,而这次损失达80%。“算成本价,亏了六七百万。天灾无情,没办法,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行业。”她说。
图片
施虹羽投资的苗木基地受损严重
不过,心痛只能留存片刻,现在她正在想办法寻找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要把折断、倒伏的树清理掉。但是吊车、挖机、油锯和工人都很难解决,因为现在当地政府、社会几乎所有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主干道抢修中,不仅租不到大型机械,还“一千块钱一天都找不到工人”。目前,她和六七名工人就尽力去做人工能清理的事。
在海口种蔬菜的台州椒江人林顺法,是海南庆鑫农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他的蔬菜基地位于海口市政府所在的秀英区,积植面积约1000亩。台风中,452亩蔬菜大棚全部倒塌,约800亩菜田被淹。
图片
林顺法投资的蔬菜大棚被风刮垮
到9月11日,蔬菜基地仍未通电,林顺法用四台柴油发电机自供电。因为没电,抽水机来不及工作,地里蔬菜仍泡在水里。他说,公司年产值约3000万元,这次粗略估计,损失达2000万元。
相信自救的力量
《浙商》记者了解到,农业保险、巨灾保险未能覆盖海南浙商投资的许多农业领域。比如黄花梨、绿化树种、罗非鱼的种养殖户称,因为产品价值过高或无法清点数量,保险公司没有相应产品,“损失只能自己硬扛”。幸而种植大棚蔬菜的浙商买了农业保险,约1/5左右的损失能获赔付
大灾过后,浙商仍是坚韧的,相信自救的力量
11日,在文昌市区,李立平看到,在水、电、通讯方面,市区也还有四分之三左右的区域未恢复。“那么多外省的队伍已经来抢修了,弄不赢(来不及),灾后恢复主要靠我们自己。”他说。
施虹羽说:“这次海口政府做得最好的是人没有什么伤亡。现在都那么难,我们唯有自救,推倒重来。”
郑正平的那块地租了四十年,还剩三十年。“当时看到(黄花梨树受损)心痛,但就难过这一个月,忍一忍就过去了。再过三十年,树的价值就起来了。”他说,“乐观一点,不乐观不行的。”
12日,海南电网消息,由于各地电力设施受损严重程度不一,抢修难度不同,复电时间会有所差异,南方电网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调配队伍倾力支持,赶赴一线,大兵团作战、成建制包干,全面投入抢修复电攻坚战。
图片
海南紧急抢修电力设施
据海南发布消息,截至11日17时,三亚、陵水、万宁、保亭、东方等5个市县已全部复电,此外,海南与广东跨海电缆于9月11日0时33分恢复。
(文中李立平为化名)
图片
审核|姚恩育
监制|冯永明、余广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