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黄土大塬的厚重,秦汉边塞的苍劲;
这里有农耕文明的淳朴,红色革命的激情;
这里是人们心之所向的诗与远方。
乘着9月的秋风,一路播种诗意。9月10日,“诗意甘肃·丝路长风三千里”系列活动之“大塬长歌 庆阳诗会”在环县环州故城举行。
庆阳,位于甘肃省最东部,这里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据《史记》记载,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与中医鼻祖岐伯曾在此地论医,留下《黄帝内经》传世,在中医药文化和华夏农耕文化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
庆阳与诗的缘分由来已久。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三百多篇目中,已发现至少有四首诗是专写庆阳一地风物的。长城似弓,直道似箭,比肩秦长城的“秦直道”穿越庆阳境内大部,千里绵延直至朔方。
“很久以前,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水草丰美、景色旖旎。环江翼龙轻盈地翱翔,剑齿古象自由地嬉戏……”伴着淡雅的古琴声,诗会在情景表演《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拉开序幕,精彩的表演与城墙上的逼真投影生动再现了黄帝与岐伯论医的场景。
随后,《诗经·豳风·七月》的深情朗诵,将西周时期陇东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民日常生活场景呈现在观众眼前。走秀表演《千年庆阳》更是将庆阳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时尚完美结合,展现了这座城市独有的魅力。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千百年间,烽烟迭起,名臣范仲淹,戍守庆州,威震西夏,留下千古名篇《渔家傲·秋思》。诗会现场,伴随着羌笛声响起,“范仲淹”登台,用手中的“浊酒”道出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千年前的诗句,如今读来依然浸润人心,这就是诗歌的力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现场观众李晓燕说。
以诗为媒,打开一扇了解庆阳的窗口,一代又一代人将诗歌写在了黄土大塬,写在了沟梁峁岔,写在了希望的田野上,行走于此,扑面而来的是热情与质朴。在音舞诗画《岁月如歌》环节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军民大生产》《绣金匾》三首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陇东民歌再次演绎出了那段热火朝天的革命岁月。
诗歌唱和,平仄押韵。整场演出通过朗诵和情景表演等形式,用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深情诠释动人诗篇,将诗词的文字之美具象化、艺术化,描绘出庆阳的人文之盛、自然之美、气象之新,重温这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句,拂去记忆的灰尘,那些力透纸背的情怀与智慧,同样令人触动。
文/图/视频 |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王甜 王典
内容校对 | 孔贵平 康健 田彦龙 陈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