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疫苗接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狂犬病是一种致命的病毒性疾病,通过感染狂犬病毒的哺乳动物的唾液传播给人类,狂犬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为100%。狂犬疫苗接种是预防狂犬病最有效的手段。了解狂犬疫苗接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不仅能帮助公众正确应对狂犬病暴露风险,还能确保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图片


一、狂犬病的基本概念。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被感染的动物咬伤、抓伤或舔舐破损皮肤传播给人类。常见的传播动物包括狗、猫、蝙蝠等。狂犬病病毒攻击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进行性脑炎和脊髓炎,最终引起不可逆的脑损伤和死亡。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3个月,但也可短至数天或长达数年。狂犬病一旦发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病死率极高。因此,预防是控制狂犬病最重要的手段。


二、狂犬疫苗的原理和类型。


狂犬疫苗通过引入灭活的狂犬病毒或病毒蛋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提供对狂犬病的保护。根据使用目的,狂犬疫苗分为暴露前预防和暴露后预防两类。暴露前预防主要针对职业暴露高风险人群,如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等,通过接种疫苗建立免疫屏障。暴露后预防用于被疑似或确诊感染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或舔舐的人,通过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防止病毒在体内扩散。


三、狂犬疫苗的适应症。


狂犬疫苗适应症包括所有被疑似或确诊感染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或舔舐的人群,以及职业暴露高风险人群。对于被动物咬伤或抓伤的人,应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并尽早接种狂犬疫苗。职业暴露高风险人群,如兽医、动物园工作人员、实验室研究人员等,应在暴露前预防性接种疫苗。此外,计划前往狂犬病流行地区的旅行者也应考虑预防性接种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


狂犬疫苗的接种流程因接种目的和个体情况而异。暴露后预防通常采用5剂量方案,即在0、3、7、14和28天各接种一次。对于已接种过暴露前预防疫苗的人员,如再次暴露于狂犬病毒,只需在0和3天各接种一次加强针即可。接种时应严格按照医生或专业人员的指导,确保疫苗的正确储存和使用,以保证接种效果。


五、狂犬疫苗的禁忌症。


狂犬疫苗的禁忌症包括对疫苗成分有严重过敏反应的人群。在接种前,医务人员应详细询问接种者的过敏史,并进行必要的过敏测试。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的个体应特别注意。此外,对于患有严重急性疾病、发热或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应在病情稳定后再进行疫苗接种。对于免疫抑制患者,接种前需咨询专业医生,评估接种风险和收益。


狂犬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发热、头痛等,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休息和对症治疗即可缓解。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较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需立即就医处理。接种后应观察30分钟,确保没有急性过敏反应方可离开接种点。如出现持续不适或严重反应,应及时就医并向接种单位报告。


儿童、孕妇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在狂犬疫苗接种时需特别注意。儿童接种狂犬疫苗一般安全有效,但应选择适合儿童剂量和方案。孕妇接种狂犬疫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通常认为暴露后预防的益处大于潜在风险。对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接种疫苗,确保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学审核:姜峰

加入“姜大夫答疑”读者群

分享交流专业、有趣的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