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重在防秋燥解秋乏

台传媒记者李筱筱

眼下,正是由夏入秋、由热转凉、阴阳交替转化的时期,秋燥与夏季残留的暑湿、火热邪气共同侵犯人体。在这个时节,养生起居等各方面该如何适当调整,以适应季节的变化?记者就此采访了台州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中医师吴罗金。

“要防‘秋燥’伤人。”吴罗金提醒,中医认为秋季对应于肺,而燥为秋季之主气,肺很容易被秋燥所伤,耗伤津液,出现皮肤皲裂、口鼻干燥、喉咙干痒、干咳少痰等症状。

他建议,在饮食方面,秋季可吃得“润一点”。多吃山楂、石榴、西红柿等酸味果蔬,以收敛肺气,也可以多吃银耳、百合、蜂蜜等润燥食物,有助于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同时,应避免过食辛辣、油腻之品,以免助热生燥,损伤脾胃。

出伏后,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随之转换,人易感到疲乏,浑身懒洋洋的,即“秋乏”。

秋乏怎么解?吴罗金提醒,为了缓解秋乏,大家需要睡得“早一点”,一般建议晚上10点就上床睡觉。同时,每天比夏季增加1小时左右的睡眠,有午睡习惯的也可以通过午睡的形式增加睡眠。

在这个时节,还要防“秋老虎”咬人。

吴罗金解释,“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的天气,发生在每年8月底至9月之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持续半个月至两个月不等,有时还存在“来了去、去了又来”的现象。

“‘秋老虎’出没时,通常会出现连续高温和极端高温天气,日射强烈,闷热感强。此时人体水分流失大,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再加上早晚温差大,也会增加脑溢血、心梗等疾病的发作风险。”吴罗金说。

吴罗金建议,中老年人早晚最好加一件长袖薄衣,这样温差对于身体的刺激小一点,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小一点。同时,早晚穿衣也有技巧,一定要护好脖子、后背、脚部,因为这些都是血管较丰富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不太适宜“秋冻”,这部分人群的呼吸道防御功能较差,气管和支气管在寒冷刺激下容易产生痉挛,使原有的咳嗽、喘息等症状明显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