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起,每年的9月第三周被定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简称“推普周”),旨在促进普通话的普及与使用。然而,在广东这一地方语言丰富的地区,不少幼儿园在推普周期间的宣传内容,却常常引发家长们广泛的争议与担忧。
01
每年都会引发的争议
2023年,在荔湾区某幼儿园的“推普周”的微信公众号推文中,是这样写的:孩子如出现不正确的发音、存在方言、土语,老师要及时纠正;孩子和老师、同学以及父母说话时都要使用普通话;家长陪孩子讲绘本故事,提高阅读能力,请不要忘记用普通话……
▲该幼儿园的宣传推文
2022年,广州白云区某幼儿园在“推普周”的微信公众号推文中,“说普通话做中国人”等表述,就更是引发了家长不满——“我说粤语就不配做中国人了吗”,从而被直接投诉到政府部门之中,导致该幼儿园被白云区教育局责令整改。
2018年,荔湾区某小学也曾给学生家长发短信,要求全体师生进入校园后都要说普通话,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不能说地方语言。
结果荔湾区教育局责令该学校整改,将关于在任何场合都使用普通话的条文口号或通知删除。
这类幼儿园及中小学的“推普周”宣传绝非个案,几乎每年都能在社交平台找到类似热点。
总的来说,就是学校不但不为学生提供本土语言文化的教育机会,而且还要求学生在校内校外乃至回到家中都要讲普通话,并把地方语言贬斥为土话,还把讲普通话与做文明人、爱国等捆绑起来进行道德绑架。
02
推广普通话目的是什么?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后,就废除了中华民国时代“国语”的称谓。
1955年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张奚若在大会主题报告中提到:“为了突出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为了突出我们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所以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决定不采取国语这个叫法。如果叫国语的话,担心会被误解为把汉语凌驾于国内其他民族之上。”因此,中国的官方共同语就成为“普通话”。
北京大学的语言学家王力教授就出版过一本《汉语浅谈》的书,解释“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就是通行全国的话。普通话就是普遍通行的话”。
那推广普通话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在1958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政协全国委员会上就开明宗义指出,“我们推广普通话,为的是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
周总理还认为,要求人人都能说得像北京人一样,既不可能,也不必要。应对不同对象有不同要求,比如对广播员、电影和话剧演员、师范学校的语文教师,就应该要求严些,对一般人就宽些,对中年以上的人可以不必有此一般要求,从而提高大家对学习普通话的信心和兴趣。
从普通话制定和推广的历史可以见到,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是为了全国人人都会讲普通话,而并非人人只能讲普通话,而且推广普通话也与爱国、文明等道德问题毫无关系。
03
推普与传承地方语言的界限
关于“推普”的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义务教育法》就规定在课堂教学时,科任老师的基本教学用语为普通话。
在上课期间,师生使用普通话,这一点相信绝大部分家长也能理解。为什么要强调是基本教学用语呢?那是因为有英语课啊,还有一些本土特色的传统文化课程,也是没法用普通话教的啊!
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也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在课间时间和课外时间,学生使用什么语言沟通交流并无法律规定,这说明立法者是为地方语言的使用留出了空间。学校应尊重学生在这些时间使用地方语言的权利。
上课说普通话,下课照讲母语,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地方语言文化,这两者本身并不相悖。
因此,部分幼儿园和中小学提出课间时间和课外时间都要使用普通话,这显然是其相关领导在“加戏”,实质上压制了本地语言的使用空间。
有网友猜测,之所以有幼儿园和中小学在“推普周”有如此违规违法的宣传,很可能有几个原因:
一则是其领导非本地人,对本土语言文化缺乏情感;
二则是水平有限,对中国语言文化及相关政策法规有错误理解;
三则是对“推普周”宣传工作的敷衍,到处抄袭文案却完全不加思考和审核。
但这类宣传却无疑对本土语言文化的传承传播,以及家长与学校的关系,乃至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感情都造成严重伤害。
而且,现实情况显示,在多年的普通话推广下,中国各地——特别是城市的学生,讲流利的普通话早已经完全不构成问题,反倒是说不好、不会说本地语言的情况是越发严重。
04
学校教育应加入本土语言
事实上,现行政策法规不但没有任何借“推普”压制地方语言的内容,反而是近年推出了不少保护地方语言文化的政策。
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在北京举行"国际母语日"纪念活动。此后,中国每年都举行活动纪念国际母语日,旨在促进全社会保护母语,传承中华文化。
2017年,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就提出,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以传承和保护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文化项目纳入工程建设。
2021年6月1日,在广州起施行的《广州市幼儿园条例》中,第二十八条也强调要求幼儿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粤语等地方文化教育”。
2022年2月14日,曾担任广州市长的黎子流(已故)就在学生开学日时呼吁,除了学习之外,应该提倡普通话和粤语双语教育。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事实上,在港澳地区多年来一直就奉行两文三语(中文、英文、粤语、英语和普通话)的教育政策,从而培养出了众多的文化精英,小小的弹丸之地,却产出无数风靡全球华人的武侠小说、科幻小说、爱情小说、流行音乐、电影、电视等等文化作品。
在台湾地区,九十年代后,除了“国语”教育之外,也开始重视福建话和客家话,乃至高山族语言等的教育和保育,使得台湾地区近年在电影、流行音乐等领域,不但吸引了大量的大陆粉丝,同时亦在国外取得了不少叫好又叫座的成绩。
我们之前亦曾分析过,由于粤语音调丰富,同音词汇相对较少,不容易产生歧义,而且保留了更多中古汉语的特征,因此用于教学,特别是古诗词及文言文等方面更具优势。
05
不应让中华文化失去多样性
母语承载着孩童时期母亲怀抱中的温柔教诲,那一字一句,不仅是语言的启蒙,更是情感的纽带。遗憾的是,每两周,世界上至少有一种语言在消逝,随之而去的是讲这种语言者的身份认同,以及母亲耳边细语的温馨记忆。
本地语言与普通话之间,并非二元对立、相互排斥的关系。它们的共存,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态,提供了多样的视角去感受和理解这个世界。
当我们的下一代不再熟悉粤语、潮汕话、客家话、闽南话、上海话等地方语言时,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语言表达的能力,更是通过这些独特语言所承载的观察、感受和思考世界的方式,以及接触和传承丰富多元文化的宝贵机会。
因此,保护中国多姿多彩的地方语言文化,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仅是为了保留语言的多样性,更是为了给下一代留下一个学习和理解母语的空间,让他们能够系统地学习并体验粤语等地方语言的魅力,从而拥有更加宽广的文化视野和深刻的文化认同。
我们强烈呼吁有关教育部门,应该在广府地区探索“普粤双语教学”的可行性,旨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既能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又能亲近和传承地方母语的良好语言环境,避免他们失去看世界的任何“一只眼睛”,让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得以延续和发展。
各位自己友,
你怎么看“普粤双语教学”的设想?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羊记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