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面注册制的推进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A股市场并购重组愈发活跃。2024年以来,已有近10家A股公司宣布并购此前拟IPO企业的控股权,包括通威股份以增资和协议收购方式并购润阳股份51%股权,永达股份拟以现金方式并购金源装备51%股份等。
除了A股上市公司,港股上市公司也对并购拟IPO企业控股权兴趣浓厚,此类创新型并购案例不断涌现;与此同时,“A控A”热潮翻涌,A股上市公司并购已上市公司的案例也不断增加。值得注意的是,产业化并购的逻辑持续加深,医药、半导体等热门赛道并购活跃,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A股公司并购拟IPO企业,实际上是“A控A”运作的前置化——两种模式都指向产业协同逻辑。不过,相较于“A控A”,A股公司并购拟IPO企业,流程往往更快捷、估值也更为理性。拟IPO企业被并购重组,反映了经营主体的多元化需求和资本方案的灵活性,同时也是企业和资本市场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结果。
根据证监会的表态,为了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IPO节奏或阶段性收紧。IPO节奏收紧,也使得并购交易有所增长。而且,过往套利性交易逻辑也逐步过渡到以产业为基础的并购逻辑,上半年山东等地上市公司发生的并购事件,也大多遵循产业整合逻辑,此类交易案例比之前明显增多。
事实上,一些拟上市企业拥有优质资产,上市公司可通过并购重组进行产业扩张,寻求第二增长曲线;对于拟IPO企业而言,上市有着不确定性,被并购既可以解决企业的资金困局,也能更早锁定诸多确定性。
IPO与并购重组本质都是完成证券化的过程。在全面注册制下,资本市场愈发成熟,并购将逐渐成为企业资产证券化的重要工具之一。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虽然并购潜在资源愈发丰富,但并购仍要基于公司发展战略、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标的进行,不应为了并购而并购;对于拟IPO企业而言,并购重组之路亦是一条鲜花与荆棘并生之路。相关各方的资本方案,在验证灵活性的同时,更要重视确定性。这既包括对并购重组流程复杂性的应对,也应包括企业对各类因素的综合考量。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