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下午,南都、N视频大湾区微短剧创作研讨会暨影像公益展播平台上线仪式在广州举行,来自影视行业、互联网行业和高校的资深从业者、创作者以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大湾区微短剧内容创作与行业发展。
近年来,中国网络微短剧已逐渐在文娱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主办方代表、南方都市报社副主编王佳致辞时介绍,微短剧市场规模自2019年以来已经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近两年来,南都、N视频也积极投入微短剧内容创作,先后推出《温暖广东 向上向善》四个系列公益剧情短片;在运用AI技术的基础上,深度挖掘二十四节气历史、民俗和神话故事,推出《二十四节气AI微短剧》栏目;还联合企业推出青春短剧《少女成长日记》,打造视频传播新产品形态。
平台用户规模的扩大和越来越多元化的内容需求催生出更多的差异化题材和应用场景,此次研讨也借业界学界专家提供不同视角,为微短剧的“下半场”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探讨从宣传导向转向市场逻辑的内在秘诀
随着创作环境、受众喜好等方面的快速变化,微短剧如何在内容创作上实现创新,如何在商业模式上实现突破,向来是市场关注的热点。与会嘉宾围绕微短剧的内容创新及其商业模式转化展开交流。
苏打水文化创始人龙京晶带来主题分享“小屏幕·大世界:从内容创作到商业模式的突围”,介绍了微短剧在长视频平台、新媒体平台、小程序平台三大细分赛道的商业模式,并以热门短剧为案例拆解其火爆出圈的密码。她认为微短剧要实现突围,表现形式上,可以“微短剧+”思维对外探索和跨界融合;内容题材上,既可着眼于经典改编,也要另辟蹊径;商业模式上,微短剧成为品牌传播新载体,互利多赢;渠道形态上,重度买量投流已成过去式,IAP、IAA、端原生分庭抗礼。
深圳兰心绘制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熊翊帆以自己本月刚开机的古装文旅微短剧《救命!是九龄大人》为例,指出相较于一般的微短剧,文旅微短剧创作的难度在于如何把场景、文化、旅游、美食、风俗等元素融入如此高密度的剧情当中。她认为应以小切口呈现宏大的历史和价值观,且剧情至上,所有场景都应为剧情服务,再考虑如何融入九龄茶、围楼等当地特色元素。
“文旅微短剧如何从宣传性质的导向转化为市场逻辑的导向?”中广电传媒有限公司作为《救命!是九龄大人》第一出品方,总经理助理申凤对文旅微短剧的制作难度亦深有同感。“我们大胆增加了穿越、爱情等元素,主管部门领导对我们的想法亦保持开放沟通的态度,是一次宝贵的经验探索。”
在佛山开舢影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周开虎看来,探索微短剧与文旅的结合点,关键要先吃透当地的文化内核。例如佛山有众多非遗项目,他们在当地拍摄文旅微电影时,花了很多时间思考如何用一个概念巧妙串联与包装它们,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讲故事,避免拍成传统的宣传片。
“微短剧能突破的点可能还是在定制剧上,品牌定制剧、文旅微短剧都属于此类。”谈到微短剧的商业模式,后浪品牌创始人徐怀石认为,对制作公司而言,分账剧周期长、风险高,充满不确定性,而定制剧赚取服务费,对制作公司而言更加稳妥。
广东南方领航影视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学军亦谈及其对商业模式的理解,认为微短剧需要做到平衡。“包括内容和运营的平衡、艺术和思想性的平衡,也包括微短剧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平衡,我觉得对我们来讲都是很大的一个课题。”
AIGC应用范围广泛,目前更多是赋能和辅助
近年来随着数据、算力和算法的积累与迭代,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能力实现了质的提升,已经开始在微短剧等创意内容领域发力。AIGC能为短视频创作者和影视从业者,提供哪些新的创作工具和创作思路?它又将对内容创作领域和短视频行业产生哪些深远影响?在研讨会现场,来自行业的代表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
广东白云学院传媒学院院长孙玮先以“虚实共融:AIGC重塑短视频生产业态”为主题进行分享,她表示从剧本创作到视频拍摄再到后期制作,AIGC在影视行业的应用范围可以很广泛。她举例,传统选择海外本土团队进行一条龙完整拍摄的方式成本较高,而通过AI换脸和重新配音的方式,将中文短剧中的人物、情境和语言转换为当地语言则是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性价比选择。“二狗换脸成David,可以看到人物非常标准的五官的变化和语言改变。”孙玮说。
她在分享中还提及,在视频大模型时代,可以根据观众的互动选择或情感反应进行动态调整。比如,通过研究后台的流量获取数据,分析用户行为和情绪,创作者可以在短剧中设置特定的情感共振点,引发观众共鸣,增强短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孙玮解释,这样就是“把爽点精准地卡到观众群体中”。
DataEye副总裁林启文表示,根据现有的技术来看,AI技术的影响更多是赋能和辅助作用。在创作阶段,AI现有的技术并不能创作一个能直接上手拍摄的完整剧本。林启文解释,因为机器无法理解人的情感,很难写出爆款剧本中的“钩子”和爽点。“它知道的点一定是它基于过往的数据做这种模型训练得出来的结论,但是那个点在短剧行业不一定适用。因为短剧太快了,可能今天你的爽点是逆袭穿越霸道总裁,明天就不是了,明天可能变成亲情、父女情、复仇、都市,变了很多东西。”
林启文认为,在制作阶段中,AI技术目前在简单混剪和二次创作上的确能起到“缩短周期,降低成本”的作用,但“实际上还要靠人去修正”。另外,AI技术分析能够帮助微短剧从业者更直观地感受行业的变化,其公司的数据产品能够把捕捉到的剧名、题材、元素和演员等内容进行拆解。“通过拆解,我们可以分析市场趋势。”不过他也强调,爆款可以借鉴,可依据分析得出的结果去复刻并不一定就能成功。
“短剧内行人”公众号主理人颜敏则称,AIGC技术可以对创作者提供效率赋能,节约成本。不过,通过AI技术制作的译制剧虽然降低了成本,但现在只在免费渠道上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效,付费渠道的收益并不理想。
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潮州市湘桥区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黄奕强表示,微短剧也要从产业、企业到就业三块去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
广东白云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成骏分享了通过建立校园IP矩阵,打造U-MCN产教融合的思路,其中的U便是代表“大学”。连接双方需求,相互赋能,转变以往单向赋能的旧模式。
最后,广东省网络视听新媒体协会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林庆明谈到对微短剧的两点感悟。第一,科技赋能网络视听,提高创作及生产效率,是网络视听之中目前最大的风口。第二,微短剧不仅是文化产品,还具有传播工具的属性,将赋能百行千业。在符合政策导向的同时,还可考虑适当拓宽题材,从“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跟着微短剧来学法”拓展至制造、外贸、内贸等产业。
本次活动由南方都市报社、广东省网络视听新媒体协会、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办,N视频客户端、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新媒体视频委员会承办。
活动当天,本次研讨会的活动主站、同时也是N视频推出的影像公益展播平台也已经上线。南都、N视频将深度参与微短剧创作、持续探索新兴内容赛道,未来将和广东省网络视听新媒体协会、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继续紧密合作,助力传播和推广更多优质微短剧作品,观察并记录行业最新动态,为微短剧的发展贡献“智媒力量”。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策划:王佳 陈伟斌
统筹:贺蓓 陈成效 李琳
执行:林耀华 林瀚韬 杨舒婷 林舒萍 林经武 邹思曼
视觉设计:张许君
编辑:朱林 董淑云 姚天明
文字记者:余晓宇 钟欣 吴凤思 朱雯怡 实习生王嗣彤 伍雅琪
视频记者:邵凡
摄影记者:梁炜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