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北漂,我在东北农村开出6万平工厂

图片
图片

“突突突突…”


拖拉机的轰鸣声越来越大,王北四操纵着红色大车,缓慢驶进玉米田。


7月的木耳,8、9月的玉米、辣椒,10月的黄豆、大米,东北的丰收季从夏天开始,她必须和时间赛跑,和越来越早下山的太阳赛跑,赶在盛大的丰收季结束前,将森林里、田野里一茬茬丰收作物送出伊春。


从前,她是妆容讲究的北京白领。现在,她很少化妆,在田间晒得黝黑。


都市生活已成过去。今年秋分时节,王北四站在广袤无垠的黑土地上,更关心的是,如何赶收,再把丰收果实送出去。

图片

图片


秋收前,王北四出了趟远门。


在黑龙江伊春,村里的老婆婆们得知这一消息后,迅速聚到一起,着急赶工,将老玉米一粒粒剥离,再粘在一起。

图片

她们决定趁着她去外地参会,偷偷为她即将开业的工厂准备份礼物,这也是她们最想说出口的感谢。


“伊春的梧桐树,招来了四川的金凤凰。”


那是块巨大的牌匾。话的两端,还有两支用玉米拼出的麦穗,成熟的麦穗代表着眼下的丰收,或许也代表着东北媳妇王北四给伊春带来的更可喜的丰收。

图片


村里没人不知道王北四,东北的北,四川的四。扎着丸子头的川妹子嫁入东北小镇。来伊春两年,她成为了这里的幸福乡村带头人,村里的人,因为这个姑娘,对生活、对秋收都有了更多盼头。


王北四属于这里,爽朗的笑声,利落干活的身手,以及张嘴再地道不过的东北“大碴子”味儿。


听王北四说话,你常常会忘了她是个地道的川妹子,更难想象到,她曾是个每天六点早起赶早高峰地铁的北漂白领。


2015年,27岁的王北四决定离开四川,北上工作。她自小向往大城市,可来到北京才发现,这里生活节奏极快,工作强度大。在北京的七年,即便怀孕生子前后,她的工作也始终在继续。


女儿出生后,她短暂停下过一年。可躺平带来的不是轻松快乐,而是焦虑。老公的事业蒸蒸日上,身边的朋友都在进步,她却留在当下,以家庭为圆心转个不停。


直到2022年夏天,她带着女儿小米周回东北伊春的老家避暑。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孩子和日渐老去的公婆,她决定记录下公婆、孩子的日常生活。


王北四出生于农村,熟悉这里的一切。她喊来弟弟,举起手机,以“王北四在东北”的名字,在快手尝试更新。姐弟两人,一人出镜,一人拍摄。拍完后,王北四再用一天时间完成所有后期。记录婆媳日常的第一条视频,播放量超过两百万。

图片


穿上花棉袄的四川姑娘,快速融入了天高地广的东北。她架起铁锅,热气腾腾的红烧肉、炖鹅、杀猪菜下一刻便出现在眼前。


鸡鸭鱼肉和超大只的肘子存入冰桶,用冰块搭建的冰屋里,四川火锅已经就位。当牛油下锅,花椒、辣椒烹出的香味几乎沿着网线,飘出屏幕,打开了越来越多快手老铁们的味蕾。跟着她的视频,天南地北的网友仿佛也共同经历了这场东北的冬日庆典。


王北四在东北的黑土地上被越来越多人看到时,她越发迫切地想为这片土地做点什么。她的视频以美食为主,但主要是美食背后的三农,包括东北伊春这片土地上的一切。


今年5月1日,伊春刚回暖,她立刻穿上工装,喊着全家帮忙。种过辣椒的公公拿起锄头,同村的亲戚赶来搭棚、下种,争取让十万粒辣椒种子在五月上旬全部下地。


与南方不同,东北的五月,春耕才刚刚开始。早一天晚一天,对秋收影响很大。在伊春两年,她已逐渐了解了这里有关节气、农耕有关的一切,并学会和自然争分夺秒,育苗、种地。


至于这些辣椒种子,都来自王北四的家乡四川,由她年初回家时带回,也是她自制牛肉酱的重要原材料。

图片

住在这片土地上,王北四更能深切明白400年长1厘米的黑土,对作物到底有多珍贵。她期待着这批四川的种子能在东北迸发出新的生命。


王北四开始并以年为周期,事无巨细地记录辣椒在黑土上,如何从落地、破土直到秋日丰收、上桌。


屏幕外,无数老铁们和王北四一样,焦虑盼着10万粒辣椒种子的落地生根。


图片


在伊春,一天的时间可以无限拉长。


这里日出很早,随着太阳直射光线从赤道北移,伊春凌晨三点,天已蒙蒙亮。三点一过,漫天的红色朝霞拂过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和远处高低错落的群山。


种植玉米、大豆的老人早已在田中锄草、种地。在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种植的平原,他们除除草松松地,庄稼就可以长得很好。种植木耳的菌农则已结伴出发,搭车穿越溪流,田野,赶往森林脚下的木耳田。


伊春有着83.3%的森林覆盖率,这里的木耳长在林边,以山泉水灌溉。和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一样,有着黑土地的加持,无需施肥和农药,也能长得比普通木耳更为肉厚适口。

可王北四兴致勃勃地种下一整片木耳,事无巨细地记录下它从春种到夏收的全过程,并迎来丰收时,却被现实泼了盆冷水。


伊春地理位置太偏,农作物不方便运输和销售。外来的商人将价格压到很低,低到菌农如果把木耳卖出去,甚至收不回成本。王北四打听村里其他菌农才知道,大家都遇到了同样的难题。很多菌农宁愿留在手里,也不愿被“逼”着卖出手中的木耳。


种植了一轮木耳的王北四,太明白这一抉择背后的艰辛。


培育木耳的许多准备从冬天开始,祚木屑麦麸,做菌袋……等到合适的季节再接菌,放培育室培育后运往森林下地播种,接天然水。而对于种木耳新手王北四来说,步骤还要再提前几步,从森林采木耳、培育菌丝开始。

图片

辛苦大半年,30万菌袋一次的产量仅有2万斤木耳。一茬茬木耳,便是当地菌农们一整年的收成和生活指望。不相识的种木耳老人问她:“你有流量,能不能帮我卖一卖?”


直到现在,王北四还是常常想起老人那双太亮太诚恳的眼睛。那一刻,她下定决心,要为伊春的农民们多做点什么,尽自己所能,让土地长出来的好东西被更多人看到,并走向更远处。


2023年,她初次尝试助农,和同事一起走遍了伊春大大小小的种木耳农户,收走了他们手中符合品质的头茬木耳。

图片


利用账号@王北四在东北 在快手上的影响力,王北四呼朋唤友,帮助当地菌农,售出了十多万斤木耳。那时,她在快手的粉丝才不过30万。


她在快手的粉丝量自此快速增长。


老铁们没理由不相信她。他们看着北四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做饭,送孩子上学,看着她农忙时四五点出发,赶去森林脚下照顾木耳,在田里打理玉米黄豆;看着她将那十万粒四川辣椒种子,落地生根、抽芽。


看到王北四公公的衣服破了,有粉丝坚持要寄件衣服过来。他给出的理由,王北四无法拒绝。“我是电业局的,我们的衣服特别耐磨,特别扛脏。”


如果说,他们还有什么不满,大概只有庄稼成熟得太慢,他们需要数着日子,耐心等待秋收。


“北四姐姐,怀孕在山东,特别想吃那个味道,姐姐可以看看我吗,我可以给您交换特产。”


远嫁山东的四川女孩等不及那么久,早早给王北四留言,想以物换物。这并非个例,王北四早期出现在视频里的自制四川辣椒牛肉酱,让许多人垂涎不已,纷纷留言评论,反向催她带货。


最初,她为了回馈大家,做了几锅,从后台一条条去收集老铁们的地址,前前后后免费送出去五千多瓶。牛肉酱之外,她还买下当地高品质的南瓜、黄豆作为福利赠送。


收到礼物的人自发回到评论区给出好评。后来,人人催着王北四上链接。收到福利的粉丝,也想为北四的事业添一份力量。


王北四尽力给老铁们记录着她的生活,每天的评论总是回复到上限。与此同时,老铁们也打心底里相信着王北四。这份信任催生出商业,让王北四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图片

今年5月,王北四在快手开启首播带货首秀。她担心人气不高,更担心大家不支持她带货。意料之外,预热视频后,评论区清一色的支持期待。


9月,村里的老婆婆忙着为王北四准备秘密礼物时,王北四已作为年度影响力创作者参加快手的光合创作者大会。日复一日地陪伴和用心投入,让她在快手上有了200多万粉丝。他们彼此信任,亲如家人。


“家人的力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从记录生活到给大家推荐好产品,我准备了整整一年,为的就是让粉丝更信任我们。”


她的真实和投入,许多老铁们都看在了眼里。他们的信任让王北四的小黄车和直播间里,开始装载更多木耳、玉米等来自伊春的优质农产品。

图片


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事。


回东北两年,王北四黑了,腰弯了,素面朝天鲜少化妆,还不满40岁,已经长出满头白发。偶尔遇到过去的朋友,大家总是异口同声地说,几乎认不出她。


对王北四来说,这是再忙碌不过的两年,随着日出日落和四季更替而劳作、休息,夜里12点前没合过眼,没有一个完整的假期。


可她从不后悔,因为这同样是再充实不过的两年。黑土地上让她的所有努力都有了回响。

图片


从木耳、黄豆、玉米到特制的牛肉酱,王北四开始种植和推广更多当地农产品。而从种植到售卖,每一个环节又给当地人带来了更多工作机会。


王北四在伊春收购头茬黑木耳,每斤价格比外来商人能高一块钱左右。她承包的木耳田、玉米地,让越来越多菌农、农民多了份收入。每当直播开始,从包装到运输,整个村子都能忙起来。


在东北小城,村里多是50岁以上的老人。闲赋在家的老人,如今有了个领工资的去处。

王北四成为了快手“幸福乡村带头人”,为了更好的推广当地农产品,今年她决定搭上过往收入,在伊春投资建厂,把产品品质把控在自己手里。


9月8日,王北四的工厂开业,村里婆婆们送来了秘密准备的礼物。开业当天的直播间,牛肉酱的评论再次刷屏。直播间外的工厂大门已经打开,自制牛肉酱、木耳农产品一车车出发,源源不断从东北运往全国各地。


这一天,王北四在快手的助农兴农的专场直播撬动了890多万GMV,伊春木耳单品销售额达188万。

图片


她始终记得第一次经历东北的秋收,广袤的平原上,一望无际的金色玉米穗随风起舞。盛大的丰收场面,她只能用宏伟和震撼来形容。


从那时起,她就下定决心将这片黑土地上的优质作物让更多人看见。


接下来,玉米、黄豆马上要丰收了。她想试着将玉米、当地黄豆榨的豆油统统运进工厂,运出东北。这样的丰收季,才不会辜负农民们辛苦的一年。


图片


这不仅仅是属于王北四和伊春的丰收。事实上,王北四这场大型的助农直播正式开启了快手“2024幸福乡村丰收季”。

今年秋收时分,还有许多像王北四一样的幸福乡村带头人,他们来自天南海北的乡村,不遗余力地将来自家乡的农林牧渔农产品销往各地,同庆丰收。


同在东北黑土地上的黑龙江巴彦县,被誉为鸵鸟西施的90后女孩王雪翻身骑上鸵鸟,极具“老铁”风格的直播氛围,让她通过快手账号@心雨鸵鸟养殖 ,一年卖出4000多只鸵鸟。


她摸索出科普鸵鸟养殖知识的新方式,将养殖技术和拍摄经验分享给当地农户,带动了更多农户的加入,也让鸵鸟养殖和鸵产品深加工,成为巴彦的特色养殖产业。


西北的宁夏杨坪村,30岁的年轻党支部书记张玮,举起了手机,以账号@村支书张玮 在快手记录村庄的点滴。叶子绿了,杏花开了,红梅杏熟了,张玮也火了。


固原六盘山“山花节”期间,杨坪村游客数量较去年增长了一倍。农家乐、民宿“爆满”。6月红梅杏成熟时,全国各地的数十万老铁涌入她的专场助农直播间,买走了30余吨的红梅杏。

村里红梅杏、苹果、小米等农产品打开了电商销售的新渠道。这个丰收季,张玮为红梅杏果农创收48万余元。

图片

这样的故事正在快手不断孕育、上演。在大城市习得一身技艺的年轻人重返乡村,留在乡村。他们拿起手机记录这片土地点点滴滴的日常和改变,用自己所学成为合格的“幸福乡村带头人”,帮助家乡的父老乡亲把好的农作物卖到更远处,卖出更好的价格。


在他们的镜头下,你能看到一个个关于农民、农村、农田的故事被鲜活记录,更多关于土地的人和事,发生着美好转变。


这些美好变化的背后,有着无数年轻人助农、扶农的努力和希望。而这些年轻人的背后,则是倾平台之力助力和加持的快手。


《2023年快手三农生态数据报告》显示,快手农技创作者人数达21.6万,覆盖26825个乡镇,农技直播覆盖的乡村和镇区数量达2.6万。快手在此基础上全面升级了三农创作者从入驻、成长到收入变现的全链路服务体系。据悉,70%的万粉快手三农创作者通过平台赚到了钱。


8月27日,2024快手光合创作者大会上,快手作者与内容生态业务负责人黄咪咪宣布,快手平台将为三农创作者们提供多元的变现机会和扶持通道,推出“三农耕耘计划”,补贴1亿现金,鼓励优质原创三农作者分享田园生活与农技知识,收获全成长链路扶持。


王北四也还在摸索着成长,办了个6万平的工厂,她心里也没底,无法完全确定工厂未来会如何。可至少当下,快手和老铁们给了她坚持做下去的底气。

图片

2024年9月,王北四在“第二家乡”伊春开业的新工厂

这也是无数年轻新农人的底气。那些来自平台的流量和资金扶持,让他们看到了这个丰收季为乡村多做点什么的可能。而农村的改变和振兴,正在这一点点的尝试里酝酿、发生。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