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下一步,怎么看?

全文4132字,阅读约需12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2024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在境外收入达到2.46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出海成为中国经济的关键词之一。

02企业出海原因复杂,包括主动走出去寻求技术、服务、供应链优势,以及寻找增量市场和机会。

03全球供应链正在经历大变革,区域化和去中心化成为新趋势,企业需要应对地缘政治风险、法律法规、文化隔阂等挑战。

04供应链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需要连接地理版图和供应链链条上的节点,形成强大的协同力量。

05中国企业需要建立全球化思维,从出口主义向现地主义转型,以实现全球版图的中国化。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作 者:十一


一转眼,2024年只剩下三个多月。回望这一年,出海无疑是中国经济的关键词之一。


有个直观的数据是,A股市场有2049家公司布局境外市场,今年上半年这些公司在境外收入达到2.46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轮出海潮,比以往都要热闹,企业出海的原因也比以往要更加复杂,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主动往外走。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很多本土品牌强势崛起,在技术、服务、供应链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企业们主动走出去,到海外去布局,积极推动全球化的进程。


随着我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这是企业们主动求新求进的成果,也是中国企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


还有一些企业出海,则是为了寻找更多的增量市场以及发展机会。如许多餐饮、咖啡、新茶饮等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将自身积累的成功经验和成熟的战略打法复制到海外,适应全球市场多元需求,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


正如著名战略咨询专家、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在刚刚落幕的“2024出海高峰论坛”中所说:“封闭环境才会觉得卷,一旦走出去,机会无限”。


图片
2024供应链合作创新大会分论坛“2024出海高峰论坛”于投洽会期间在厦门举行,由建发集团主办


在这两种因素的推动下,中国企业的出海被按下快进键,而且这种出海是全领域、全方位的。


但现代企业的竞争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的竞争,供应链对于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企业扬帆出海,需要看准浪潮的方向,才能把握航向抵达目的地。


图片
全球供应链,大变革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今天,全世界共发生了四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第一次是20世纪初,英国向美国转移部分产能,主要是纺织、煤炭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二次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德国转移。


第三次则是从20世纪60年代左右,由日本向亚洲“四小龙”转移,主要涉及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以及部分钢铁、化工等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汽车、电子元件等技术密集型产业。


第四次,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从亚洲四小龙转移到中国和部分东南亚国家,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每一次产业转移,都对全球产业结构和经济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1年,中国加入WTO,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之后不断超越德国、日本等国家,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国家,成为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的一个超级节点。


而当下,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正在经历一场调整与重构。如果说之前的全球化1.0是集中化超级工厂,而如今在多重合力的作用下,去中心化的分散式工厂成为新趋势。


全球供应链正在形成大分流,越南、墨西哥和印度等国也正在形成新的平行供应链。具体来说,这一轮全球供应链新格局的重构过程中有三大趋势。


近些年来,由于地缘政治、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各国在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中更加重视安全和韧性,全球供应链由原本的全球性和开放性,逐渐向区域性、封闭性转变,世界不再是平的。


越来越多的国家签订了区域性多边或双边贸易协定,区域贸易协定通过降低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壁垒,促进区域内部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也让全球供应链朝着区域化或者俱乐部化的方向发展。


例如《美墨加协定》,这是由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在2018年签署的贸易协定,其中就规定,在美国、墨西哥或加拿大生产至少75%部件的汽车或卡车可以零关税出售,旨在激励北美汽车生产。


还是以美国为例,近些年来,其通过供应链本土化或者近岸化,也就是通过补贴或者减税等形式,要求企业将生产基地放在本土,把关键产业及关键环节吸引回本土或近岸,试图建立新的供应链秩序。


例如2022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芯片与科学法案,希望通过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推动芯片制造“回流”美国。其中包括为美国半导体研发、制造提供527亿美元的支持等政策,但条件是要求在美国本土制造芯片。


此外,美国还出台《通胀削减法案》,宣称为电动汽车消费者提供7500美元税收抵免,但有几个前提条件,其中之一便是车辆电池包至少50%的组件是在北美(指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生产或组装的。


日本从去年开始也多次投入补贴,鼓励日企回归本土制造,准备了130亿美元来支持半导体行业的发展。


3.分散化、多极化、多中心化


当前,全球供应链逐渐走向分化,在各条平行供应链之间存在着比以往更强烈的竞争。这是因为在区域化和美国“去中国化”战略等的影响下,全球供应链格局被打破,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


而且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开始将全球生产进行分散化布局,开始向多工厂、多库存、多节点的分散制造模式转变,从而来提升自己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保证供应链的安全和韧性。


全球供应链也出现多中心化的趋势,世界各地的“分布式工厂”将开始繁荣。


图片

走出去!怎么走?

全球供应链大变革,带来的是地理版图上分散式、多节点的大分流,以及跨区域合作的高难度化。


从前企业出海,至少有一个新大陆的目标航向。而如今,多个节点散落全球,企业很难一出国门就精准地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新空间、新市场。


就算找到了新大陆,出海也不是简单复制国内模式,全球化也不是简单地把商品卖到全世界。


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要面临地缘政治风险、法律法规、文化隔阂、社会习俗等等各种挑战,搭建和管理当地团队、开拓全球市场、合规运营,这些也都是企业出海再往前走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才能立于世界地理版图,找到适合自己的地理节点,并稳稳地扎下根来,成为出海企业们的一个长期课题。


而在现实里,很多企业在具体走出去的实践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是供应链垂直链条本身节点中的难题。


例如,有些企业可能库存堆积如山,却找不到有需求的客户;找到了下游客户,却无法稳定、及时地供应原材料和产品;再比如虽然有客户订单,但成本却很高,挤压了盈利空间……


供应链走不出去,有时候往往成为拦截在企业出海面前的第一座大山。


从采购、生产制造、物流、分销、零售、基础设施建设到消费者,这个链条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一个稳定高效的执行和控制系统,从而确保供应链的日常顺畅运作。


尤其是在地缘政治充满极度不确定性的今天,这些环节面临着更加严重的挑战。


这些也意味着,全价值链一体化在今天显得格外重要,既要连接起地理版图上的节点,又要连接起供应链链条上的节点。能做到这些的,只有超级整合体。


人员流动、信息交流、物流运输……超级整合体将这些要素集中与联合起来,形成一张巨大的网络,从而让地理版图的节点与节点、垂直供应链的节点与节点形成一股强大的协同力量,让经济规模效益发挥到极致。


这样的整合体其实早就出现了,最典型的就是三菱、三井和丸红等日本五大综合商社。它们深度融入各行业上下游环节、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整个价值链,形成了全产业链运营的商业模式,对日本乃至全世界影响巨大。


这些供应链企业的经营领域广泛,涵盖能源化工、金属、食品农产等众多行业的贸易和基础设施等,并在全球各地拥有投资和业务。


随着全球供应链格局重构,供应链企业也被提到了日益显著的地位,它们发挥对商品和资源要素的规模化组织优势,对企业出海和国家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02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化平台企业和供应链企业。


同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党的二十大工作报告中更是将“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国内,供应链企业数量众多,他们熟悉海外环境,能够简化企业出海路径,迅速切入当地市场。但是这些企业的集中度较低,往往无法进行资源整合、实现规模效益最大化。


头部供应链运营企业在积累了多年的资源优势下,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和全球格局变化,迎来了快速发展。


就如从上世纪80年代,以传统贸易模式起步的厦门建发股份,在后来的几十年里,不断整合采购、销售、物流、资金等业务环节,匹配上下游企业供需诉求,率先从传统贸易模式转向综合服务型供应链运营模式,迅速成为国内供应链企业龙头。


供应链企业似乎和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都离不开关系,但又与这些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提供的是完整产业链和全价值链流通服务体系,既涉及物、又涉及钱、还涉及人,是通过提高产业协同效率,不断提升综合效益。


目前,建发股份的业务涵盖钢铁、浆纸、汽车、农产品、消费品、能化、矿产、新兴行业等领域,并依托自身搭建“LIFT”供应链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以物流、信息、金融、商务四大要素为基础的定制化供应链运营服务,并凭借“专业化”优势,在多品类的年经营总量上位居全国前列。


图片


与此同时,建发股份也在不断拓展自己全球供应链节点,目前在RCEP成员国、金砖国际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40多个海外子公司和办事处,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业务往来。


“国际化”战略,是建发股份的发展牵引,也来自于其小步迭代、不断深化的供应链服务出海“打法”:


1、帮助中国的优质产品出海,从低附加值的鞋服等,到高附加值的光伏组件、新能源车等,依托中国这个世界生产中心做好出口;


2、为出海的中国企业,尤其是生产型企业提供供应链服务;


3、走到资源端,围绕海外的矿山、钢厂、纸厂等资源开展业务;


4、发挥数字化的优势,提高海外当地的供应链运营效率,提供现代化的供应链服务。


在不断迭代中,建发股份从产量出海转型升级到产能出海,帮助出海企业提供生产和经营的更优配置,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互赢互利。


以一张纸为例,它从原材料纸浆,变成我们手中日常得不能再日常的纸,其中就有像建发股份这样的供应链运营企业参与其中。


建发股份旗下建发浆纸打造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浆易通”和“纸源网”,让上游浆纸供应商、中游造纸厂、下游客户企业以及金融、仓储、物流等服务配套企业可以跨越千里,“坐在同一张桌子上说话”。


巴西的制浆厂可以及时根据福建的造纸厂订单实时调整生产,四川的印刷厂可以方便地了解来自山东的纸张价格,广东的经销商可以掌握国际纸张市场行情,把产自浙江的纸张更好地销往海外……


这条浆纸供应链串起了全球超5000家的企业,让浆和纸在全球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自由流动。


在新的全球格局之下,以建发股份为代表的一系列供应链企业,正是中国企业从产品出海、品牌出海到商业模式出海的一次进化和升级的见证者、推动者,助力中国企业更好地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图片

结语

投洽会期间,作为2024供应链创新合作大会分论坛之一的“2024出海高峰论坛”在厦门举办,《供应链攻防战》作者林雪萍在演讲中提到:

从今天来看,中国企业的出海不是为了躲避成本,也不是在规避风险,而是要借这个机会,去改变企业的性质,成为真正的全球化企业。所以如今全球的每一张国家地图,都值得重新看一遍。



一个全新的出海时代已经来到,不管是在世界版图的哪个位置,或者是在产业链的哪个节点,中国企业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也能在全世界发挥自己独特的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需要“真”出海,建立全球化思维,不是要去规避成本,而是要去获取价值,要重新去理解全球的地理空间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而出海,也不是短期两三年的计算,而是要放到更长的时间轴,面向未来5年到10年进行规划,完成从“出口主义”向“现地主义”的转型。


那时候,一个全球版图的中国化才会真正到来。



排版 | 十一
编辑 | 微夏   执行主编 | 夏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