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1719吴良材新视场全国首店亮相南京路,“老字号创新”打开新“视”界

图片
南京路上又有新的打卡地了!而这一次,是上海老字号品牌届“第二高龄”的品牌焕新——吴良材,从1719年创业开始,吴良材今年已迎来第305年。
9月12日,随着巨型City Walk吴老爷形象在南京路上揭幕,via·1719吴良材新视场全国首店在“七重天”开业。未来,这里近900平方米的空间里将演绎“新质生产力”与“老字号创新”两大核心理念。“首店、首展、首秀、首发”,一个以创新为先锋的策展式商业空间就此诞生。
图片
70天“爆改”,策展式空间呈现工业风美学
百联集团旗下三联公司有诸多老字号品牌,吴良材眼镜几乎是上海“资格最老”的品牌,更是以专业著称,是老字号眼镜行业的标杆。
不过走进“七重天”内的via·1719吴良材新视场,则是浓浓的工业风。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传送带,其三百多年的匠心制镜之旅,经由缓缓转动的传送带,娓娓道来吴良材工厂的前世今生。“吴良材是三联集团旗下自带供应链、加工中心的品牌,现场展示的传送带部分源自品牌供应链的复刻。”上海三联(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辛觉慧说。
图片
吴良材眼镜的品牌故事和专业技术藏在其间。记者现场看到,空间中巧妙融合了管道、网格板、脚手架等多种工业元素,展现了“研磨坊”、“典藏馆”、“工艺站”等创新主题区域,贯彻工业风美学设计。同时,空间内通过展陈方式将三联光学中心的镜片研磨、染色等特色加工工艺做了可视化呈现,整体空间营造出了“眼镜工厂”的氛围感。
图片
不仅如此,作为策展式商业空间眼镜店的新尝试,吴良材邀请了国内外设计师、艺术家跨界共创橱窗作品,艺术家们以吴良材品牌符号为核心,运用多元化的创作手法,从历史到未来,从科技到人文,诠释多元化的“视界万花筒”。
记者获悉,“via·1719吴良材新视场”全国首店从设计定稿到施工完成,经过了70天的极限挑战。辛觉慧表示,这个策展式空间,未来将会进行产品发布、走秀,举办沙龙等活动,让眼镜这种低频消费也能活起来。
图片
创新“吴良材+”打开跨界新篇章
眼镜店里究竟卖什么?在经营模式上,via·1719吴良材新视场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尝试,创新“吴良材+”模式,打开吴良材眼镜的跨界新篇章。
走进店内,“吴良材”与三阳君聪共创的“良茶”,为消费者提供了配镜+茶饮休憩新空间。这些茶饮也很有讲究,工作人员说,配料表里的菊花、枸杞等都有明目的功能,是另一种“视”界。
图片
这个门店本身也是一个小型的“博物馆”,在这里,能看到清代茶晶平光镜、清代折叠式金属眼镜架、还有可以躺着看的“懒人”眼镜;而作为对比,骑行眼镜、驾驶型镜片、室内型镜片等现代细分赛道的眼镜也能看到。工作人员介绍,驾驶型镜片可以帮助“老司机”在镜片中的成像更清晰,在夜晚开车时有增亮的效果,在大光灯照射的情况下可减轻炫光。新质生产力在眼镜行业的作用,通过一副副镜片语言,完美地表达出来。
依托南京东路巨大客流量及地理优势,吴良材还通过好玩的打卡装置,推出联名衍生产品、上海特色旅游纪念品等,打造好看、好玩、好逛的消费体验,吸引“游客”转变为“顾客”。同时,空间内还专门开辟了“万花空间”灵活实践场,首展引入了由吴良材眼镜冠名的第18届中国好创意大赛——老字号·新国潮创新设计专项大赛的获奖作品,为青年创意提供展示平台。未来,“吴良材+”将继续携手不同行业品牌跨界合作,通过+健康、+艺术、+生活、+文旅等多元化场景,打造可持续的话题,开展品牌共赢的经营模式,激发新视场。
图片
首次引进品牌快闪店模式
在供应链概念上,via·1719吴良材新视场同样展现出了前瞻性的视野与布局,积极联动独立设计师品牌、国内外知名潮流眼镜品牌的合作。首次引进品牌快闪店模式,与专业眼镜美学品牌A. SOCIETY合作,开展POP-UP快闪活动。这个对自由表达、审美风格和产品创新充满浓厚激情的品牌,带来了新系列的80多款产品,涵盖不同的设计风格和使用场景,将对个性审美和创新的追求,深植于每个细节中,精心为每位消费者打造开箱仪式,俘获年轻人的目光,提供一场别样的购物体验。
图片
同时,门店内还首次引进的手作眼镜品牌TVR,于上海首发的TVR Chapter章节系列,采用拱门镜腿设计,呈现出深厚的复古外观,细节处独具匠心。品牌坚持以传统技艺铸就卓越美学,弘扬手工价值,传递匠心温度,与吴良材眼镜的品牌气质不谋而合,为顾客带来更多元、高品质的选择。通过创新与现代化手段焕发新的活力与生命力,在消费者心中树立年轻、时尚、科技的品牌形象。未来TVR与吴良材眼镜也会并肩前行,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及合作。
图片
辛觉慧表示,via·1719吴良材新视场的全新亮相,是老字号品牌与老建筑共生共荣的生动体现,也是城市历史记忆与现代商业文明交融的典范,是对“老字号与老建筑”、“老字号与新空间”、“新视场与新时代”的全新实践,让我们看到了历史与未来的对话,传统与创新的碰撞,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
  作者:徐晶卉
文:徐晶卉图:受访者供图编辑:商慧责任编辑:张懿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