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素琴”可能不姓梁?昨日,《厦门晚报》A3版报道了《厦门梁素琴,你认识吗?》,跨越82年的动人故事打动了读者,也引发更多讨论,有多个细节证明“梁素琴(音译,Leung Sou KAM)”可能不姓梁,姓“金”,或叫“金良素”。
姓氏疑云
“KAM”全大写可能是姓 外甥女叫她“金舅妈”
影片《里斯本丸沉没》官方微博发布的“寻亲公告”上,称“厦门女孩”叫“梁素琴(音译)”,而昨天上午本报编辑部编辑新闻时,在一份由影片制作方提供的结婚登记表上发现,“梁素琴”的英文书写为Leung Sou KAM,“KAM”字母全部是大写。结合表上的“John WEAVER”书写方法,编辑部发出疑问:是不是“KAM”才是姓,“梁素琴”其实不姓“梁”?
网友半亩方塘、杨羽翔、厦门大梁也提出了这一观点。还有网友在观看晚报发出的寻亲短视频后留言:“‘KAM’大写,‘厦门女孩’有可能是姓‘甘’,不是姓‘梁’。”
厦门地方史研究者王闻尔已在香港居住40年,他也关注到了厦门晚报的报道。“我没有观看电影本身,单纯从晚报视频中结婚登记表的截图来推断。”在电话中,他告诉记者,视频中出现的结婚登记表虽不完整,但可以看出是英国人在英国之外结婚所填写的表格(MARRIAGE out of the United Kingdom),时间是1940年12月27日,地点为香港。根据英文名的书写习惯,John WEAVER的姓写在后,“WEAVER”全部以大写出现,与之相对应的女孩“Leung Sou KAM”,“KAM”也是全大写,也应是姓。
“根据香港政府的粤语拼音方案,再结合粤语发音以及常用的中文姓氏,‘KAM’可能是‘金’或‘甘’。至于‘Leung’和‘Sou’,可能性也很多,良、亮、梁、量等字都可以发‘Leung’音,素、稣、苏、秀等字都可以发‘Sou’音。”王闻尔说。
昨日,记者请教了多位英语专业人士,他们也都表示,结合婚姻登记表看,对照“John WEAVER”,“Leung Sou KAM”中“KAM”可能才是姓氏。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黄含韵在寻亲视频中发现,约翰·韦弗的外甥女说:“我舅舅写给我祖母的一封信中,他称她为Goldie……”因此,有网友猜测,“中国舅妈”可能姓“金”,才有这样的昵称。
照片线索
锡龄照相馆一张老照片上 有个女孩与“梁素琴”神似
厦门原版老照片收藏爱好者紫日看到寻人消息后,联想起自己收藏的一张来自锡龄照相馆的老照片,与朋友分享说:“其中一个女孩和梁素琴的照片实在太像了!”
紫日翻拍了这张照片,提供给本报作为线索。照片第一排左三的女孩和电影官方微博发布的“梁素琴”照片五官相像,发型也几乎一样。紫日的朋友看了照片也觉得像。
这张照片定格了30名女孩的美好瞬间,从她们背后的建筑可辨认出是鼓浪屿菽庄花园。照片右下角的钢印清晰显示:锡龄照相、漳州路、鼓浪屿的字样。照片上,女孩们身着旗袍,吃着三明治。紫日说,他对这张照片印象深刻,是因为在那个年代,镜头中的人物往往比较严肃,像这样一群女孩,吃着东西,比较松弛相对少见。
紫日介绍,从时间上看,锡龄照相馆的经营时间约从1935年至1942年。照片背面的落款时间为:1941年10月25日。他认为,梁素琴也存在回到厦门的可能性。
此前,紫日曾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过这张照片,有网友留言表示家中也有一张同样的黑白照。这位网友称,照片第一排右四扎着两根麻花辫的女孩是她的婆婆,姓吴,曾是一名老师,1921年生。之前,老人还能从照片中认出同学。遗憾的是,老人已于2022年下半年离世。
紫日认为,从年龄上推断也是合理的,“根据约翰和梁素琴的结婚登记信息,1940年,梁素琴18岁,就是1922年生,和已经离世的吴老师是同学完全有可能。而且在那个年代,梁素琴能够到香港,与外籍人士交往,大概率也受过比较好的教育。”
紫日还指出,1940年出版的《新厦门》,显示厦门到香港的航线是通的,原本太古轮船公司的船停航后被日本的轮船公司取代。1939年后回厦门的华侨也不少,说明梁素琴那时候从香港回来完全可能。
网友留言
我记得小时候一个邻居老奶奶,就叫这个名字(梁素琴),右边脸颊有一块挺大的烧伤疤痕,对我们这些邻居小孩都很好,我记得她的柜子上放着一个外国人喜欢戴的那种帽子。我问了家里的亲戚,说她会说英语、粤语、闽南话,家里没孩子未婚,她去世的时间和我爷爷在同一天,都是2005年12月23日。
我记得她让我帮忙寄过一封信,说是寄给一个很重要的人,那段时间她的身体已经很差了。大概是下午6点多,邮局已经关门了,所以我回家写在了QQ空间留言板里,地址是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坑里12号。
——一位网友留言
(厦门晚报记者 彭菲 林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