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雅股份失去想象

图片

市场升级的背后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来源 | 于见专栏

在步入新消费时代后,大众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让日用清洁用品市场需求激增。例如在家用生活用纸领域,方便快捷的一次性湿巾已经逐渐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尤其在全民卫生意识提升后,湿巾已经广泛用于民航、酒店、餐饮等商用领域。

不过,尽管湿巾赛道前景广阔,但湿巾企业的日子可能并不好过。例如有“湿巾第一股”之称的洁雅股份,在上市后业绩发展便不尽如人意。今年上半年,其营收2.85亿元,同比增长1.99%。归母净利润0.27亿,同比下降了59.16%。

与此同时在二级市场上,自今年以来其股价连续走低。由1月份的30多元跌至现在的22元左右。和刚上市57.27元/股的发行价相比已经腰斩。如今湿巾赛道内卷加剧,曾被投资者寄予厚望的洁雅股份,很明显已经后劲乏力。

图片

红利退潮,业绩滑落

2021年,洁雅股份成功在深交所上市。这家位于“中国铜都”安徽铜陵,靠生产航空专用纸发家的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终于登陆资本市场。不过其业绩发展却有些上市即巅峰的味道。

2022年,洁雅股份营收6.67亿元,归母净利润1.41亿元,和2021年相比,营收和归母净利分别减少了3.17亿元和0.79亿元,上市次年业绩便遭遇变脸。2023年洁雅股份业绩并未好转,依旧交出了一份“双降”成绩单。

实际上在IPO期间,很多投资者并不太看好洁雅股份的未来发展。原因就在于其业绩的不稳定性。在疫情来袭之际,诸如口罩、消毒液等产品需求大增,洁雅股份所在的湿巾赛道也迎来了爆发。

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湿巾产量1025.7亿片,首次突破1000亿片大关,实现了4.93%的增长。从营收数据来看,2021年洁雅股份的好业绩是受益于疫情红利。

然而疫情三年,洁雅股份只维持了一年的高光时期,非常短暂。虽然疫情消散后,消毒类湿巾销量回归至正常水准,导致2023年国内湿巾市场规模相较2022年出现了近8%的下滑。但这并不是洁雅股份业绩失速的主要原因。

从营收数据分析,自2022年一季度至2023年二季度,洁雅股份营收开启了一波6连降。而在这个时间段,国内湿巾市场还正处于上升期。2022年国内湿巾市场规模127.6亿元,同比增长了10%左右。那么洁雅股份为什么没有享受到市场红利呢?答案在于其业务以海外市场居多。

据其招股书数据,2018年海外和国内收入还平分秋色,自2019年开始海外业务占比逐年加重。2020—2021年,洁雅股份的海外业务营收占比均在70%以上。

然而自2022年后其海外营收开始萎缩,2023该项数据仅为2.87亿元,相比2020年减少了4.41亿元。不难看出,洁雅股份享受的是海外疫情红利,而非国内。

海外营收的骤减,也表明其海外客户的不稳定性。例如2020年全球快销品牌利洁时首次成为其客户,便贡献了2.6亿元的销售金额。要知道2019年,洁雅股份海外收入才只有1.61亿元。

事实上,依赖大客户也是外界认为洁雅股份难以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2021—2023年其前五大客户销售额营收占比均在78%以上。与此同时,近两年海外政治环境复杂多变,客户流失风险加大,境外出口生意并不好做。

一旦失去利洁时这样的海外大客户,对于洁雅股份业绩的影响不言而喻。尽管近两年,洁雅股份有意将重心转移到国内市场,但内卷之下,留给洁雅股份的机会并不多。

图片

行业内卷加剧,研发能力欠缺

在海外业务缩水后,洁雅股份的市场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2023年其国内业务收入3.36亿元,自2018年来首次反超海外业务。实际上,近三年洁雅股份的国内业务一直在稳步增长。2019—2023年其国内业务营收复合增长率高达30.56%。那么未来国内市场会不会让洁雅股份再次腾飞呢?答案并不乐观。

在消费升级之下,湿巾种类眼花缭乱。目前国内湿巾主要分为婴幼儿湿巾、卸妆湿巾、通用湿巾、消毒湿巾等六大类。其中婴幼儿湿巾占据了国内湿巾市场一半份额,其次是通用湿巾,市场份额在30%左右。

再来看洁雅股份的产品结构,婴幼儿湿巾一直是其营收的主力军,2023年贡献了45.37%的主营业务收入。其次是成人湿巾和消毒抗菌湿巾,二者营收规模目前在1.3亿元左右。

从产品角度,洁雅股份在婴幼儿湿巾领域有一定优势。不过众所周知,近两年国内新生儿数量骤减,对婴幼儿用品市场造成了一定影响。尽管随着三胎政策的发布,婴幼市场未来会迎来一轮爆发,但对于洁雅股份来说只能是静等东风。

而在通用湿巾领域,洁雅股份所面临的考验更大。由于通用湿巾制造门槛相对较低,竞争十分激烈。例如在抖音平台上,某些品牌的酒精湿巾、厨房湿巾单片价格甚至不到一毛钱。

所以想要在通用纸巾领域有所突破,就必须向专业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例如时下大热的湿厕纸巾、宠物湿巾。不过想要朝着这些细分领域进军,就要有较强的研发能力。

虽然洁雅股份名称中有“生物科技”四个字,但其研发能力并不出众。2021—2023年,其研发费用分别为3638.2万元、2529.12万元和2251.96万元。呈现出逐年下降之势,包括今年上半年其研发费用仅为996.55万元,还出现了11.57%的下滑。

研发费用的减少,换而言之洁雅股份还在吃老本。当然这也和其发展模式有关,因为洁雅股份主要为强生宝洁金佰利等大品牌代工为主,自有品牌业务规模非常小。

2020年其自有品牌销售收入57.18万元,营收占比仅为0.08%。之所以选择代工模式,主要原因还在于国内湿巾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在湿巾的选择上还停留在只认品牌不认产品的阶段。

代工或许是洁雅股份现阶段最好的选择,毕竟自主品牌的推广、渠道的建设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不过如果还是走湿巾这条赛道,很明显洁雅股份缺少的是想象空间。

图片

盈利能力堪忧,新风口开拓艰难

1960年,全世界第一张湿巾诞生在美国芝加哥。毫无疑问,作为舶来品,国内湿巾市场肯定不如北美、欧洲等海外地区成熟。这是洁雅股份能够快速成长的前提,但是随着国内湿巾市场越来越成熟,其面临的困境也接踵而来。

首先在业绩上,疫情红利消退后,营收虽被打回原形,但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其营收增速开始正向增长。不过在利润层面却还处于负增长状态,盈利能力减弱才是洁雅股份目前的大麻烦。

2023年其综合毛利率为29.62%,相较2019年的36.55%减少了近7个百分点。当然受原材料、人工费用上涨等因素影响,毛利率下滑情理之中。不过细究之下,洁雅股份造血能力的减弱在于期间费用的激增。

例如2023年洁雅股份管理费用4856.34万元,相比2020年增加了3304万元,其中职工薪酬和咨询服务费上涨明显。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其在职员工人数为681人,相比2020年还减少了304人,职工薪酬却翻了近2.5倍。

而高达近千万的咨询服务费,不难理解洁雅股份在海外业务缩水后,有意扩展新客户、打造自主品牌所致。然而在开拓新业务方面,洁雅股份的表现并不亮眼,甚至是非常缓慢。

2022年洁雅股份加大美妆产业布局,与江苏创健医疗科技共同设立洁创医疗,切入重组胶原蛋白赛道。目前创洁医疗已经取得两张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其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冷敷贴和喷雾已经完成试样工作进入打样过程。

不过值得担忧的是,正因为重组胶原蛋白被誉为美妆界的下一个“玻尿酸”,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像华熙生物爱美客等医美巨头都在布局,况且还有很多药企、日化等公司跨界而来,洁雅股份想要借重组胶原蛋白破局,难度颇大。

在9月份的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有投资者提问重组胶原蛋业务的进度,洁雅股份回复称,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重组蛋白业务进展缓慢,获取订单量不及预期。由此可见,重组胶原蛋白这条路并不好走。

而在面膜、洗护领域,洁雅股份虽然和自然堂、欧莱雅等知名化妆品牌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但至今其面膜、洗护业务也没有太大起色。今年上半年,其面膜产品收入还出现了49.18%的大幅下滑。

至于在自主品牌方面,尽管通过合资企业雅石共赏投资的清逸时刻科技,推出了安贝乐品牌湿巾,但洁雅股份的主要任务还是以代工居多。想要撕掉代工标签,洁雅股份依旧任重道远。

作为清洁快消品,湿巾行业可以称得上“小市场,大潜力”。不过随着国内市场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于湿巾的需求也变得多元化。对于洁雅股份而言,市场升级的背后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目前来看,市场内卷之下,代工厂身份已经框住了其发展空间,也让其在二级市场陷入了多年低潮。产业转型,寻找第二曲线,是洁雅股份必须解决的难题,只是由生产企业转向品牌打造和运营,洁雅股份明显还欠缺功力。

图片
转载或建议
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