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这群建筑工人的“食堂”,由流动摊贩“承包”了

全文1461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南城分局在东莞市中心公园旁的临时集中摆卖点为建筑工人提供了一个新“食堂”。

02此前,南城国际商务区的建筑工人们绝大多数选择在流动摊贩处用餐,存在安全隐患和环境卫生问题。

03为此,南城城管分局将工地周边一块荒草地平整并设置成临时集中摆卖点,平衡工人吃饭和城市管理问题。

04目前,共有19档摊贩入驻,每天的摆卖时间为上午10:00-12:30,下午16:00-21:00。

05城管部门要求摊贩做到“包卫生、包规范和包秩序”,落实“摆卖门前三包”,保持周边卫生和清洁。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不用再提心吊胆,做生意也踏实了!”9月14日上午十点多,在东莞市中心公园旁的临时集中摆卖点,侯先生一边接待前去用餐的建筑工人,一边笑着说。

据了解,此前,在东莞南城万象府和东莞市中心公园之间的道路上,不少流动摊贩摆卖,影响了行人行车且存在安全隐患。而与此同时,南城国际商务区的建筑工人们绝大多数选择在流动摊贩处用餐。为此,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南城分局(以下简称“南城城管分局”)将工地周边一块荒草地进行平整,并设置成临时集中摆卖点,获得摊贩和工人们的一致好评;这里也成为建筑工人们的新“食堂”。

图片

流动摊贩:

“不用再提心吊胆,做生意也踏实了”

9月14日上午十点多,在位于东莞市中心公园旁的临时集中摆卖点,不少摊贩早早前来,根据划定的位置,在电动三轮车上将餐食一一摆出。炒菜、炒粉、炒面、馄饨、饺子、凉拌菜……琳琅满目的餐品,等着建筑工人们前来享用。

在侯先生的摊位上,共摆放着麻婆豆腐、扁豆炒肉、煎鱼等十个荤素菜,还免费供应冰柠檬水。建筑工人们自己打饭、打菜,吃完还可以免费添加,一共只需花13块钱。“来这里吃饭的都是工人,他们干活吃力,最起码要让他们吃饱饭。”侯先生说。

侯先生是陕西人,今年51岁。他说,此前在外面的马路上摆摊,老是提心吊胆的。“现在有了固定的位置,不用再提心吊胆了,做生意也踏实了。”

图片

来自广西的付先生,今年34岁,此前一直自己开餐馆,从今年三四月开始在南城摆摊。付先生的摊位以现场炒菜为主。

付先生说,此前在马路上摆摊,一方面,担心现场炒菜对附近小区居民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马路上行人和车辆来来往往,也担心给他们带去安全问题。

而现在有了固定摊位,付先生无须再像以前那样,总是担心影响行人特别是老人和小孩的安全,也不用再搬来搬去,“让人比较舒适,也比以前安心很多。”

图片

建筑工人:

“在里面用餐比较卫生、舒心”

上午十一点,文先生从工地收工之后,来到侯先生的摊位前吃饭。

“这里比我们工地饭堂好,饭堂的饭菜不够吃,吃完不能再加,这里13块钱可以任吃。”文先生说,以前,摊位都在外面的马路上,虽然也有桌子和座椅,但是车来车往、行人也多,不安全也不方便。“现在比以前好多了,吃饭也吃得安心多了。”

赵光平是云南人,也经常在摊贩处用餐。“以前都是坐在马路上吃饭,虽然也有遮阳的地方,但是感觉不安全。”赵光平说,现在在集中摆卖点吃饭,各方面都比以前好多了。

“外面没有里面安全,里面的风景也比外面好,环境也比较卫生、比较舒心。”他说。

图片

城管部门:

平衡工人吃饭和城市管理问题

这个临时集中摆卖点,获得摊贩们和工人们的一致好评,背后离不开南城城管分局的推动。

南城城管分局工作人员刘昭君介绍称,此前,该分局接到群众投诉,反应南城中心公园旁的道路上有流动商贩摆卖,影响了行人行车且存在安全隐患。

“南城国际商务区正在实施的工程项目有9个,预计2028年基本完成建设。这里有很多建筑工人,他们中绝大多数都选择在流动商贩处用餐。”刘昭君说,考虑到周边建筑工人的吃饭需求,南城城管分局一方面开展柔性执法,将流动摊贩全部劝导至旁边封闭道路临时摆卖,对多次劝导仍占道经营的流动摊贩进行小微执法;另一方面,则积极与南城国际商务区工地办进行协调沟通。

经过沟通,南城城管分局将工地周边一块荒草地平整开挖,设置成临时集中摆卖点,以此平衡工人吃饭和城市管理问题。

今年8月26日,南城城管分局组织摊贩们进行抽签,在临时摆卖点为他们划定固定位置,并免费入驻其中。摊贩们每天的摆卖时间为:上午10:00-12:30,下午16:00-21:00。

刘昭君透露,此次共有19档摊贩入驻。“这个位置如果后期工程建设没有其他用途,我们会尽量保留到工程结束,保障建筑工人用餐。”

南城城管分局还要求摊贩做到“包卫生、包规范和包秩序”,落实“摆卖门前三包”。摆卖时,要垫好防油布,避免油污落地难以冲洗;摆卖完,要做好清洁工作。

此外,引导用餐的建筑工人不要乱扔垃圾;同时,安排环卫工人做好环卫保洁,保持周边卫生和清洁。

采写:南都记者 田玲玲

摄影:南都记者 刘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