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狄鑫
仅成年人巴掌大小,223克重,外形酷似手机背夹充电宝的终端装备,竟是缓解道路交通压力的“神器”?
9月14日,极目新闻记者在长江职业学院见到了由大学生团队自主创新研发的“警务通多功能执法背夹”。该装备集信息读取和传输,票据打印、语音播报、电子设备充电等12项功能于一身,操作便捷,实实在在为一线交警“减负”,目前该设备已成功在深圳、湖北潜江等地得到推广和运用。
退伍大学生组建创新团队
“二十四工作室”团队负责人廖泽亮是一名退役大学生,军队生活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强烈的责任感,创新研发的思路源于他在服役期间的细心观察。他介绍:“服役期间,我在帮助一线交警处理交通事故时,发现他们执法携带的执法设备又多又重,而且设备间数据无法共享,导致工作繁琐,执法时间长了还容易造成拥堵。”2021年,廖泽亮退役后回归校园,在长江职业学院数据信息学院就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他希望结合大学所学知识,实现执法装备的改造升级。
廖泽亮的想法得到了专业指导老师喻会的支持,喻老师说“我们做了大量调研,了解一线交警遇到的实际情况,发现确实存在痛点,于是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所长,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廖泽亮组建了“二十四工作室”,致力于通过科技提高公安机关系统的执法效率,为一线执法人员取得高效率、高精度、高水平的执法成果。
“研发过程远比我们想象中困难,为了突破数据互联的接口问题,我们做了大量尝试,反复试错,其间还经历了人员变动。”廖泽亮说,“好在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初心没变,不仅吸纳了掌握前端技术的新成员杨思宇,还在喻老师的引荐下,向深圳一家信息装备企业取经,一点点改进。”
到派出所推广掌上“神器”
2023年初,“警务通多功能执法背夹”初见雏形。团队成员周慧娴、李思娟、张慧敏和周杰,在初代产品的基础上,对设备的外观设计、制作材料又做了很多新尝试。
周慧娴说:“考虑到交警的工作环境,我们希望设备在轻便的前提下,能防水、防摔、耐高温,因此采用了尼龙和硅胶材料,这样即便在100℃的高温下,设备也不受影响。”李思娟做了多种设计方案,测试出最符合人体工学的背夹宽度和按键的位置。
指导老师喻会说:“过去,交警执法时负重基本在8斤左右,且数据需要在多个设备间来回传输,而我们自主研发的最新版警务通多功能执法背夹,长225毫米,宽90毫米,厚60毫米,重量约223克,功能上集身份信息识别、数据传输、打印票据、语音播报和充电等12项功能于一身,不仅轻便还能更好的保护信息安全,还大大缩短执法时长,为交警减负近90%。”
为了让装备的功能性更完善,让设计成果更好地运用推广,今年五月杨思宇和成员们前往孝感应城等地的派出所,向一线警务人员介绍“警务通多功能执法背夹”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指导警务人员使用。“警察叔叔说我们的设备集成度高,操作简便,很实用。还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增加指纹识别和酒精检测功能,这些都将成为我们下一步改进的方向。”杨思宇笑着说。
今年6月,该团队在湖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赛项中收获金奖,7月,又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湖北省赛中斩获职教赛道创意组金奖。在相关企业的帮助下,优化后的“警务通多功能执法背夹”正在走向市场。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