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展连上!中秋来浙江美术馆打卡超出片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新怡 通讯员 吴佳钰

9月15日,中秋小长假开始第一天,浙江美术馆已经成为了很多观众的必经打卡地。

云起时——陈琦版画艺术展、榆英墨彩——冯运榆中国人物画展、瓯风行云——温州18家中青年草书邀请展、濡墨中西——佟振国绘画作品展、金石墨韵——林如书法展等新展连上,不少观众穿梭在大幅的草书、国画、水印版画、油画之间,拍照打卡。

值得一提的是,在9月15日(周日)至9月17日(周二)中秋期间,浙江美术馆正常开放,周一不闭馆。无论书法、绘画还是装置艺术,在浙江美术馆,大家或许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作品。

图片

图片

从水印木刻到数字技术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作为浙江美术馆2024年度推出的重要学术邀请展,“云起时——陈琦版画艺术展”集中展示艺术家陈琦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重要水印版画作品约75件(组),立体性呈现他在⽔印版画创作历程中的技法探索与哲理性思考等内容。

图片

运用多层分版叠印技术展示造型和层次的丰富变化,陈琦积极探索水印作为独立艺术语言的当代表现力,重新配置“可感知物”与“不可感知物”,弥散着传统人文气质和“庄禅”意味。

“云起时——陈琦版画艺术展”分为两大板块,分别为“道内器外”和“水无常形”,以时间为主线,集中回溯了陈琦版画创作的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寻找合乎当代艺术表现语境的新语言样式;第二阶段是在一版多色和分版设计上进行创新;第三阶段是在画面质感上突破;第四阶段是对版画尺幅进行拓展;第五阶段实现了数字技术与手工艺的无缝衔接;第六阶段是对版画本体性的追问。

图片

时间简谱No.19 120cm×160cm 水印木刻 2012年

图片

彼岸之二 180cm×180cm 水印木刻 2002年

图片

心象之二 90cm×120cm 水印木刻

展览的开始,以一张陈琦80年代早期的水印木刻作品《夏日的黄昏》开启。“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我22岁,受西方绘画观念影响颇深。从87年开始,我开始越来越关注中国传统艺术,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我觉得我们的艺术家在往外看的同时也要向内探索,回顾我们的文化传统、艺术形式。”陈琦说。

对版画本体性的思考和追问,是陈琦近年来重要的探索方向,并由此开创了对旧版进行重新印刷的艺术形式。“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是中国思想体系中对不同阶段人生体悟的高度概括。陈琦的重新印刷类似于这种思想状态,抛弃了原先以“准”为主的原则,通过更加纯粹的造型语意寻求更有“意味的形式”,以此达到扩展版画视觉空间的目的。例如本次展出的《不确定的真实NO.1》《心象NO.2》等作品,正是在他上世纪90年代的旧版基础上重新印刷,当观众面对作品时,就会产生一种即熟悉又陌生、既是“山”“不是山”“还是山”的视错觉。

“在展览中,可以看出陈琦总在跳脱艺术道路上的舒适圈,通过不断自我革新发掘艺术上的云起时刻。”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说。

图片

不确定的真实No.1 180×180cm 水印木刻 2017年

图片

刺破冰面的湖 120cm×180cm 水印木刻 2018年

图片

水No.4 180cm×380cm 水印木刻 2007年

篆书、隶书、楷书、草书……打卡巨幅书法作品

中国书法看浙江,浙江书法看温州。温州书法,尤其是在行草书法踊跃出很多优秀的名家,在“瓯风行云——温州18家中青年草书邀请展”便可以一窥。

“瓯风行云——温州18家中青年草书邀请展”荟集了温籍或在温且具有代表性的中青年草书创作群体,他们多次在“兰亭奖”等国家级展览中获奖、入展,其中六人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其中包括池长庆、陈忠康、潘教勤、黄寿耀、王大禾、戴家妙、林峰、张利安、倪永、邱朝剑、钱允、王客、陈明之、陈显丰、卿三彬、周静合、张海晓、徐强等18位温州中青年书家的草书作品54件,涵盖条幅、手卷、册页等创作形式。用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王客的话来说,这些中青年草书创作群体代表了温州黄金一代的水平。

图片

“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温州书法家们风格相对比较接近,但过了10年、20年,你会发现展厅里头大家的作品风格迥异,展现了温州书法发展演变的过程。”王客说。

在“金石墨韵——林如书法展”,可以看到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美术系副教授林如以“金石墨韵”为主题,创作的篆书、隶书、楷书三种书体为主的作品。

图片

其中包括八尺屏小篆《千字文》共21幅、六尺整大楷书《颜真卿怀素上人草书歌序》共8幅、“游目骋怀”榜书大字共5组20幅;另有篆隶书大幅对联、小楷与篆刻题跋、拓片题跋共十多件。

巨幛大幅与细楷小字兼具,出入古典,又注重现代创作之视觉“张力”,具有阅读和艺术观赏的双重功能,值得书法爱好者二刷。

图片

拓片题跋《羽人戏神鹿图》95cmX70cm

图片

魏碑苏轼词念奴娇 33cmX105cm

图片

小楷自作文 165cmX82cm

中国传统笔墨与西方文化相融合

在美术馆7、8、9展厅,“榆英墨彩——冯运榆中国人物画展”的大幅画作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目光。

展览分为“延承浙派”“丝路行笔”“民俗样式”专题版块,并附有素描、速写、画稿等诸多文献资料,系统回顾了冯运榆的从艺生涯。

图片

冯运榆的人物画创作不仅传承了浙派意笔人物画的笔墨和写实传统,还汲取了民间艺术和西方图式语言,形成墨彩相应,刚劲、雄浑的艺术风貌。一方面,他将民间艺术的装饰感、色彩与水墨融合在现代构成的图式中,营造出多重空间性且神秘、深邃的意境,这一系画作可称之为“民俗样式”;另一方面,他深入探求笔墨本身的表现力,在讲求造型、写实的基础上寻求更为浑朴而苍茫,浓重而强烈的画意,从西藏、新疆采风的代表性作品中可看到由此演化而出的“浪漫的写实”模式。

图片

大运河 中国画 159.5×201cm 1982年 浙江美术馆藏

图片

童心 中国画 90.5×136cm 1984年 浙江美术馆藏

图片

梨园春深 中国画 84.1×81.9cm 2008年 浙江美术馆藏

图片

中华魂·珠穆朗玛 中国画 208×208cm 1999年 浙江美术馆藏

除了“榆英墨彩——冯运榆中国人物画展”之外,位于美术馆4层11、12号厅的“濡墨中西——佟振国绘画作品展”的作品也呈现出各种中西艺术手法的交汇贯通。

展览共展出佟振国作品102件,跨度半个多世纪,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素描、速写等多个画种,这其中既有他在国内创作的浙派水墨人物画作品,也有在海外创作的新水墨及油画、版画作品。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冯运榆和佟振国都曾经是浙派人物画开拓者李震坚的学生。

2019年,远在美国的佟振国有感于师母张雪芝向浙江美术馆捐赠恩师李震坚作品4028件的壮举,决定将自己创作的作品及收藏的文献共计92件也捐赠给浙江美术馆。2021年10月,冯运榆家属向浙江美术馆捐赠国画、速写等作品484件。

(展品图片由浙江美术馆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