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一颗苹果的IP密码

图片


图片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文/记者 李永利 图/记者 李宗华 视频/张方圆)“咱这里的苹果,靠的是‘超前’科技和实干。今年气候也给力,眼前这50亩矮化密植智慧果园,产量在15万公斤以上,减去人工和园区维护成本,净落100万元应该没啥问题。”9月11日,洛川县永乡镇堡子头村苹果种植大户杜民子指着防雹网下挂满枝头的红苹果,高兴地向记者解锁洛川苹果的“IP密码”。

图片

果农解锁一颗苹果的IP密码

今年63岁的杜民子从1986年开始规模化种植苹果,当时30亩果园里栽满了“红富士”“秦冠”“黄香蕉”等苹果树。2000年随着果树品种老化,在当地政策引导下,不仅更换了果树品种,还通过承包土地,逐渐将果园面积扩大到了100亩。2016年,将其中50亩乔化果园升级成矮化密植园,第二年就开始挂果收益。品种也从以前的几种,丰富到现在的“九月奇迹”“福布拉斯”“秦脆”“瑞雪”“新2001”等十几种。

图片

“起初的乔化栽植园,一亩地只栽几十棵苹果树,现在这矮化密植园一亩地能栽168棵树,亩产3000公斤以上,是以前的2倍多。为防止冰雹和开花、坐果期遇上的倒春寒,还搭建了防雹网,自制了造烟机。果园周围还安装有摄像头和温度、湿度、风级测试设备。”杜民子说,以前都是粗放式管理果树、果园,现在通过科技手段,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局面。

洛川县地处渭北旱塬,一直是当地果农的“心病”。在全县推广滴灌技术为果树“解渴”的基础上,杜民子投资20万元,在果园里修建了一个净水池和一个2000立方米的蓄水池,夏秋季节的雨水就能收集起来利用。杜民子指着地头的蓄水池说,“相比井水、自来水,雨水的水质有机物含量更高,收集利用雨水还有利于水土保持,好处很多。”

图片

种苹果靠的是科学技术和高密度劳动力,果树管护得越好,产量越高,可疏花、疏果、套袋、摘袋、喷药、采摘、修剪、施肥都得靠人来完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杜民子大量栽植“福布拉斯”“秦脆”等免套袋高钙品种,节约了不少成本。

图片

“你看,越擦,颜色越鲜艳,像这种拳头大小、果形端庄饱满的苹果,一颗至少能卖到20元。”杜民子顺手从树上摘下一颗红彤彤的“秦脆”在衣襟上擦了擦说,“从我40多年种苹果的经验来看,洛川苹果的‘IP密码’,就是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品种优化、防雹网搭建、科研创新和实干。”

图片

专家解剖一颗苹果的中国“芯片”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子好不好,事关人民饱不饱。同样,对于果农来说,苹果种质是通往致富路的‘钥匙’。”洛川县永乡镇农业农村服务站站长王子鹏说,老杜(杜民子)手中这颗饱含“中国芯”,浑身充满“科技味”的苹果,就是适生优生新品种在黄土高坡落地生根的结晶。

图片

走进国家级洛川苹果种质资源圃(基因库),洛川县苹果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王晓东指着圃内一行一行结满各种形状、不同颜色果子的树林说,“全世界有苹果属植物35个,洛川县保存了33个,这里共收集4000份苹果种质基因和全世界600个优质苹果新优品种,是中国苹果属植物保存最全的基因库。”

图片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延安市政府共建的洛川苹果试验站,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锋旺正带着科研人员在观察、品尝试验样本树上苹果的外观、味道。

图片

“脆、甜、多汁、肉质细腻、皮薄,苹果好吃不好吃,最终要落在舌尖上;当年开花、次年挂果、三年丰产,中国‘芯’的苹果多不多,最终要落在产量上。像‘秦脆’这个品种,经过在20个砧木上嫁接实验,最终择优育种、推广种植。”马锋旺说,“全国范围来看,洛川是苹果领域科技创新能力较突出的一个县。”

图片

中国“芯”,科技“身”,洛川苹果是怎样打开销售市场,卖到了哪些地方?来到延刚果业选果车间,智能分选机里灯光闪烁,一颗颗苹果排队做“CT”,果形、色泽、糖酸比、霉心病……数据实时分析,苹果按等级精准分流到16条通道。200多名工人有序进行分拣、包装,一颗颗分选过的商品果被装入精美的苹果箱,直接装上快递车运往全国各地。该处负责人赵小奇告诉记者,这台智能分拣系统每小时检测7.5万公斤苹果,检测项目达20多项,每天接单将近3万单,售价要比以往未分拣的苹果每公斤高出0.6元左右,既保证了洛川苹果的品质,也增加了果农的收入。

图片

目前,洛川县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53万亩,其中早中熟苹果8万亩,包括嘎啦、华硕、松本锦等品种,预计产量可达32.5万吨;晚熟苹果45万亩,预计产量81.54万吨。今年该县苹果产业综合产值可达150亿元以上,果农人均可支配收入18308元以上,苹果品牌价值达829.16亿元。


图片

据介绍,1947年,洛川农民李新安从河南带回200棵苹果树苗,尝试种植;80年代末,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10万亩;1995年,洛川开始进行苹果专业县建设;到2005年,洛川进行产业强县建设。到2025年,矮化、乔化果园比例调整到2:3,中晚熟比例达3:7,“洛川苹果”品牌价值突破千亿元,苹果产业综合产值达到200亿元,农民人均苹果收入超过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