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姜斯佳)一部不朽经典是如何写成的?司马迁是怎样成为司马迁的?继《诗经消息》之后,评论家黄德海又一部探索中国古典的作品《史记今读》出版。摸索蕴含在经典中的古人心思,从今天的历史坐标来理解一部经典是如何生成,如何在时间中经受磨砺而成不朽。
不同于以往的《史记》研究著作,《史记今读》并未落入具体的文本赏析,而是将一部传世经典放到文化长河中,回顾生成它的壮阔时空景象。考察一部杰作在古典世界中为何伟大,解说的思路却不时贯通到当下,在古今交融中辨识《史记》至今熠熠生辉的魅力。
这是一部非典型的人物志。全书追溯司马迁的家世、学习和漫游时代、仕宦之路、师友与忧愤,犹如一部成长小说,在一个个具体的场景中,考察司马迁的处境与应对,看他怎样一步步成长为一个独特的自己。
《史记今读》的创作开始于大约两年前。当时黄德海本想借着相关出土文献,较为系统地梳理一下《尚书》的成书和演变过程。“陆陆续续读了近半年的各类书,有天想到《尧典》的时候,忽然隐隐觉得明白了一点司马迁所谓‘究天人之际’的含义,于是暂时停下《尚书》的学习,准备写篇文章,看能不能较为清晰地把那个‘隐隐’说出来。”
进展总是比想象艰难得多。本来以为,只要弄清楚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太史令的职守,天人之际的含义就能迎刃而解。没想到,由“史”牵扯到“巫”,又由巫和史的关系,意识到文化全备体的重要,涉及范围便从原先的“天人之际”,变成了最终的“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文章也从开始设想的一篇,写到了十一篇。
“一部作品成为经典之后,随之而至的光环会慢慢弥缝创造物本有的针脚,让我们忘掉其初生时灰扑扑的模样,只记得光环围绕中宛如琥珀的完美织体。那个写出了伟大作品的人,逐渐在传言中脱离了在世的辛劳,只剩下了跟不朽媲美的从容自若。然而忘记了经典必然的世间属性,会同时忘掉其生长所需的土壤、水分和阳光,忘掉任何经典和写作者都无法离开的具体世界,忘掉那耀眼的光芒可能是从近乎密不透风的阴影里透射出来的。需要记住,文化天空中的繁星点点,正因为很多时候,背景是无边的暗夜。”黄德海在书中自陈,这本书可以看作“一个学习者为自己留下的小小路标”,《史记》这样精神谨严的大书,还需要更多“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的卓越读者去发掘。
(出版社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