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家庭超4成是空巢!这份报告揭示未来养老新路径

全文1060字,阅读约需4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空巢老年人精神文化养老与社会参与研究报告》显示,空巢家庭占老年家庭的比重达44.8%,空巢已成为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形态。

02低龄老年人夫妻空巢家庭规模更大,女性、高龄老年人独居空巢比例更高。

03全国老年家庭空巢化水平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格局。

04然而,空巢老年人精神文化养老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政策保障与工作机制不健全、设施和服务供给不足且单一等。

05专家呼吁加强公益项目与老年群体的结合,利用智能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更个性化、更贴近需求的服务。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森丽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海南亚洲公益研究院在京联合发布《空巢老年人精神文化养老与社会参与研究报告》,围绕空巢老年人精神文化养老的需求与挑战,分享了相关研究成果,并探讨未来实践路径。

空巢已成为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形态,空巢期进一步延长。空巢家庭是我国老年家庭的主要家庭形态之一,数据显示,空巢家庭占老年家庭的比重达44.8%。《报告》中近一半的受访者有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空巢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养老将具有重大的发展空间。

《报告》总结我国空巢老年人精神文化养老与社会参与现状,发现空巢老年人具有这些特点:2000年-2020年,城镇空巢家庭规模增长更快,2020年农村独居空巢家庭规模比城镇多72万户;低龄老年人夫妻空巢家庭规模更大,女性、高龄老年人独居空巢比例更高;全国老年家庭空巢化水平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格局;空巢老年人健康状态整体良好,大部分独居空巢老年人没有保姆照料;空巢老年人生活来源以离退休金/养老金、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劳动收入为主。

《报告》整理分析北京市空巢老年人深度访谈资料,认为空巢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主要是:亲情陪伴与家庭支持需求、社会交往需求、文化娱乐与休闲需求、老年教育需求、老有所为与社会参与需求、自我价值实现需求、智能陪伴需求、心理关爱与精神慰藉需求等。

而空巢老年人精神文化养老又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精神文化养老与社会参与的政策保障与工作机制尚不健全;精神文化养老与社会参与的设施和服务供给不足且单一;精神文化养老产业发展滞后,缺乏与高品质需求相适应的产品;家庭支持重物质轻精神文化且亲情关爱不足;个体精神自养能力相对薄弱且缺少积极引导。

会议期间,多位专家对报告内容发表了精彩的点评与建议。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公益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崔炜结合多年从事养老工作的经验,指出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视,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调配、资金支持等方面的作用,重视科技和标准化。他特别强调了公益组织和社会组织在推动精神文化养老中的关键作用,呼吁加强公益项目与老年群体的结合,创造更多支持渠道。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院长马旗戟表示,报告既有规范意义又有现实意义,并指出智能科技的发展为精神文化养老带来了巨大的潜力,智能技术不应仅仅被视为科技产品,而应作为老年人精神文化养老和社会参与的有力驱动工具,要通过科技手段为老年人提供更个性化、更贴近需求的服务。

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认为,智能技术在老龄社会中的作用不仅仅是工具,而是通过智能陪伴等手段帮助老年人实现精神和情感的满足。未来需要进一步推动智能技术的社会化与智慧化,探索机器人在老年人陪伴方面的潜力,并期待与各方共同发力,推动中国积极老龄社会的实践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