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霸是曹魏名将夏侯渊的儿子,在司马氏专权之后,担任征蜀护军的夏侯霸统兵在外,作为效忠曹魏的宗室将领,受到司马氏忌惮,夏侯霸和侄子征西将军夏侯玄,被列为了重点打击对象。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诛杀了大将军曹爽,曹爽是夏侯玄的表弟,有姻亲关系。
这时,朝廷征召夏侯玄回京,夏侯霸很警觉,感觉情况不对,他看出司马氏想对他们下毒手,内心恐惧,于是,决定投奔蜀汉。
《三国志》注引《魏略》记载:及司马宣王诛曹爽,遂召玄,玄来东。霸闻曹爽被诛而玄又徵,以为祸必转相及,心既内恐;又霸先与雍州刺史郭淮不和,而淮代玄为征西,霸尤不安,故遂奔蜀。
临走之前,夏侯霸劝夏侯玄一起走,但是,夏侯玄执意不听,夏侯霸只好独自入蜀。
夏侯霸在崎岖险峻的蜀道迷失了方向,没有了粮食,只好杀马充饥,不幸又摔伤了腿,无法行走,幸亏蜀汉得知消息,派人接应,夏侯霸这才活了下来。
《三国志》注引《魏略》记载:南趋阴平而失道,入穷谷中,粮尽,杀马步行,足破,卧岩石下,使人求道,未知何之。蜀闻之,乃使人迎霸。
在经历九死一生后,到达了蜀汉,受到后主刘禅的礼遇,被封为车骑将军,比当时姜维的卫将军还高。
夏侯玄回到京城,后来被司马师诛杀,灭三族,年仅四十六岁。
夏侯霸一到蜀汉,就收到重点关注,蜀汉上下纷纷询问夏侯玄,司马氏如何?有什么计划?
夏侯霸说,司马氏专权,已经将曹魏皇帝架空了,最危险的人,是一个叫钟会的家伙,这个很有头脑,是东吴和蜀汉的心腹大患。只是,钟会这个家伙,野心很大,一般人驾驭不了他。
夏侯霸没有说错,十几年后,果然钟会伐蜀,灭亡了蜀汉。
《三国志》注引《汉晋春秋》记载:初,夏侯霸降蜀,姜维问之曰:“司马懿既得彼政,当复有征伐之志不?”霸曰:“彼方营立家门,未遑外事。有锺士季者,其人虽少,终为吴、蜀之忧,然非非常之人亦不能用也。”后十五年而会果灭蜀。
这里面值得注意的是,夏侯霸为什么一直强调钟会是蜀汉的心头大患,而不是邓艾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从后来的一件事可以看出来。
司马昭准备伐蜀的时候,询问朝臣意见,众人都反对,只有钟会赞同,并给司马昭列出了详细的进攻计划。
《三国志 钟会传》记载:文王以蜀大将姜维屡扰边陲,料蜀国小民疲,资力单竭,欲大举图蜀。惟会亦以为蜀可取,豫共筹度地形,考论事势。
钟会此举,可以说与决策人保持了高度一致,统一了战线。
而邓艾这个时候,却坚决反对伐蜀。
邓艾认为,还不到伐蜀的时候,时机未到。邓艾甚至多次上书司马昭,进行劝阻。司马昭也非常忧虑此事,就令主簿师纂担任邓艾的司马,让其去劝说邓艾,邓艾这才奉命。
《晋书》记载:征西将军邓艾以为未有衅,屡陈异议。帝患之,使主簿师纂为艾司马以喻之,艾乃奉命。
也就是说,在司马昭提出伐蜀的计划时,邓艾这个时候,坚决反对,因为,邓艾心里没底,而钟会力主伐蜀,支持司马昭,说明钟会已经有信心,胜券在握了。
后来,果然如钟会所料,伐蜀一战成功。
因此,从这一件事可以看出,钟会实际上比邓艾分析形势更厉害一些,把握时机更准一些。
所以,伐蜀的时候,司马昭让钟会率十余万,作为主力,是妥妥的主帅,而邓艾只带了三万多人,明显是偏师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