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多年,海珠区南园大街30号楼的住户们深受排污外管漏水之苦。由于该楼栋5楼外墙的一处排污外管漏水,整栋楼的住户都受到影响:只要楼上住户有人用水,整条排污外管就会有巨大的水柱喷涌而出,直接洒在一楼地面上,发出巨大的响声,对于低层住户而言,门前经常如同“水帘洞”一般,污水长期满溢不仅异味大,随之而来的还有蚊虫多、地上长满青苔等问题,以至于老人家经过楼下时容易摔倒,街坊们对此苦不堪言。
近期,在社区居委会、社工和热心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困扰街坊们十多年的“水帘洞”问题解决终于走上正轨,相关施工方案也已经形成。记者日前进行了走访。
外管长期漏水,导致地面长满青苔
排污外管破损漏水多年
有人不敢开窗 有人经过摔伤
说起外墙排污管破损带来的苦楚,居住在南园大街30号的不少街坊都感慨不已。梅姨在该楼栋3楼已经居住了30多年,家里面积虽然不大,但经过梅姨的一番打造也算温馨。但从十多年前起,楼栋排污外管漏水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她家的生活。
记者走进梅姨家的房间,“滴滴答答”的水声便从窗户外传来,过了几分钟,只见水滴突然像断了线的珠子般变成了水柱。“这是有人在洗菜。”梅姨说,现在只要5楼以上的住户从家中排放生活污水,外管破损处就会有水柱喷出,喷涌而出的水滴在楼下的雨棚上,发出“砰砰砰”的响声。
梅姨告诉记者,她家的窗户已经有十多年没敢开过了,因为只要一开窗,就会有大量污水飘洒进来,而由于污水长期在她家窗台前“聚集”,窗台外已经长出了很厚的青苔,并散发出难闻的霉味。加上近期天气炎热,蚊虫也变得特别多。“只要一开窗,晚上就别想睡觉了,成堆的蚊虫会往家中飞。”
见到记者来访,住在2楼的伍伯将记者迎进家中。伍伯今年已年过八旬,走起路来颤颤巍巍。记者在其家中看到,阳台无法晾晒衣服,因为楼上的污水会不间断从楼上向下飞溅。“楼上住户用水多的时候像下大暴雨,用水量小的时候像下中雨,我家门前一年四季仿佛都在下雨,我原本就神经衰弱,每天听着这样的‘雨声’都没法睡个好觉。”伍伯苦笑着说。
“实在受不了,关着窗户依然能闻到臭味。”一旁伍伯的老伴刘姨告诉记者,污水外泄是因为五楼与四楼交界处的排污外管上有一个很大的漏洞。
居住在该楼栋中的张伯也告诉记者,外管漏水除了给住户家中正常生活带来影响外,还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因为一楼地面经常都有一滩水,上面还长满了青苔,非常湿滑,腿脚不便的老人或是视障人士从此处经过时就很容易摔倒。“之前就有一位老人因为视力不佳,从此处经过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骨折,在医院住了半年。” 张伯说,一楼漏水位置位于居民外出的必经之路上,很多人从此处经过时都要侧着身子,以免滑倒或被污水淋湿。
外管漏水,地上长出青苔,十分湿滑。
修缮计划一再搁置
旧楼产权复杂无人牵头 部分住户不愿出资
实际上,早在几年前,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就已经得知该楼栋排污外管漏水给居民带来的烦恼,但由于住户们意见难以统一,修整排污外管的计划一直搁置。社工林琳向记者介绍,老旧小区排污外管破裂“修缮难”的情况具有普遍性。“该小区是楼龄超过40年的老楼,设施老化,年久失修,居住在该楼栋的多数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加上没有物业管理公司,也没有业主委员会,所以,解决这类问题往往没有牵头人。”
琳琳告诉记者,该楼栋产权较为复杂,目前1~4楼基本上是公租房,住的都是老街坊,而5~9楼基本上都是其他居民买下的商品房。因此在排污外管修缮缴费问题上,低层住户和高层住户形成了两个“阵营”。“因为排污外管老旧无法焊接,只能整条更换,并且在更换外管时需要对整栋楼的排污外管安全状况进行排查,还需要进行高空作业,总体上大约需要花费6000多元。该楼栋1~9楼合计40户人家,这笔修缮费用平均下来,每户平均要出资150多元。
尽管费用不算太高,但要说服每户居民出资修缮并不是一件易事。社工和社区居委会此前曾经上门做过入户调查,1~4楼的一些住户表示因为他们的房屋属于公租房,所以房屋修缮费用应该由相关房管部门来出;此外,不少居民还认为,破损漏水的是5楼住户外墙的位置,是5楼以上住户的用水导致1~4楼的住户受影响,所以修缮费用应该由5~9楼的住户来出,并非由1~4楼住户出。多次调研下来,修缮计划始终未能启动。
伍伯说,期盼外管尽早修缮。
成立工作小组“扫楼”动员
协调半年住户终达成一致 施工方案已上报
从2023年开始,江南中街道通过“街道牵头+社工助推+居民协商自治”的模式,已成功为街道里不少居民解决了身边的难事,这让林琳对解决南园大街30号的“水帘洞”问题重新有了信心。“今年我们和街道以及南园西社区居委会协商,争取啃下这个‘硬骨头’。”
林琳提议,该小区的排污外管修缮项目可以向江南中街道申请参加“党建引领,善治微光” 社区治理微创投专项计划。该专项计划通过培育及激活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等组成“善治先锋”队伍,通过开展需求收集、议事协商等,以团体形式发起申报项目,申报类型主要分为社区建设类、邻里互助类、社区融合类三大类,通过上报项目申报表预报、街道领导和各科室负责人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集体审定讨论、公示、按比例拨付资助经费等,用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小项目、微实事。对于“党建引领,善治微光”民生项目,街道将提供30%的资金扶持。
为此,从今年3月起,专职社工、社区干部、“善治先锋”等人组成工作小组,专门做该楼栋住户们的动员工作。林琳告诉记者:“海珠区房管部门近日已明确表示,租赁协议中写明,生活设施设备修缮由居民来负责,其他结构问题才由房管部门出资负责修缮。因此,该楼栋排污外管修缮的费用需要由居民自筹。”同时,针对部分居民不愿意出资的情况,社工们组织专职律师 “扫楼”,挨家挨户做街坊们的普法工作。
专职律师表示,楼栋排污外管属于共用部位,而非某一户专有。一旦因此产生安全事故,整栋楼的住户都要担责。“《广州市物业管理条例》规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更新、改造的费用,有维修资金的,由共有该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业主从维修资金中列支;没有维修资金或维修资金余额不足的,由共有该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业主分摊。所以,即便该外管破损处在5楼住户的墙外,修缮费用仍需要全体业主共同来出。”
经过工作小组几个月的耐心动员,近日,该楼栋高低层的住户终于达成一致,同意共同出资对损坏的排污外管进行修缮。而相关施工方案也已经上报给街道。困扰街坊们十多年的“水帘洞”问题的解决总算迈入了正轨。
基层干部心声:
多下“笨功夫” 把老街坊当“亲人”
海珠区南园西社区居委会干部岑浩然这半年来一直在跟进南园大街30号排污外管修缮难题的解决。他坦言,要推动40户居民达成一致意见并不容易。对居委会干部来说,关键是要多下“笨功夫”,把老街坊当“亲人”。
“很多老人对修缮外管存在误解,要破冰没有捷径,只有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很多时候做一次工作还不行,街坊们还是观望状态,可能要做四五次动员工作,街坊们的态度才会有所转变。经常到了晚上我们依然在加班上门找街坊们聊天,很多人就是这样被我们的诚意打动的。”他表示,江南中街道的很多老旧小区都有 “善治先锋” 自治组织,对解决社区 “三无”(无物业、无业委会、无维修基金)楼宇小区的治理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
民生实事小档案
位置:海珠区南园大街30号楼
涉及住户 :40户
资金来源:1-9楼住户共同出资
修缮进展:住户达成一致意见,施工方案已上报街道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实习生:区子晴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实习生:区子晴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实习生:区子晴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