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例与功能系统设计
用户参与与需求捕获; 用例编写:基于收集到的用户需求,开发团队会将这些需求转化为具体的用例描述。每个用例都详细描述了用户(或系统外部实体)与系统进行交互的目的、前置条件、主要流程(包括成功路径和异常路径)、后置条件等,从而形成一个清晰的、可验证的需求模型。 系统外部视角:用例驱动的开发方法特别重视从系统外部观察系统的使用情况。这意味着开发人员需要跳出技术实现的细节,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系统应该如何工作,以及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这种视角有助于避免“内部人”思维,确保系统设计符合用户的真实需求和使用习惯。 迭代开发与验证:随着用例的逐步细化,开发团队会基于这些用例进行迭代开发。 持续反馈与调整:整个开发过程中,开发团队与用户之间保持密切沟通,及时收集用户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开发团队可以对用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以确保系统始终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2、能力设计
PC具有唯一性:PC的唯一性体现在每个能力单元在系统中的身份识别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意味着,在定义PC时,我们会为每个能力赋予一个明确的、不重复的名称和标识,以确保在整个产品开发周期内,无论是设计、开发还是维护阶段,都能准确无误地引用和识别这些能力。这样的唯一性有助于避免功能重叠和混淆,确保产品功能的清晰划分和高效实现。 PC具有独立性:PC的独立性是指每个能力单元在逻辑上是自洽的,不依赖于其他PC的具体实现细节。这意味着,一个PC可以独立地被设计、测试和维护,而不必考虑它与其他PC之间的内部交互细节。这种独立性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使得开发者可以专注于优化单个PC的性能和稳定性,而不必担心对其他部分造成影响。 PC的颗粒度不能太小:在定义PC时,需要仔细考虑其颗粒度大小。颗粒度过小会导致PC数量过多,增加系统设计的复杂性和维护成本;而颗粒度过大则可能使得PC过于庞大,难以复用和组合。因此,合理的PC颗粒度应该是既能够清晰地表达功能需求,又能够保持足够的复用性和组合灵活性。一般来说,PC应该聚焦于解决一类相似的问题或实现一组紧密相关的功能。 PC的重用性:PC的重用是提升产品开发效率和质量的关键。通过定义可复用的PC,我们可以在不同的产品、项目或功能模块中重复使用这些能力单元,减少重复劳动和错误。为了实现PC的重用,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PC库,并对PC进行详细的文档化和版本管理。这样,当新的需求出现时,开发者可以快速搜索和找到合适的PC进行复用,从而加速产品的开发进程。
3、模块设计
4、模块部署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