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精准心理治疗多维匹配模型研究和实践的主要成果总结。全书分为5篇15章,从溯源创新、理论构建、工具研制、实证研究到实践应用,全面阐述了精准心理治疗多维匹配模型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其中张小远负责精准心理治疗多维匹配模型研究的构思设计,以及对具体研究和实践的指导;侯艳飞主要探索“来访者是否合适心理干预”这一问题,并以心理咨询适宜性为突破口;刘玎主要探索“来访者适合何种心理疗法”这个问题,并以咨询师心理咨询干预取向和来访者问题解决风格之间的匹配来尝试回答;周社刚主要探索“来访者适合哪位治疗师”这一问题,并以咨询师的咨询风格和来访者的咨询风格偏好之间的匹配来解决;胡俊武主要应用精准心理治疗多维匹配模型开展临床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案例。此外,刘玎梳理了精准心理治疗的历史发展,刘玎、周社刚参与了多维匹配模型的构建工作,目前本课题组正在进行基于机器学习的多维指标整合和反馈式实践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相信这些研究成果将进一步完善精准心理治疗多维匹配模型。
关于本书中“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概念使用的说明
我国精神卫生法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进行了明确区分,但在西方国家及大量研究文献中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并未严格区分,常并列使用。考虑国情和研究历史,为在研究术语上尽可能保持一致,本书做如下处理:对于在社会与学校咨询机构所从事的干预活动及研究,统一使用“心理咨询”,对于在医疗机构针对病患群体所从事的干预活动及研究,统一使用“心理治疗”。本书中的“心理咨询适宜性”“心理咨询干预取向”及“心理咨询风格”等概念是在心理咨询机构开展的研究中形成的,但其内涵及相关工具同样适用于心理治疗。
感谢彭飞、周颖、赵久波、曾海宽、杨文登、杨家平、谢昭明、高婷婷、刘欢欢、赵嘉颖、邹来泉、杜青芸、杨雪岭、陈晓宇、张敏婷、滕姗等参与了本课题的相关研究。感谢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范方教授以及各位专家同道对本课题研究给予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感谢所有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来访者及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感谢南方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孙熙原、张欣,硕士研究生李咏晖、张磊对本书进行认真仔细校对。
本书源于我从医生的视角对心理治疗的循证审视,从科学哲学的视角对心理学的范式判断,从起心动念到开花结果,“十年磨一剑”“今日把示君”。如果本书能引发读者的一些思考,能吸引对治疗匹配和精准干预感兴趣的同道,能够让专业人员和普通大众都重视心理治疗的规范化和个性化,那就实现了本书的使命本书。本书必然是不完美的,纰漏之处还请读者朋友不吝赐教。
张小远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精准心理诊疗中心
2024年5月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