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寒下的坚守!“北极哨所”为全国家人们守好这片北极光

北极哨所地处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镇北极村,这里冬季气候寒冷夏季蚊虫肆虐,全年无霜期仅为80天,最低气温曾达到零下53摄氏度,素有“高寒禁区”之称。2009年12月1日,心中怀着对军营的向往,来自内蒙古的小伙马亮踏上了北上的列车。转眼间,他已戍守在祖国北疆十五载。
图片
图片
老兵底色:“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
每当谈起一名老兵如何练成,都要从初入兵营说起。新训结束之后,马亮来到了“艰苦奋斗模范连”。军营里,老兵常讲“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比、学、赶、帮、超意识强烈。在热血澎湃的训练场上,马亮暗自定下目标,军事训练成绩必须在全连拿第一。
接下来的训练中他格外用心,每次都拼尽全力,400米障碍训练时,胳膊肘和膝盖磕破结痂,一活动伤口就裂开流血,晚上睡觉还粘连在衣服上,但他依然忍着疼痛坚持刻苦训练。每天早起跑圈冲山,晚上体能加餐,在一次次磨炼中,他的军事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也铸就了一名老兵的底色。
图片
-53℃ 呼出哈气一米多长 室外巡逻“风如刀割”
去年1月,漠河迎来有记录以来历史最低温-53℃,街上基本没有行人,居民楼道里都冻出了白雾,宛如仙境,就连喜欢玩泼水成冰的游客都躲回了屋里。
图片
这样极寒的夜晚,站岗执勤在有灯光的地方,呼一口哈气足足有一米多的距离。江面的寒冷让人记忆犹新,江风刮得人无处可藏,经常是绒裤套棉裤,袜子穿两层,迎风背着走,呼吸低着头。
马亮还记得,一次巡逻途中,赶上连下两天的大雪,刚推好的巡逻路,被江风吹得消失在一片白茫茫的雪里。巡逻车走到一半,轱辘就陷到雪里不能动弹,马亮只能带领大家下车徒步前进。跋涉在没过小腿的积雪中,一脚下去人就像站在江面上的雪人固定不动,只能低着头猫着腰往前挪,一抬头风就像刀割一样划到脸上,平时2小时就能完成的巡逻任务,这次5个小时才艰难完成。
图片
图片
夏季站岗
体验“三个蚊子一盘菜” 蚊子、牛虻、小咬“三班倒”
作为祖国北极,漠河的夏天,也带着北方的气质。即使每年七八月份的盛夏时节,也只有中午能感受到是夏天来了。这里昼夜温差大,白天还三十几度,到了晚上就成个位数。即使最热的天,晚上站岗也得穿上大衣。还有就是身处大山林区,蚊虫肆虐也是一种考验和挑战。
图片
漠河的夏天,也让马亮印象深刻。当地有句话叫“三个蚊子一盘菜”,可见蚊子个头之大。站岗值勤时蚊子都能隔着衣服咬,初夏的蚊子毒性更大,被咬一口就肿一大片,一想起来身上都觉得痒。从入夏到初秋是蚊子、牛虻、小咬“三班倒”,叫人防不胜防。
图片
思念无声
为全国的家人 守好这片北极光
入伍以来,马亮在完成各项任务时始终保持着“冲锋”姿态,在各个岗位上都能做到干一行精一行,成了连队名副其实的“顶梁柱”。他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荣立三等功1次。
只是多年的三地分居:父母在老家,妻子和儿子在城里,儿子要上学,妻子得陪着,难免感到亏欠家人太多。马亮说,就是因为亏欠的太多,才更应该全力以赴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保卫着祖国安宁万家欢乐。
图片
时光飞逝,十几个春夏秋冬,马亮在执勤中见过一次极光,经历过三次零下50度的极寒天气……他从青涩慢慢变得成熟,内心的坚守早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责任。每次站在排头都记得挺起胸膛,训练场上挥汗如雨,走在巡逻路上不惧风雪严寒。因为他知道,他是边境线上一颗闪亮的星,他是一名光荣的北陲哨兵。他和战友们,会为全国的家人们,守好这片北极光。
来源 龙头新闻·生活报(实习生:卢盈旭 通讯员:张圣伟 高元 记者:栾德谦 视频及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郭毅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