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陈琳辉)9月14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印发《北京市加快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北京合成生物制造的创新资源集聚力、产业创新策源力、示范应用引领力、区域辐射带动力全面提升,北京创新策源、津冀承接支撑、辐射带动全国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为落实好《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北京市制定了加快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提到,支持开展共性技术平台建设,面向产业需求提供共性技术研发及应用服务,最高给予不超过5000万元的支持。
“合成生物作为一种生物制造生产方式,随着技术的发展,其产业已覆盖医药制造、化工生产、创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农业等多个行业。截至目前,我国已有上海、天津、广东、浙江等地出台专门产业支持政策。”9月15日,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肠道大会创始发起人蓝灿辉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行动计划》支持符合条件的领军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组成创新联合体,建设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这将进一步促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成果的转化。
《行动计划》支持符合条件的领军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组成创新联合体,建设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与合成生物学的深度融合,合成生物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蓝灿辉期待《行动计划》里的产业早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