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6日消息(记者 庞婷)AR字幕眼镜、新一代AI外骨骼机器人、助力仿生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智能仿生义肢……9月14日,记者在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首钢园区1号馆看到,北京市残联的“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主题展馆内,一件件创新产品,点亮了残疾人的美好生活。
孙岱辉介绍AR字幕眼镜的使用方法(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展览现场,一款AR字幕眼镜吸引众多参观者的目光。戴上AR字幕眼镜,周围人说的话会变成字幕显示在眼镜上,帮助听障人士看见世界的“声音”。“这款眼镜基于增强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在不影响视线的情况下,实现实时转写、翻译对话内容。翻译准确率能达到95%。可以通过WiFi、手机热点连接网络,达到无障碍沟通。”亮亮视野联合创始人孙岱辉告诉记者,这款眼镜不仅能将声音转化成字幕,还能充当“翻译官”,翻译超140种语言。接下来,他们会进一步优化眼镜的使用体验,做到更加轻量化、更长续航,让更多听障人士在这副眼镜的帮助下,打开与世界沟通的大门。
科技助残展区(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由北京市残联推荐就业的视力障碍者吴凡来到现场,体验了手持可穿戴式智能助盲设备,该设备是以北斗高精度卫星定位导航技术为基础,将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助力盲人便捷出行和安全出行。作为中国首位以电子试卷参加公务员考试的盲人考生,吴凡作为产品体验官入职企业,也为未来更多企业残疾人岗位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残疾人中能工巧匠很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一支重要力量。此次展览非遗手工技艺,京绣、景泰蓝、骨瓷、皮影、丝绫堆绣、娟人、软陶、葫芦烫画、剪纸、面塑等民间非遗技能产品,彰显了残疾人在非遗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版画作品展示(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来自京津冀蒙的8位非遗传承人带来了精彩的技能展示。肢体残疾人于美英是京绣项目的非遗传承人,她的作品以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广泛赞誉,现场展出的绣品《龙团》曾荣获“工美杯”传统工艺大赛银奖。在不断创作京绣作品的同时,她积极带领徒弟学习京绣技艺,所带徒弟也曾多次荣获“工美杯”大赛金、银、铜奖。
曾受邀在APEC会议上作为残疾人代表教授各国元首夫人剪纸技艺的无臂剪纸艺术家——夏虹现场用脚展示精湛的剪纸技艺,传播传统文化。她是“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优秀党员”,还是北京21所温馨家园、特教学校和聋儿康复中心的公益老师,用脚中的剪刀培训了5000多名剪纸学员,通过推广剪纸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孔氏珐琅带来残疾人士制作的珐琅腕表和北京首创、世界上第一款珐琅宝石。珐琅宝石目前已经获得中国珐琅标准认定,珐琅腕表也是唯一被瑞士国家钟表博物馆收藏的中国腕表品牌。珐琅宝石原料是天然矿物废料,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它的生产,既保护了环境,也让残疾人创造了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孔氏珐琅目前在北京研发中心安置了近50名残障员工。针对孤独症孩子对色彩的独特敏感,这家企业培训了3名孤独症孩子专门设计制作珐琅宝石,为残疾人就业开拓新途径。
北京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市残联申请为残疾人搭建展示交流平台,一方面展示了残疾人优秀作品,吸引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提高公众对残疾人事业的认知度和关注度,同时依托服贸会平台为残疾人争取更多社会资源和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展示智能康复辅具的最新成果,呼吁社会各界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与发展。未来,北京市残联将继续以科技为引领,全方位提升残疾人服务质量,为残疾人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