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省会城市第一 呼和浩特市动力何在?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6.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4.9%,进出口总额增速29.7%……


日前公布的省会城市经济半年报显示,呼和浩特市成绩亮眼,势头强劲。


  • 有效投资关键作用持续发挥 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上半年,呼和浩特市固定资产投资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同比增长14.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重大项目是促投资、稳经济、助发展的“强引擎”和“压舱石”。上半年,呼和浩特市10亿元以上的项目完成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高达56.7%。一批重点项目,如呼和浩特新机场项目、大唐新能源项目、大唐长输供热项目等,持续放量,对全市投资增长形成强有力拉动。


呼和浩特市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忙招商、跑项目、抓落地,只争朝夕地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迈上新台阶,让投资变得有形、可见。上半年,呼和浩特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效,新引进招商引资项目337个,协议投资额达到247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90个,引进国内到位资金323亿元。


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方面,呼和浩特市也取得显著成效。政府充分发挥投资的撬动作用,引导民间资本深度参与项目投资建设,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上半年,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4.9%,同比增长17.1%,拉动全部投资增长5.9个百分点。


招来企业、引进项目只是起步,投资资金的精准落地离不开一系列有力的举措。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不仅在“招”上下功夫,还在“留”上用心用情。为此,呼和浩特市相继出台《呼和浩特市重点项目“极简审批”若干措施》等150余个优化营商环境领域的制度文件,提出以容缺受理、网上审批、承诺制办理为主的33条审批措施。同时,大力推动互联网政务,实现网上可办率100%,“一网通办”“全程网办”率达到99.3%,为投资资金的精准落地提供有力保障。



上半年,呼和浩特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36.8亿元,同比增长1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高速增长离不开产业的有力支撑。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紧抓时代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成功构建了集聚效应显著、技术领先、产业链完备的“六大产业集群”。上半年,“六大产业集群”产值达113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8.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9个百分点。


服务业是衡量一个地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上半年,呼和浩特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60.1亿元,稳居全区首位,实现3.4%的同比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成为消费新引擎,零售额达22.0亿元,同比增长26.1%。升级类消费增势尤为显著,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可穿戴智能设备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2.6%、207.5%、170.7%,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产业发展与消费升级的推动下,呼和浩特市还积极发展旅游新业态,推动旅游与演艺深度融合,让演唱会经济成为呼和浩特市旅游的新名片,有效撬动消费新活力。上半年,呼和浩特市接待国内游客数量和国内游客总花费均位居全区首位,分别实现2471.40万人次和341.49亿元,同比增长10.96%和22.12%。


  • 外贸增长势头强劲 产业结构优化显成效


面对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以及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等多重挑战,呼和浩特市外贸依然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上半年,呼和浩特市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17.2亿元,同比增长29.7%。


近年来,内蒙古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的贸易联系愈发紧密,中欧班列线路不断拓展,“朋友圈”持续扩大,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上半年,呼和浩特市开行中欧(中亚)班列63列,超过2023年全年发运量。


在强化开放平台载体建设方面,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表现突出。上半年,呼和浩特综保区成功开通“天津港—呼和浩特”进口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并开辟跨境公路物流通道,实现二手车对蒙古国出口的显著增长。此外,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还与多家企业签署黄金加工贸易协议,预计每年将带来30亿元至40亿元的进出口额,将进一步提升其在全国外贸版图中的地位。据了解,上半年呼和浩特综保区的进出口总值已达51.4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1.1%,成为推动全市外贸增长的重要引擎。


贸易如流水,产业乃其源。呼和浩特市外贸持续增长的内在逻辑在于其产业结构的优化,这一优化为外贸发展铸就强大“爆发力”。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出口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导,2023年这两类产品的出口总值达41.6亿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21.4%。


来源:新华网(张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