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剧中
白血病是“出镜率”最高的血液肿瘤
实际上,排名首位的血液肿瘤是淋巴瘤
这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被称为会“跑”的肿瘤,因为它可以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很容易被误诊。
发烧9天,9岁男孩确诊淋巴瘤
无缘无故发起烧来,最高烧到40℃,偶尔感到腹痛,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接受抗感染治疗后并不见效,反反复复烧了9天仍未消停……这是9岁的小鑫(化名)去年遇到的人生“难关”。
彼时,心急如焚的父母带他到上级医院诊治。医生触诊发现小鑫腹部有包块,于是让他做了腹腔CT,结果提示腹腔内和浅表存在多发淋巴结肿大,随后为他进行了B超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穿刺活检送病理检查。
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淋巴造血病理亚专科带头人王淑妍副主任医师在显微镜下对小鑫的病理切片展开了细致观察,找出了诸多疑点,并不支持感染的表现,进一步做了免疫组化检查和基因检测,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为: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这是一种多发生于儿童和年轻人的淋巴瘤,首发症状多样,延迟诊断率较高。
明确诊断后,小鑫的父母如遭晴天霹雳,但总算是找到了“真凶”,治疗也有了方向。幸运的是,由于发现得早,小鑫的淋巴瘤治愈希望较大,经过几次化疗,已经达到临床治愈。
善于“伪装”,表现复杂多样
与肺癌、乳腺癌等众所周知的疾病相比,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淋巴瘤。但事实上,淋巴瘤是全世界最常见的血液癌症,目前恶性淋巴瘤已经跻身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的前十名,而且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盛立霞主任医师表示,由于肿瘤细胞可随着淋巴和血液播散,淋巴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淋巴组织,表现往往也复杂多样。比如,长在鼻咽部的可能表现为鼻塞、打鼾、面部肿胀;长在胃肠的可能表现为腹痛、黑便;长在皮肤的可能是顽固性皮疹、皮肤肿块。需要注意的是,很大一部分患者淋巴瘤早期没有任何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
盛立霞指出,对淋巴瘤这类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规范足疗程治疗对于疾病的预后至关重要。她提醒市民,要定期体检,平时要重视身体发出的信号,保持警惕。
王淑妍则表示:“虽然淋巴瘤善于‘伪装’,诊断存在难度,但只要患者对相关症状不麻痹大意,及时就医,通过病理医生与临床医生的密切合作,还是能及时做出准确诊断的。”
身体出现这些信号务必警惕
临床上,超过2/3淋巴瘤患者就诊时有体表淋巴结肿大,通常没有压痛。
盛立霞提醒市民,平时可以多关注淋巴结的情况。正常情况下,淋巴结很小,直径只有几毫米,在体表是摸不着也看不到。大部分淋巴结肿大由感染或炎症造成,这种淋巴结肿大往往有炎症的特点,如红、肿、热、痛。比如,牙痛有时会导致下巴或颈部淋巴结肿大至一颗黄豆大小。
她特别提到,两种淋巴结肿大要引起高度警惕。
第一种,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是最需要警惕的。“如果肿大的淋巴结无痛,质地也比较硬,并且没有其他明确的原因能够解释。这时候,需要警惕有没有淋巴瘤或者其他恶性肿瘤的可能。”
第二种,进行性肿大的淋巴结也非常需要警惕。当淋巴结越长越大,摸起来质地还比较硬,或者伴有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症状的时候就更得当心了。
对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生化检查等实验室检查,浅表淋巴结彩超检查等影像学检查等方式来做进一步确认。
盛立霞也特别提醒,对于不明原因发热大于38℃超过一周,半年里体重莫名其妙下降10%以上,夜里睡觉盗汗等情况,也建议到血液科门诊进行排除。
得了淋巴瘤能不能治好
一旦确诊,很多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能不能治好”。
“淋巴瘤是目前控制率、治愈率最高的肿瘤之一。”盛立霞解释,“治好”,就是治疗后肿瘤“看不见了”,具体包括肉眼看不见也摸不到了,抽血检查和影像检查都没有发现有活性的肿瘤,以后不再复发。淋巴瘤有“治好”的可能,但不是所有淋巴瘤都能治好,要看具体的病情。
淋巴瘤有不同的分类,治疗策略也就不同。具体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体力状况、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分期和预后因素评估等,在规范化治疗的原则下制订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她特别强调,治疗后,并非就可以高枕无忧,必须终身随访复查。这样,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最新情况,安排必要检查,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尽可能早发现有可能的复发并及时处理。
来源:健康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