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之死:肩负刘备厚望,却管不住孟达,救不了关羽,回天乏术坐看上庸崩盘,他究竟陷入一个怎样的死局?

刘封被赐死,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蜀汉的悲剧。
蜀汉宗室本就很弱,刘封作为刘备唯一得力的养子还被杀,下一任君主刘禅可以仰仗的力量就更单薄了。这也为日后益州投降派的崛起和蜀汉的衰亡埋下了伏笔。
为何刘封必须死?诸葛亮劝刘备的理由是:
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刘封自认为是因为没逃离蜀汉:
恨不用孟子度之言!
早知道回成都就是个死,他还不如离开蜀汉,到魏,或者到吴,都很好啊。但以他的个性,他会甘愿做俘虏吗?以他的身份,又有哪里能容得下他呢?
刘备感到痛心疾首,无话可说,只是默默流泪。
先主为之流涕。
为何刘备会如此表现?
他本来很宠爱这个养子,视如己出,委以重任。副军将军,刘备为刘封独创的职位。副军副军,“征则有偏任之威,居则有副军之号”,刘备是想让他成为蜀汉肱骨啊!
让刘封到上庸,本是想让他能独当一面,开疆辟土,甚至实现与曹魏“分陕而治”。
不可能了,一切都不可能了。
刘封丢失上庸,逃回成都,他在朝中,反倒成为一个巨大的威胁。
可怜刘备一片苦心,却因刘封的失误而付诸东流......
刘封究竟错在哪里?他要如何做才能拯救自己,拯救蜀汉的未来呢?
图片
刘封之困
在整个事情开始之前,我们先说一段楔子,叫做:孟达阵斩房陵太守。
孟达,扶风郡平陵县人。他与法正一同入蜀依附刘璋,后来在益州之战时投降刘备。属于益州本地的东州派。
如前面所说,孟达在刘备入蜀时抵抗过,所以自然不受刘备待见,受到打压。刘备这种打压没有针对任何人,是一视同仁的,当时抵抗过的李严、黄权等人同样都不好过。当然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服从测试,比如李严在熬过了这段时间后,还是得到了刘备重用。
那么对孟达的测试便是将其调出益州,任命其为宜都太守。孟达在宜都老老实实地待了5年,刘备看其表现还不错,便打算重用他。
刘备命令孟达从秭归北向房陵进攻,进而拿下上庸三郡。上庸三郡位置险要,其靠近子午谷谷口,而后者直接通往关中。同时上庸和汉中、襄樊之间由汉水连接起来,若打通汉中-上庸-襄樊的汉水航道,就能将汉水变为蜀国内河,为全面北伐创造有利态势。
意义重大,准备充分,所以起初孟达打得是特别顺利,很快就拿下了上庸三郡中的房陵。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个意外。
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
房陵太守蒯祺被孟达手下的士兵给杀了。
那么这场战斗中,有没有必要杀蒯祺呢?显然没必要。因为要想迅速在上庸三郡站稳脚跟,就必须依赖当地的官僚系统。你一去就直接干掉当地官僚系统的首脑,这算什么事呢?
蒯祺还有另一个特殊身份:他是诸葛亮的大姐夫。诸葛亮和他大姐感情深厚,若蒯祺投降蜀汉,那么凭着这层亲缘关系,上庸三郡基本上就稳了。
所以蒯祺应该是个重点保护的VIP。
那有没有误杀的可能呢?可能性有,但是非常小。因为在三国时,军队的主帅伞盖总是异常华丽。关羽就是靠找伞盖杀了颜良,“(关)羽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
既然蒯祺要重点保护,人家还用伞盖特别标注了,就这样还被士兵杀了,是不是就有点故意的味道了?
要知道,孟达是有自己的部曲军队的,然后在这么一个远离益州的地方,杀了房陵太守,他是不是就能够称霸一方了?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
刘备没想到竟然发生这种事。如果让孟达这样打下去,上庸三郡就会变成他的私人王国了。得赶紧想办法补救。
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
刘备紧急令刘封率兵前往上庸,剥夺了孟达的指挥权,将其交给刘封统一指挥。
刘封在上庸的故事便由此展开了。
图片
上庸形势图
刘备对刘封怀着一种比较复杂的感情。
刘备作为东汉末年的军阀,起初四处漂泊,到荆州投奔刘表时,还没有子嗣,但此时刘备已人到中年。为了稳定队伍人心,刘备便收养刘封为后。
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
于是从被刘备收养开始,直到207年刘禅出生,这段时间里,想必刘备对刘封花功夫进行了一番培养。而刘封确实资质还不错,成长得很快。
及先主入蜀,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馀,有武艺,气力过人。
即便生下刘禅后,刘备仍旧格外重视刘封。
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所在战克。益州既定,以封为副军中郎将。
刘封被作为主要将领,跟随诸葛亮参加了益州之战南线的战斗。刘封在这个过程中表现突出,立下不少战功,所到的地方全都攻克。
显然刘封极力地想证明自己,他想保住自己的地位。
但平定益州之后,刘备封刘封为副军中郎将,这个职位是特地给刘封的。因为刘备有个创新,就是把个人定位加在职务之前,比如诸葛亮是谋臣,便封其为军师中郎将。而副军中郎将,意思就是让其成为配合主帅的重要将领。
汉中之战,刘备派副军中郎将刘封于阳平关前叫阵,曹操大骂刘备派义子出战,称自己可用黄须儿曹彰来与刘封一战。
这些都相当于在暗示,刘封已经不再具有继承人的身份了。
219年夏天,刘备在取得汉中后不久,就将刘封由汉中派往上庸。当年秋天,刘备在汉中称王,刘禅被立为王太子。继嗣之争由此尘埃落定。
但取消继承资格,真的就是说说就完了吗?
在古代,太子被称为“国本”,是不能轻易动的。因为既然立了太子,在他周围就会有一群幕僚,还有一些拥护者,这都构成了太子的班底,会成为一股不小的势力。如果再改立新太子,废太子的势力就会企图拼命地维护其原有的势力范围,如果处置不当,新旧太子的势力就会对立和争斗,给国家安宁埋下重大隐患。
一般直接的做法就是一杀了之,一了百了。当然还有个办法,就是将废太子封到边远之地,让其从此远离朝政。
刘备为人仁义,要杀掉亲近的养子,他有点下不了手。那么只能选择封到外地的办法。
当上庸三郡出了问题,刘备第一时间就想到要派刘封去。
让刘封夺取上庸,然后长期驻守在那,为蜀汉保卫边疆。这样刘封的安全以及地位就都有了保障。
此外,刘备一直有个“分陕而治”的战略构想。他计划攻入关中,占据关中这个大粮食仓库和战略要地,就可与曹操形成“分陕而治”的局面,为接下来逐鹿中原做准备。
也就是说,如果刘封能争点气,他未来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图片
刘备在汉中称王
但上庸三郡的情况可和益州之战的打打杀杀不一样,这对于三十岁出头的刘封是个巨大的考验。
在上庸,全都是人情世故。有个人,刘封虽然很不喜欢但也不得不去面对。但恰恰就是这个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刘封的生死。他就是孟达。
前面说了孟达“误杀”房陵太守,结合后来孟达投降曹魏的表现,可见孟达的确是有割据一方之志。而刘封却是被刘备安排去接收上庸三郡。也就是说两人的利益冲突本就是不可调和的。    
孟达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听刘封的,刘封察觉到了这一点。
但他能怎么办呢?论兵力,孟达有部曲四千人,另外还有从秭归带过去的军队,规模就小不了。刘封所率军队显然无法占据绝对优势。也就是说无法形成威慑力。
论经验,人家孟达从凉州入蜀,到宜都,再到上庸,一路上摸爬滚打,都快成精了。而刘封作为三十几岁的中青年男人,仅参加过益州之战和汉中之战的几场战斗,历练远远不够。
怎么才能掌控局面呢?
刘备尝试帮过刘封一把,在整个战役结束后,封赏了所有相关的人,唯独不封赏孟达。
上庸太守申耽举众降,遣妻子及宗族诣成都。先主加耽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员乡侯如故,以耽弟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迁封为副军将军。
只是封赏上的忽视一时还难以伤及孟达真正的实力,反倒让孟达生出抵触心理。
到了襄樊之战关羽求援时,孟达肯定选择不支持朝廷的任何行动,而刘封担心无法压制孟达,也无力无法出兵。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
图片
关羽之死
刘备极其愤恨刘封和孟达拒不出兵的行为,刘备肯定是会降罪的。
刘封坚守职责却要承担罪责,他肯定极为愤恨:要是孟达能够老实点,自己也不至于发不出援兵。    
但他缺乏制裁孟达的手段,该怎么让孟达吃点苦头呢?
他选择抢孟达的仪仗队伍,让孟达颜面扫地。
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
但孟达是什么人?他是老油条啊,怎么会因为面子的问题而苦恼呢?
孟达正想着怎么才能躲过刘备的责罚呢。刘封这么做,反倒给了孟达一个绝佳的借口:
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
孟达干脆以遭受刘封打压为借口,直接叛蜀降魏了。
上庸三郡本就防守脆弱,孟达一走,当地防务便岌岌可危。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刘封无法救援关羽是出于要防范孟达的原因。
曹丕即帝位后,派遣征南将军夏侯尚督领徐晃、孟达等诸军袭取东三郡,刘封基本上没有招架之力,很快就败走。
救援关羽不力、丢失了上庸三郡,这个天大的罪名谁也无法洗脱,如果处置不当将导致蜀汉难以服众、根基动摇。为丢卒保车,诸葛亮不得不劝说刘备痛下决心。    
诸葛亮再三向刘备强调,刘封过于刚猛,担心刘备之后的君主难以御制,力劝刘备断绝后患。
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
既然刘封罪名已经难以洗脱,并且还存有隐患,那么长痛不如短痛。于是,刘封终被赐死。
图片
老奸巨猾的孟达
刘封之死,实则死于丢失上庸三郡。
丢失了上庸三郡,回到朝廷的刘封定然会对刘禅造成威胁。所以也不由得刘备不杀了。
在上庸压制不了孟达,稍加施压就刺激孟达降魏,最终丢了上庸人头不保。刘封似乎是进入了一个死局。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其跳出这个死局呢?
其实刘封一开始应该清楚自己的定位。上庸既不是他打下来的,他也没有实力能够控制上庸。实际上他到上庸并不具备领导的实力,而充其量只是个空降兵。
孟达则是一个有实力的下位者。本来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上庸三郡。但刘封这个空降兵的到来,搅了他的局。
刘封和孟达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但他们都想在上庸站稳脚跟,得到蜀汉朝廷的嘉奖,这一点似乎又有一丝共通点。
所以这本质上就是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那么刘封就需要尊重这个谁也吃不掉谁的现实,抛弃掉给孟达当领导的幻想。
这就需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双方可以用合作发展来减轻矛盾。
其实孟达的竞争对手不仅是刘封,还有上庸太守申耽。刘封就可以利用孟达和申氏兄弟的矛盾,发挥自己有刘备支持的优势,在上庸形成三足鼎立之局。
利用蜀汉朝廷的支持,为孟达和申氏兄弟谋得一些封赏,从而得到他们的支持。同时利用朝廷给予的钱粮、政策等优势,加快在上庸布局,打造属于自己的体系。
本来刘封就年轻,这样熬都能把孟达熬死。
当然,对于孟达作乱的倾向则坚决阻止,一旦孟达有降魏的苗头,及时请求朝廷派点兵,给孟达一些压力,迫使其老老实实做人。
因为孟达毕竟也是防守上庸的重要力量,恩威并施,将其拖住就好。
而一旦这种三足鼎立的局势形成后,刘封就能从容调兵支援关羽。
当时孟达部曲四千,申氏兄弟也各有部曲,上庸三郡也有郡县兵,加上刘封所率的驻军,拿出万余人增援关羽不是难事。这样一来,关羽与徐晃决战时,兵力由五千增至一万五,徐晃就不见得能胜了。徐晃一败,襄樊局势就会改观。    
如此一来,上庸巩固,襄樊得胜,蜀汉国运将就此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