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泳铭治下的阿里:淘天不打价格战,阿里云打

图片

头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 :电商价格战,云服务器,高清细节

2023年九月,吴泳铭担任阿里巴巴集团CEO后,阿里巴巴的连续调整告一段落,这名同时掌管最核心的淘天和阿里云业务的少壮派正式成为阿里巴巴的最关键决策者。

一年过后的这个九月,对阿里来说,许多重要的事情发生和结束。阿里转为港股双重上市后被纳入港股通,淘宝与微信进一步打通,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展开的三年反垄断整改也宣告完成,这家公司迎来25岁生日。又有一段时间没有发声的创始人马云在内网形容阿里已经度过“1/4的路”,在用排比句回顾了阿里的理想主义后,他也强调了市场竞争的重要性。

“没有一家公司能在任何领域永远保持第一,而且只有竞争才能让自己更强大,让行业更健康,更何况阿里从来就不是被保护出来的公司,阿里相信市场的力量和创新的价值。”

与此同时,这家看起来终于重新稳定下来的公司,在吴泳铭治下的竞争策略正变得更加清晰,甚至是阿里“史上最大变革”开始以来最清晰的一个阶段。这种策略以最直白的形式体现出来——在市场竞争上,淘天不再打价格战,而阿里云则“接棒”打下去。

图片

1

淘天不打价格战了

2023年9月,蔡崇信和吴泳铭正式接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和CEO,随后确立“用户为先、AI驱动”两大战略重心,对业务战略优先级重新梳理。

阿里最重要的业务无疑是电商和云,两者恰好可以用“价格战”的视角串联起来。一个较为明显的现象是,对电商领域的价格战,阿里已经有所收敛;而在与AI相关的云业务方面,阿里却带头将低价卷下去。这种选择说明了其业务重心的微妙调整,也映照了科技互联网的行业转折。

先看电商,淘天价格战有所收敛。虽然阿里在这方面依然重视价格力,但已经不再执着去卷绝对的低价。其中涉及一道具象化指标,就是“五星价格力”。

“五星价格力”是淘天在2023年3月上线的一种经营工具,通过把商品价格和淘内、淘外同款商品的价格对比,来综合计算商品价格竞争力并赋予星级,再根据不同星级给到不同的搜索流量推荐。如果商品接近或达到“全网低价”,便能获得额外的曝光奖励。

淘宝显然要用它来驱动商家提供更低价格的商品,但部分商品天然不适合单纯卷价格。比如对一些白牌商品,即便因为价格足够低而获得流量扶持,但流量未必能转化成订单,反倒给商家增加了经营压力。另外一些商品虽然价格够低,但质量无法保证,对平台整体的购物体验而言,影响也是负面的。

于是可以看到,这种价格考核到了今年3月便有所调整。据电商报报道,当时有商家反映,淘宝优化调整五星价格力策略,对部分比价与品牌心智不强的商品,会综合商品品牌力和服务等多方面进行考察。

与此同时,淘宝还在3月上线了商品体验指数(PXI),建立新的评判体系。与五星价格力侧重价格不同,PXI的评估综合了商品负反馈、发货物流问题、售后服务问题等多个维度。这进一步映照了淘天从卷价格到重服务的战略重心转移。

而在618过后,淘天对价格战的态度转变就有了更明显信号。据36氪7月报道,淘天集团在618结束后召开商家闭门会,明确几项变化,其中最核心一点便是,淘宝把搜索权重按照“五星价格力”分配的体系弱化,改回按GMV进行分配。

实际上,对价格战的厌倦不仅出现在淘天身上。抖音和拼多多也在其后被曝要弱化追求绝对低价。可以说,电商巨头们开始了一次默契的集体转身。只是各家电商路径发展不同,这次转身对各自的意义也有所差别。尤其对淘天而言,作为传统电商巨头,一味卷低价本就自带损伤。

如果说拼多多的崛起有赖于对五环外看重低价的消费者的挖掘,其用户整体更重视价格而非质量,那么对拥有超过4200万88VIP会员的淘天来说,它的用户本就对质量有更高一点的诉求。但在平台卷低价的过程中,很难不对这类消费群体的消费体验造成伤害,也很难不影响平台与商家群体之间的联系。

图片

今天淘天的思路也越发清晰了,价格战悠着点,而电商会员制要变成更重要的事。在这个连拼多多都不再高喊价格战,微信与淘天的互联互通都显得没什么惊天动地的时候,重新服务好自己最核心的会员用户和最彼此依赖的商家群体,是淘天的当务之急。

1

 云的价格战,更好的价格战?

与电商价格战方面的收敛态度形成明显对照的是,在云和智能领域,阿里巴巴倒是扮演了带头冲锋的角色。

一年前,吴泳铭做出论断,随着互联网用户渗透率到顶,推动行业发展的动力将是以 AI 为代表的科技驱动力。今年5月,蔡崇信和吴泳铭发布致股东的联署信,两人提到,阿里的业务场景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创造更大价值,同时人工智能的部署将增加计算需求,推动阿里云的增长。

这决定了阿里巴巴对云与智能业务的资源倾斜。

今年2月29日,阿里云“史上最大力度的一次降价”来了。在2024战略发布会上,阿里云宣布全线下调云产品官网售价,平均降价幅度超过20%,最高降幅达55%,涉及100多款产品、500多个产品规格。在当时节点,很多产品击穿了全网最低价。

这成了阿里的一次“阳谋”,通过大规模降价,可以抢占更多用户。同时因为云计算的商业模式本身具备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 客户越多,规模越大,相对于对手的成本优势也就越明显。

尽管阿里方面强调,这次降价并非要和腾讯、华为打价格战,而是作为长期战略,瞄准的是还没有接触过云的客户,通过降价让他们对云产生兴趣,以短暂的收入损失去换看不到的增长前景。

但在此之后,阿里云在4月8日又进一步面向海外市场降价,开始了更广泛的价格战。它覆盖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全球13个地域节点。产品平均降幅23%,最高降幅59%。阿里云智能国际事业部总裁袁千表示,阿里云通过持续降低云计算成本和技术创新等,支撑全球开发者和企业抓住AIGC带来的增长机遇。

在这背后依然是很明确的趋势判断:全球正处于由传统计算向AI计算转型的关键时刻,对平台型科技企业来说,一个潜在大蛋糕放在了眼前。

实际上,中国云服务行业近年来的发展并不充分。据IDC报告,2023下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为204.8亿美元,从IaaS+PaaS市场来看,2023下半年同比增长9.5%。相对而言,2023年全球公共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 19.9%。国内速度大幅落后。

IDC中国企业研究部研究经理崔婷婷表示,2023年作为疫情后第一年,云计算市场整体复苏情况不及预期,企业预算持续缩减,市场发展没有完全摆脱疫情期间的疲软态势。

就阿里云来说,在2024财年的四个季度内,阿里云集团收入增速均维持在2-3%左右,也并没有达到国际云大厂的水平。眼下,无论是吸引中小企业客户,还是出海,又或者是伴随AI兴起的新机会,都是兑现云的增长承诺的机会。

而且,随着像OpenAI的o1模型发布这样的事件,整个AI行业也在从卷训练进入卷推理的阶段,这也对更广泛的推理阶段的开发者带来机会。阿里云的价格战对于让这些推理层的机会快速落地无疑是好事,用价格战来降低AI应用开发的门槛,从而把这些开发者吸引到自己的平台上来,然后换来更长期的云业务的增长。这也几乎是吴泳铭的阿里云展示出来的阳谋。

图片

而相比其他整体陷入缓慢增长期的业务,云依然面对的增长机会若可以兑现,不仅直接改善阿里的财务指标,也会决定这家公司在接下来“3/4”的生命周期里被视作一家什么样的公司,究竟是一个科技公司还是一家零售电商公司。

价格战不是一家公司战略的全部,但如马云在公开信里所说,竞争才是让一家公司继续活下去的根本动力,而价格战永远是竞争中露出水面最鲜明的部分,它直接体现吴泳铭对自己执掌下的阿里巴巴在不同战局里的资源调配。看起来在时代变化下,阿里依然相信作为一个集团作战的优势,吴泳铭也似乎找到了适合他自己的方式。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