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人不散,“茉莉花”旋律起源地上演《图兰朵》

9月17日,中秋之夜。2024南京森林音乐会的最后一场演出——大型户外精编版歌剧《图兰朵》在南京中山陵音乐台上演,意大利指挥大师阿尔多·西西罗和意大利歌剧大咖们,携手导演施晶芙,中央歌剧院合唱团、交响乐团的歌唱家,重现二十世纪的歌剧经典巨作,为观众们带来层次分明、富于张力的爱情绝唱。

图片

南京户外首次上演

共述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世界

1998年,张艺谋执导的《图兰朵》以紫禁城为天然背景,惊艳了无数观众。而今,中山陵音乐台成为了新的舞台,阿尔多·西西罗执棒,超过一百七十位演员汇聚一堂,首次在南京户外重新诠释了这部融合东方幻想与西方戏剧精髓的经典之作。

尽管《图兰朵》已在中国多次上演,但如此规模的户外呈现却极为罕见,使得本次演出更加引人注目。早在开演前半个小时,音乐台内外就已人头攒动,观众们纷纷提前到场,期待着这场视听盛宴的到来。台风过境后的音乐台静谧如初,天空格外清澈,月光如洗,与舞台上的灯光交相辉映,营造出神秘、梦幻的氛围,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演体验。

图片

丹妮拉·斯基拉奇饰演的图兰朵公主,身着华丽服饰,在月光的映照下更显高贵冷艳,她的戏剧女高音穿透了每一个音符,引领观众深入图兰朵的内心世界。瓦尔特·弗拉卡罗饰演的卡拉夫王子,则以雄浑的男高音唱出了对爱情的坚定与执着,与柳儿(雅奎琳娜·利维耶里饰)之间的深情对唱,令人动容。

图片

达里奥·鲁索饰演的铁木尔,以其稳健深沉的男低音,为全剧增添了一抹厚重的历史感。王艺清、李金朔、韩钧宇饰演的三位大臣幽默十足,他们夸张逗趣的演绎也为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图片

在指挥家阿尔多·西西罗清晰准确的手势下,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合唱团的歌唱家们的全情投入成为全场另一亮点。紧张的节奏,优美抒情的旋律,东方意味的爱之旋律深入人心。

采访中,阿尔多·西西罗说,“我们在古都南京表演这场特别有中国情节的歌剧作品,非常应景。中秋节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这样的月光下,我们的《图兰朵》里也有描述月亮的情节,对于观众和演奏者来说都是非常激动的,我们也感受到了观众的热情。”

图片

茉莉飘香

谱写东西交融新篇章

《图兰朵》中的“茉莉花”旋律,作为推动剧情发展的核心音乐符号,在演出中多次以合唱、合奏、独奏等形式呈现,成为整部作品中最为鲜明的“中国元素”。

开场第一幕,波斯王子因猜错谜题将被处以极刑,舞台上的气氛压抑寂静,此时以“茉莉花”改编的合唱曲《东方山顶上有鹳鸟在歌唱》悠然响起,为观众开启了一段既熟悉又陌生的音乐旅程。

图片

随着剧情的推进,“茉莉花”的旋律不断升华,直至夜幕低垂,著名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以大气恢宏的旋律,将男高音瓦尔特·弗拉卡罗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在歌声中表达着对公主的思恋,也诉说着对赢得爱情的深情和自信。最后,卡拉夫用他的智慧和爱情感化了公主冰冷的心,在中秋佳节皎洁的月光见证下,两人终成眷属,共同编织出一幅温馨而圆满的画面,为这美好的节日更添几分甜蜜与祥和。

如果说普契尼的《图兰朵》充满了西方人对于古老东方的想象,那么在音乐台上演的《图兰朵》真正呈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之美。《图兰朵》诞生至今近百年,经过世界各地的广泛传播,东西方元素早已相互融合。在“茉莉花”旋律起源地南京上演的《图兰朵》,让观众们真真切切地感受东西方文化紧密而精妙的交织,体验到了西方歌剧的宏大叙事与东方文化的细腻情感相结合所产生的独特魅力。

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场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在观众的欢呼声中,意大利四位歌剧演员重返舞台,再次演唱《今夜无人入睡》,优美旋律响彻音乐台上空。随后,指挥家阿尔多·西西罗携四位歌剧演员,一齐用中文祝福在场观众“中秋快乐”。

特地从外地赶来参加南京森林音乐会的游客寥先生表示,“这次体验真是太棒了!音乐声与周围的绿树鸟鸣交织在一起,那种感觉真是太奇妙了。”

图片

十年风华

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随着《图兰朵》的落幕,南京森林音乐会也圆满结束了它第十年的征程。这场为期五日的音乐会不仅为南京市民和全国乐迷带来了高水准的艺术享受,更成为了南京的城市文化名片。南京这座山水城林俱全的古城,以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无数璀璨的文化瑰宝。南京森林音乐会作为自然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体,已悄然成长为南京不可磨灭的记忆符号。

南京森林音乐会,不仅仅是一场场音乐的聚会,它是自然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历史与现代的交响乐章。在这绿意盎然的舞台之上,每一次弦乐的共鸣,每一次掌声的交汇,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实践,也是南京文化自信的生动展现。音乐会以其独特的定位和持续的创新,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场跨越时空、融合多元文化的音乐盛宴,让南京这座古城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依然能够保留并传承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未来,在南京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南京森林音乐会将继续奏响华彩乐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