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有着怎样传奇的一生?作为与当时官场氛围格格不入的“孤勇者”,他的廉洁精神又有何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2024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剧目,越剧《风梅图》于9月17日晚在涟水县文化活动中心上演,对人性光辉与世间冷暖展开探索。
不唱才子佳人,这回演个“怪人”。该剧由南通艺术剧院推出的《风梅图》特邀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颜全毅担任编剧,国家一级导演展敏执导,由南通艺术剧院越剧团演员倾情演绎。越剧长于抒情,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
带来新气象的是,越剧《风梅图》拓展了人们熟知的题材领域,将廉洁文化搬上戏曲舞台,令委婉细腻的越剧多了几分慷慨之气。其以南通历史名人、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为原型,讲述其担任山东兰山知县期间心系百姓、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生动事迹。新剧剧目体现地方特色,在南通本土文化积淀里寻找题材,打捞独特的历史人物,充分挖掘传统戏曲的当代价值。
这人有多“怪”?李方膺的“怪”来自于他的倔脾气,他专门画梦梅、疾风、破盆、弱兰,把自己的“倔”全部在绘画中释放出来,终成扬州一怪。他有《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传世,著《梅花楼诗钞》。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欹侧蟠曲。用间印有“梅花手段”,著名的题画梅诗有“不逢摧折不离奇”之句。苏东坡是画梅高手,但郑板桥被李方膺的梅花深深吸引,竟叹曰:“东坡,与可畏之”,可见评价之高。
新编历史剧的故事要引人入胜,立住人设,人格魅力彰显是关键。故事由一张《风梅图》开始,分为“斗梅”“护民”“醉画”“拜娘”“夜送”“风梅”六场,李方膺仁爱、正直、清廉的一生在舞台上徐徐展开。该剧呈现的是“为民请命”的核心事件:李方膺去兰山当县官,发现百姓深受山东总督的垦荒令之害,家破人散。于是求助知交沈玉林,未果,凭一己之力强行解除垦荒令,因此祸及郑家,并受总督要挟,李方膺不屈服,被罢官入狱。临别时分,百姓争相敬酒送行,视其为自己的亲人,感人至深。沈玉林也为之动容,为其鸣冤,终官复原职。数年后,李方膺无意官场,以画铭志,至死不改风骨,成为“扬州八怪”之一,为世人称颂其“丹心犹赤子”。
该剧取材于真实历史人物,借梅喻人、以古论今。所谓剧名“风梅图”,是对李方膺品性的概括。“风”代表着他同恶势力抗争的凛然,以及对老百姓春风般的关怀;而“梅”则是他最常画的对象,更是他自我人格的外化。回溯其生平,经历人生的曲折,让他视梅花为“平生知己”。从狱中出来后画了一幅梅花图,并题上王冕的《梅花传》。李方膺常画梅、题诗以抒情怀,其赋诗“世人不识古梅面,古梅哪识世间人”,诗意之美,无逊于王冕《梅花传》。李方膺笔下的梅花墨气淋漓、不拘绳墨,艺品与人品互融。
李方膺更将赞赏为政主张和文学成就的知己喻为“古梅”,比如欧阳修、苏轼等。李方膺晚年归隐金陵秦淮河边借园,常常借画梅抒怀,谓“予性爱梅,即无梅之可见而所见无非梅。日月星辰梅也,山河川岳亦梅也,硕德宏才梅也,歌童舞女亦梅也。”
戏曲传承以好看和好听为前提,真正让舞台上的“剧中人”成为台下观众的“心上人”。剧中独特的范派唱腔,细腻演绎清官仕途荆棘,步步为营,为民请命之艰。舞台上,既有文人雅集赏画之闲适,亦有百姓流离之辛酸;政客舌战,智慧交锋;清官情深,为民疾呼,真情涌动,直击人心。其中,细腻的清唱令观众沉浸于角色之中。比如第一场,范晓萍饰演的李方膺即将赴任,在跟郑板桥等一群文人墨客一起谈书论画时,这时的李方膺就是一个高洁、清明、不卑不亢的书生,重情重义,富有生活气息。
这样的创作如何与当下观众取得更多共鸣,好戏还需要经过不断打磨和时间的检验。些小吾曹州县吏,一叶一枝总关情,清官廉吏受到观众的欢迎,这对于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涵养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有其意义。主角既是文人,也是政客,以画喻人的双线设计,也颇意味深长。李方膺身上的梅骨之魂,傲立而清高,令人唏嘘,也激励着现代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内心的纯洁和坚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