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牵手未来的自己,做个“职业小达人”

无人机、智能AI、工业机器人、非遗传承、创意编程……刚刚过去的暑假,上海市学生暑期职业体验活动又一次闪亮登场,线上27所学校、线下27所学校,共计151个项目,带领沪上2万余名中小学生走近趣味职业体验,在云端和线下为孩子们送上独特的夏日回忆。

中国传统文化技艺在职业体验活动中历来广受欢迎。今夏,上海各职业院校纷纷对项目开展创新设计,让传统文化技艺的打开方式焕然一新。

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以“花木兰”为项目主题,用传统文化将不同专业的体验项目实现了串联。树莓艺术专业的“妙笔生花·木兰AI创意绘画”需要学生们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创作出独具特色的花木兰形象画作;物流专业的“万里赴戎机·木兰行军之路寻访”需要学生描绘花木兰的行军路线图,引导学生认识历史朝代变迁背后蕴藏的人文、地理等知识;形象设计专业的“巾帼不让须眉·木兰古装造型体验”让学生们尝试穿戴古代女装,感受花木兰身为女性的柔美与力量;中西面点专业的“落英缤纷·木兰卡通造型糖霜装饰”将传统糖艺与现代卡通元素相结合,让学生们做出一个个可爱的花木兰面点造型。

图片

在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以水为引,以漆作画”的一番简单操作,让学生们做出了“一半人为、一半天成”独一无二的漆扇作品;“古代陶瓷修复之旅”中,学生们需要黏合修复陶瓷碎片来解开古代陶瓷的魅力奥秘;木工实训室里,学生们通过了解各种不同形态的榫卯结构,并动手制作巧妙融合榫卯结构的“牛顿摆”,书本物理知识和传统木工技艺在作品完成的一刻实现融合。

图片

“珠响铿锵账目清,收支两笔切合龙”,算盘作为古老的中国计算器沿承至今。上海商业会计学校的“指尖上的非遗”,学生们与老师齐心打磨着木构件,往穿棍上套进珠子,再捶打,制成一把算盘。一上一下,一进一退,不仅是珠子被拨动,还映射着中华非遗的智慧。非遗手工“茭白叶编织”则由传承人亲临现场进行细致指导。茭白叶在同学们手中被制成了祈福花环、篮筐等物品。此外,学生们在体验编织的过程后,还能在直播间模拟售卖作品,享受直播带货的乐趣,感受传统技艺与现代新业态的融合与碰撞。

图片

“玩偶撷趣——探索中国传统木偶艺术”是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的传统体验项目,旨在向学生普及传统木偶的基础知识,加深体验者对这项古老传统艺术的理解。学校的专业师生通过木偶展演来展示各种木偶品种,并将此融入互动环节。在“探索舞台背后的秘密”中,学生和家长们与化妆老师一同尝试了戏曲中的“俊扮”妆容,亲身体验了戏曲旦角俊扮的魅力,深刻感受了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审美理念。

图片

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围绕传统技艺推出了“设计师”系列项目,体现了成果实用性。“四角八叉凳造型艺术设计师”让学生在学习制作四角八叉凳中,体会中国传统木工技艺审美;“合香珠编绳首饰设计师”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时尚、功能与美观,让学生了解当今首饰行业发展的岗位需求;“养生锤产品艺术设计师”让学生打磨制作养生锤并感受了传统中医中的香文化和养生文化。

图片

聚焦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工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两网贯通”、服务业制造业“两业融合”……近年来,上海职业院校纷纷调整和加强教学布局,以应对上海经济建设新发展格局要求。与此相应,职业体验项目也围绕产业相关来开展设计,以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产业布局,埋下职业理想的种子。

BIM建模师是建筑行业中一个新兴且前景广阔的职业。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推出BIM建模体验,教授学生利用软件进行建筑物的三维建模和可视化展示,了解建筑行业的数字化管理。在智能小夜灯制作体验中,学生们和家长一起动手制作人体热量感应小夜灯,动手实践的同时还一并学习了红外线感应、菲涅尔透镜、信号处理模块等一系列知识。

图片

在同样以建筑类专业见长的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中,“我的房间我做主”体验的是室内设计师岗位,学生们在电脑上操作设计自己的理想房间,体验室内设计师岗位的职责、效果图制作的技能。“学无纸境”则让学生们用普通的报纸体验建筑结构搭建技法,创作出有趣又立体的报纸模型。“爱伤护幼”项目由学校护理教学部设计,让学生们通过动手尝试画一个逼真的伤口来了解瘀伤的产生原理。在爱护婴幼儿环节中,学生在志愿者带领下尝试更换尿布及婴儿抚触,学习护理服务的点滴细节和岗位责任。

图片

“宝葫芦的诞生”是上海海事大学附属职业技术学校装备制造类体验项目,其特点是学生会在真实的机床前体验操作。老师先为学生们讲解数控机床加工的步骤与流程,随后在学生们惊讶的目光和机床的轰鸣中,一只只小小的金属葫芦挂件被切削出来,平常难以接触的高端装备制造就此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图片

3D打印技术已经被装备制造业大量采用。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趣味3D打印”体验还原了3D打印的基础流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体验3D打印前的模型设计、切片处理,打印时的设备操作、参数设置等,对3D打印有全流程的了解。学校另一项目“趣味化学实验——点火成蛇”体验的是化学药剂调配与化学实验操作,只见学生们仔细称量药剂,小心研磨并混合。随着化学液体滴入,一条灰黑色的“蛇”随着化学反应徐徐爬出,化学实验的奇妙与神秘让学生们惊叹不已。

图片

造船业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制造能力的集中体现。培养造船业技术人才的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推出了“舰船钥匙扣制作”“船模制作”“起重设备模拟驾驶”三个项目。“舰船钥匙扣制作”需要学生体验钳工的画线、锯割、锉削等专业技能;“船模制作”让中学生们通过制作嘉兴红船模型,了解船舶的结构及船舶建造工艺流程;“起重设备模拟驾驶”更是用上了实训设备,让学生们在仿真工作台操作手柄,体验起重设备操作工的工作环境和技术难度,从而追求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图片

说起这两年的最火热的高科技名词,AI人工智能绝对当仁不让,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上海也正在抢抓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以人工智能驱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打造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在此大背景下,上海市的职业院校纷纷将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中,并不约而同以此为主题设计职业体验项目,让更多的中小学生了解AI、使用AI。

人脸识别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典型应用已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的线上体验项目“人工智能工程师——人脸识别”,让学生通过在线操作,进而了解人脸识别的工作原理、支撑力量,如何通过程序搭建实现人脸识别等一系列知识内容。据介绍,该项目需要学生在线完成人脸比对的任务。学生们按照老师的指导下载好软件,然后操作软件对比两张正脸的照片。在学生对软件较熟悉后,老师还会指导学生使用新功能,开展现场拍摄采集。

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则推出了“AI改变游戏规则:从学习到生活的AIGC大模型革命”体验项目,让学生体验生成式AI的使用。老师首先讲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介绍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随后,学生们与AI开展人机对话,向AI发出具体指令来生成自己所需要的文字或者图片。学校希望参与体验的中小学生通过接触、实际运用人工智能工具,激发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进而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图片

上海商业会计学校的“AI海报设计”项目也使用了生成式AI。老师向学生们讲解AI的基本使用方法,并引导学生们通过AI将海报设计创意转换成可见的视觉艺术。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法,以AI为笔,让科技和想象力碰撞,与AI联手创造出想象里的海报。

图片

党的二十大以来,上海职业教育积极探索“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育人途径。职业体验活动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打造了趣味性、操作性极强的互动平台,引导中小学生通过具体的、可感知的学习材料及实践体验方式更直接地了解职业特点,建立初步的职业意识,感受体验梦想的乐趣。同时,也让社会各界直观感受和体验职业教育的精彩,更广泛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