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对华研究新战法,准备在印太囤积数千枚反舰导弹

古巴导弹危机之后,苏联意识到了海权的重要性,大量资源开始向海军倾斜,苏联海军也开始在理论层面探索能够战胜美国海军的战术战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联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元帅提出了著名的“饱和式打击”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战术,是在短时间内,从空中、水上、水下,在多个方向、多个层次向同一目标发起密集的导弹袭击。

图片
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海军封锁古巴

这种通过使目标防空力量因无法应对大量目标而瘫痪,进而消灭目标的打击方式,一度被视作应对美军航母战斗群的唯一解法。

不过时过境迁,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军航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进入到了“独步天下”的状态,在全球范围内横行霸道。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本世纪10年代,大量先进装备进入我军列装,解放军战力开始飞速提升之后,才有所缓解。
而随着解放军军力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美军军力由于全球局势发展与本土制造业衰退而导致的收缩,中美之间在部分地区的攻守之势也开始发生变化。

图片
辽宁舰航母编队

不久之前,英国路透社发表了一篇关于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最新部署的报道,报道当中提到,美军正在计划部署更大数量的反舰导弹,以谋求在印太地区对解放军的“震慑”。

根据美国军工复合体相关专家,以及美国政府的文件显示,受到俄乌冲突的启发,美军正在密集测试一种名为“快速击沉”(QUICKSINK)的反舰导弹。

这种导弹生产成本十分低廉,由美国波音公司与英国航空航天系统公司(BAE)联合开发,其最大的特点便是价格低廉,美军计划向其印太司令部提供数千枚这种弹药。

而在“快速击沉”完成测试之前,美军已经开始了导弹的囤积。目前,美军已经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大约800枚“标准6”导弹部署到中国周边。

图片
美国海军发射“标准6”导弹,这款导弹造价昂贵

从这些迹象来看,美军似乎要学习他们曾经最大的对手,前苏联的战术,用“饱和式打击”来对抗解放军。

不过显然,这样的想法多少有些不切实际。首先,“饱和式打击”这种战法早在上个世纪就事实上宣告失败了。随着“宙斯盾”系统的问世,以及数字化系统在海战当中的应用,舰队能够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应对来袭目标。

这最终导致了“饱和式打击”理论的失败,苏军也进行转向,开始发展自己的航母力量,但最后因为苏联解体而宣告失败。

图片
“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在苏联解体后被拆解

另一方面,今天的解放军拥有比过去美军更优秀的舰队态势感知能力,更强大的对空拦截能力与更高效的舰队内信息化系统。这些相互配合,为解放军海军锻造了一面真正意义上的“中华神盾”,使得解放军面对可能的威胁更加游刃有余。

最后,即便美军真的选择在中国周边部署大量的廉价反舰导弹,美军在该地区也仍然无法获得导弹优势。

姑且不说制造大批量“量大管饱”的廉价武器其实是我们的拿手好戏,美国波音本身也没有制造这种廉价武器的经验,最终做出来的成品到底能有“多廉价”这件事本身需要打一个问号。

图片
如今的中国海军已经拥有多艘“盾舰”

这在美军军备采购历史上并非没有先例,美军引以为傲的“自由”级滨海战斗舰从一开始就打着节约成本的旗号,号称可以通过“先进的LCS系统”为美军节约大量经费,结果在耗尽300多亿美元的经费后,被美国媒体评价为“美国海军有史以来最失败的项目”,最终遗憾下马。

况且,美军将大量导弹部署到远离本土产业链的印太地区这件事本身就会带来巨大的成本问题,这种新式廉价导弹显然不能通过“堤丰”系统进行发射,那么接下来是不是要研发新的发射系统?

已知这种系统与现有的武器系统并非替代关系,那么未来美军是不是需要在印太地区准备两套维护与后勤体系?维护人员是不是也要重新进行培训?

图片
美军的滨海战斗舰陷入了“服役一艘退役一艘”的尴尬境地

如此计算下来,美军可能还要花更多的钱来实现这一“宏图”,而这最终对所谓的“威慑解放军”,恐怕起不到什么作用。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