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强调中小学校服坚持学生自愿购买原则;同时提出,要培育绿色环保节约理念,探索学生校服循环使用模式,创新校服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等回收利用机制,厉行勤俭节约,减少资源浪费。(9月18日央视新闻)
校服被称为学生的“第二层皮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整齐划一的校服,便于学校统一管理,防止同学之间进行攀比,也是学校一种“行走的文化”。
中小学正是孩子长身体的关键阶段,校服的淘汰周期短,不少校服没有穿破穿烂,就已经不合身了。重新购买校服,成了一笔不必要的开支,如果能让校服“流动起来”,循环使用校服,物尽其用,既契合了我们倡导的节约精神,给家庭带来经济实惠,也是对学生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
全国中小学在校学生数量庞大,每年都会淘汰大量的校服,既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也会产生环境污染,校服循环利用则是一个可行的选项,特别是那些成色不错的校服,如能让后续的学生接着穿,既能有效平摊成本,又可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双赢”。
对于校服循环使用,国家早有相应的制度安排。早在2015年7月,教育部、原工商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就曾提出,“立足环保节约原则,选用礼服式校服的,可采用学校统一购买供学生循环使用的模式,也可探索校服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等回收利用机制,努力降低资源能耗。”
校服循环使用虽已倡议多年,但在现实中推广落地也存在不少的障碍,收效甚微。首先是家长的观念,如今的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家长不愿意孩子穿他人的“旧衣服”,更担忧孩子穿他人“旧衣服”遭遇歧视;其次是对卫生的担忧,与其他物品相比,衣服与人体接触更为密切,潜在一定的健康安全风险,让人心有顾忌;第三是渠道的缺乏,校服能否循环使用要得到学校的认可与撑腰,并将回收与再利用贯通起来,成为校服管理的一部分,才能形成有利于校服循环使用的大环境。
可见,校服循环利用不能止于倡议,更需要教育部门、学校与家长,系统联动,作为一盘棋进行统筹和探索。一方面,引领观念更新,将校服循环利用纳入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范畴,对其节约环保的价值予以肯定,并在中小学校开展试点,使其成为通行的做法,营造新风尚;另一方面,制定校服循环利用办法,指导开展校服循环利用,如,建立旧校服回收检疫、清洗、消杀机制规程,让家长和学生用得放心;明确旧校服循环利用在校服购置中的比例,利用定价规则鼓励回收与激励循环利用,等等。
此外,在推进校服循环利用的同时,也要重视校服配置上的减量。学生校服主要功能是满足校园管理“制式”秩序、防止学生间的盲目攀比,在此前提下,校服的配置也要遵循“最小必要”的原则,能少则少,从源头上减少校服浪费的发生。
文|木须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