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和“汨”,傻傻分不清楚?记住一句口诀就够了

中国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不乏许多相似的汉字,然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比如,“也许生命是汨汨而流的火光,因积攒了细小的感动而纯粹,那个回眸,编织的是生活明媚的抚慰。”这句话来自网络上的一篇文章,句子里有个字写错了,你能看出来吗?

“汨”和“汩”的结构、笔画完全相同,若书写稍不留心,这两字就会混淆,所以上述引文发生错误不足怪。


图片


其实,稍加注意,你就会发现,这两字右边部件是不同的,汨的右边是“日”,汩的右边则是“曰”,再说,它们的音和义都不同。

汨(mì),水名,湘江支流,发源于江西,流入湖南与罗水合流,故称汨罗江。

汉·王逸《九思·遭厄》:“悼屈子兮遭厄,沉玉躬兮湘汨。”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就是投汨罗江身亡的,今天的湖南汨罗,还建有屈子祠纪念他。


图片


汩(gǔ),叠音作拟声词,模拟流水的声音。

《老残游记》第三回:“池中流水,汩汩有声。”丁玲《阿毛姑娘》:“柔嫩的声音,夹在鸟语中,夹在溪水的汩汩中……”

也指水疾流的样子。比如杨沫《青春之歌》第29章:“晓燕闭着眼睛没说话,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汩汩而下。”

由此可见,引句当为“汩汩而流”,而不是“汨汨而流”。



要注意的是,写字一定要把汩、汨这两个特殊的字的字形、结构加以区分,“汩”的右边要胖一些,“汨”的右边应瘦一些。

此外,两字的意义也要分清,“汨”是河水名称,“汩”是水流疾速的样子和水流的声音。知此二者,就不会写错和用错了。

最后交给大家一句口诀:汩(gǔ)比较宽,汨(mì)呢,比较长。在汨(mì)罗江畔,听流水汩汩(gǔ),这回懂了吧?


图片


其实,除了“汩”和“汩”这两对汉字双胞胎,让人傻傻分不清之外,还有很多对儿“撞脸”的汉字,比如,“丐”和“丏”

第一个字大家都熟悉,是乞丐的“丐”嘛!但是第二个字知道的就不多了。它读作miǎn。本义是遮蔽、看不见。我国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他的名字就叫作夏丏尊

很多人都好奇,怎么会有人“丏”作为名字,一般人也不认识啊。说来,夏丏尊这个名字还有一段趣事呢。


图片


话说,1908年清朝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宣布“十年后实行立宪”,并要求各省成立咨议局,举行议员选举。

其时,正执教于浙江省两级师范学堂的夏铸先生,由于道德高尚,教学一流,很多师生都打算,在本校候选人推荐中投夏铸一票。

听到这样的议论后,夏先生便有所担忧:如果真的当选,肯定躲不开各种琐碎无聊之事,要是这样,自己的教学和写作岂不是大受影响?

于是,他决定防患于未然,利用本字“勉旃”之谐音改名为“丏尊”,并将其登记到选民册上。


图片


到了选举那天,虽然主持选举的校长特地强调——“夏丏尊”就是夏铸老师,但一些马虎大意的选民,很少注意“丏”这个生僻字,就随手写错,误认为是“丐”。

到了唱票时,工作人员也是“丐”、“丏”不分,一律记票于“夏丏尊”的名下。

看到自己高票当选,胸有成竹的夏先生,随即去找校长,请求验票。

当他看到一张写着“夏丐尊”的选票后,夏先生一脸得意地对经校长及工作人员说:

“你们看,这里明明写的是‘夏丐尊’嘛,这可不是我——我叫夏丏尊呢!”

于是,这“夏丐尊”便理所当然地成了废票;而待一张张废票被剔出之后,夏先生也就因“夏丏尊”票数不够而如愿落选。

为专心于自己喜爱的事业,竟使出如此奇招,这种“前不见古人”的非常之举,彰显的则是夏先生甘于淡泊、敬业乐业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