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请下午茶唯独没点你的份,对你说:不好意思呀,忘了你了。你怎么回?

图片

作者:余二三

把工作当作一场修行,遇人修心,遇事修性。

前两天,在网上刷到了一个求助帖。发帖者说,同事请大家喝下午茶,等到外卖到了,才发现唯独少了自己一份。她本想装作没看到继续工作,谁知这时同事讪讪地一笑说:“不好意思呀,点的时候忘了你了。”这不说还好,一说,发帖者心里就有点不舒服了。她思来想去,既无言以对,又咽不下这口气,于是转头发帖向网友吐槽。帖子底下,网友纷纷评论。有人直接点明,主打不内耗:

“‍是吗?我还以为你故意的呢!”

有人建议,说得讽刺点儿好:

“没事的,能省一点是一点,我能理解。”

还有反其道而行的:

“太好了,下次我请客的时候就不用请你了。”

……

网友们的评论,固然有意思,但放到现实生活中,还是要视情况应对。

图片

01

  • 一笑了之,拒绝自我内耗

如果同事确实忘记点下午茶给你,而你却因对方的无心之举耿耿于怀,最终只会陷入内耗。

有一阵子,#INFP最差人格#的话题上过热搜。

犹豫、社恐、高度敏感、情绪化......INFP似乎聚集了各种负面人格特质,因而被网友评价为“宇宙第一内耗人格”。

这一类人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是典型的高敏感、高内耗人群。

他们极易因为他人的言行、外界的评价而陷入痛苦,折磨自己。

网友@西红柿炒鸡蛋 就是典型的INFP人格:

在办公室汇报项目时,他得到了领导的表扬,结果当场被一个同事调侃:“你这么拼命,是不是想抢我们风头啊?”

无心的玩笑,@西红柿炒鸡蛋却当了真,整晚都耿耿于怀,越想越觉得不是滋味。

没想到第二天来到办公室,却发现那个同事像往常一样和自己谈笑风生,完全没将昨天的事放在心上。

这下@西红柿炒鸡蛋 心里更堵了,因为他为了一句根本不值得在意的话,失眠了一个晚上。

职场不顺利的原因,往往不是能力问题,也不是外貌问题,而是无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在反复纠结和焦虑中,不断透支自己,最终耗干精力。

其实,很多事情并不需要想得太复杂。

应对这类问题,无非就是简单的四个字——一笑了之。

在职场中,最优秀的员工不一定是能力最强、最聪明的,而往往是那些拥有“职场钝感力”的。

他们善于抛弃无用的情绪,专注解决问题核心,不被他人的言论与情绪左右,从而实现职场的高效交互。

《请叫我总监》中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片段。

老板因一名总监的失误大发雷霆,这时,熟悉领导秉性的秘书赶来救场。

过程中,秘书通过询问盛怒中的老板喝什么饮品,让老板转移了注意力。

发现被秘书精准拿捏的老板有些不爽,阴阳她“长本事了”。

秘书见老板怒色已消,只是还有些挂不下面子,于是顺势说:“是您带得好。”

这下老板听了,脸上的表情终于“由阴转晴”,直说拿秘书没办法。

但凡秘书心思敏感一些,都难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更无法成为老板心腹了。

弱者自困,强者自渡。

如果你是脆皮的职场打工人,不妨试着给心态“松松绑”:

在没有涉及原则底线的事情上,不在意他人的眼光,不听取他人的恶评。

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忽视化,才是职场生存智慧。

图片

02

  • 用高情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回到帖子的问题本身。

如果出于想要维护好双方关系的目的,其实做法还可以更加柔和些。

我们不妨笑着跟同事说:“那下次记得给我点两杯补回来哦!”

不仅化解了尴尬的氛围,也替同事圆了场。

所谓高情商,就是在合适的场合说合适的话,让气氛变得和谐又融洽。

适时发挥一点幽默感,就能巧妙化解矛盾,化戾气为祥和。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有一段非常经典的面试情节。

主人公克里斯因面试前的一系列倒霉事,导致他只能衣装不整地参加面试。

面试官看到克里斯的模样,觉得有点生气,质问他:“如果有个人连衬衫都没穿就跑来面试,最后还被雇用了,你会怎么想?”

面对面试官的责难,克里斯笑着回答道:

“那他穿的裤子一定十分考究。”

面试官听后,愣了一秒,便忍不住哈哈大笑。

一场紧张的面试,就这样在欢乐的氛围中结束。

最终,面试官听完克里斯对自己迟到的真诚解释,决定录用他。

克里斯也凭借自己的高情商回答,得到了至关重要的工作机会。

面对交际中的突发情况,很多时候我们不必钻牛角尖、急于解释或辩解。

遇到进退两难的情况,不妨试着打个圆场,把话说得好听一点。

既宽了他人的心,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又建立了良好的职场关系,何乐不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写了一本书,叫《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书中写到情商包含了自我察觉、自我管理、动机、同理心和社交技能五个方面。

高情商不只是社交的润滑剂,还能帮助我们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再进一步说,很多时候,情商可以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正如一位房地产老板所说:

“在现代生活当中,智商在人的成功中占的分量越来越低,主要是情商决定成功。各行各业成功的人绝不是读书最好或智商最高,是情商最高。”

可见,在职场中,情商对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运用好高情商话术,既不得罪人,也能扫除职场沟通盲区,帮助我们进一步提升人际关系。

图片

03

  •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当然,遇上“同事请客下午茶,偏偏忘记给你点”这种事,还存在一种特殊情况。

那就是:同事故意不给你点。

换言之,同事不在意你,也不愿意与你维持良好的关系。

这种情况,我们也不必为了维系关系而去讨好、迎合。

融不进的圈子,不必强融。

毕竟,同频才能共振,彼此三观不合,终究难以同行。

国内知名商业顾问刘润,在跟公司的一位高管经历过两次事件后,发现两个人始终不能同频。

两人在讨论产品口碑差的原因时,刘润建议,可以从用户评价方面入手,归纳要点后对症下药。

高管则认为,评论区都是竞争对手的恶意发言,没必要花时间看。

刘润又建议从员工处多方听取意见,改进产品。

高管却说,员工年轻、经验不足,他们的意见不值得考虑。

不论刘润提出什么建议,高管都有意无意地拒绝接受,不愿意与他沟通合作。

最后,刘润选择不再与他讨论任何问题,因为他意识到:两人之间存在的不是意见相左,而是认知鸿沟。

他也因此发出了感叹:“人与人之间最大的鸿沟,就是认知不对称。”

说白了,认知不同频的两人,是无法走进同一个圈子的。

而真正的聪明人,善于选择同频的圈子、挑选能并肩的伙伴。

在社会学上,有一个很有名的定律,叫“圈子定律”。

它源于社会学里很著名的“邓巴数字”理论。

说的是,人类的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圈子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也就是只有150人。

怎么样,这个人数是不是比想象中少很多?

没错,实际上,人一辈子的活动范围是很有限的。

如果社交圈越大,那么接触到的社交噪音也越多,人也越容易迷失自己。

所以啊,不必为了表面的合群,强行融入不属于自己的圈子,多出来的时间和精力,不如用于投资自己。

相同磁场的人,会互相吸引;同样优秀的人,会惺惺相惜。

职场本就是战场,人际交往就是资源互换,只有当你拥有了足够强大的能力和突出的成绩,才能站稳脚跟,掌握职场话语权。

到那时,会有更优秀的人被你吸引,更优秀的圈子向你靠近。

图片

04

《读者》中有句话读来让人颇有感触:

“真正的职场,不是游乐园,而是试炼场。”

把工作当作一场修行,遇人修心,遇事修性。

拒绝自我内耗,高情商处事,远离无用圈子。

既能成就事业,也能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