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带刺卖,大鹅嘎嘎叫!去春南片区最大圩场,淘正宗“农家产”

图片




说起潭水镇,当地人对它的“特色名片”如数家珍:钢铁、水泥等建材产业发达;鱼苗、花卉特色农产品远销省内外;地处我国最南端的喀斯特地貌带,风光秀美……但问到潭水圩的特色,却很少有人能说上一二。
潭水圩
是阳春市南部片区最大的圩场
其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
因圩场设在潭水河的深潭边而得名
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图片

记者9月9日走进热闹的圩场
和想象中古旧斑驳的百年古圩不同
眼前的圩市
马路整洁平整,两旁商铺林立
小商场还播放着欢乐的现代音乐

潭水镇镇北居委会主任林良创介绍,随着乡村振兴发展,现在的乡村旧貌换新颜,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下,潭水圩场也变得更现代化,商铺规划有序,商品种类齐全,与城市里的农贸市场十分相似。

潭水圩以安芬娜农贸市场为中心,向周边街道辐射。每逢“3、6、9”圩日,农民把自家种的大米、蔬果、番薯、姜蒜等拿到市场旁摆卖,竹编的箩筐、簸箕等手工制品及柴刀、锄头等生活用品和农具也随处可见。整个圩场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成行成类:蔬菜、瓜果摆一路,大米、豆类摆一路,鸡、鸭、鹅摆一路,各有各的阵地。

图片

作为阳春市蔬菜生产大镇之一,潭水镇蔬菜种植面积近2万亩。圩市里,辣椒、豆角、丝瓜、通菜等瓜果蔬菜琳琅满目,油亮翠绿,泛着水光。在一个卖丝瓜的摊位,两位老农正在闲谈,见记者走近,老农拿着红色的塑料袋,准备将丝瓜往里装,“很新鲜的,3块钱一斤。”老农说,他姓陈,是潭水塘尾村人。在塘尾村,农户以种丝瓜和豆角为主,小规模种植的农户一般会在圩日拿到集市售卖,帮补家用。

图片

卖春砂仁的摊位旁,卖板栗的摊位同样挤满了人,未脱壳的板栗堆放在地上,像一个个长满尖刺的小球。摊主黄先生忙着称重收钱,顾客则拿着小锤子,自己动手锤开板栗外壳,将里面新鲜的板栗放进袋子里。黄先生表示,这些板栗是一大早在春湾采摘的,早上7时便运到潭水圩售卖,两个小时就卖了近百斤。

图片

潭水圩日里,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卖鹅那段路。阳春白鹅是广东省内唯一一个白鹅品种,与常见的灰鹅相比,它的身体高大壮实,全身羽毛洁白,头较大,脖子粗,喙较短,呈橘黄色,还有个鼓鼓的腮帮子。据《阳春县志》记载,清朝时期,阳春就有养殖和食用白鹅的习惯,岗美、河口、潭水三个镇是其主要产地。

图片

江姐自家的养殖场已经办了五六年,养着200多只白鹅。她告诉记者,拿到市场上卖的白鹅都是超过一百天的,肉质紧实。挑选白鹅时首先要看毛是否柔顺不蓬松,其次要看喙和掌的颜色是否为橘黄色。阳春人喜欢将白鹅白切食用,这样烹制出来的鹅肉鲜嫩、汤清甜鲜美。

图片

趁圩少不了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在农贸市场旁的一家装修新净的早餐店里,坐满了来趁圩的顾客,一种瓦钵装的米糕小吃几乎是每桌必点。林良创说,这是潭水特色小吃——钵仔以钵仔为容器,用米浆制作而成,有咸甜之分,咸的有白、芋头等口味,咸香嫩滑;甜的则称为甜,爽口弹牙。吃钵仔也颇有“仪式感”,需要用削尖的竹签沿着钵仔的边缘划一圈,再划“井”字,使之变成小方块以方便食用。划好后加入炸过蒜子的蒜子油、酱油和用柴火炒制过的花生碎,便可以开始享用这道美味了。

图片

“还可以去尝尝猪肠卷,也是咱们潭水的特色小吃。”早餐店里的顾客环姨热情地推荐道。与阳江的猪肠碌不同,潭水的猪肠卷馅料更为简单。在手工薄粉皮上撒上一层炒香的花生碎或黄豆芽,再将粉皮像卷纸一般卷起来切成小段,淋上花生油和酱油便可上桌。吃进嘴里时,粉皮的软糯、花生的香脆与酱油的鲜咸交织在一起,口感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近年来,伴随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潭水圩场变得干净整洁,让村民趁圩更加舒心。虽然大多数农产品和生活用品在农贸市场和超市都能买到,但对于村民们来说,趁圩不仅仅是为了购买生活用品,它更是一种情怀、一种传统习俗的延续和传承。

源|阳江日报讯(记者/官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