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烂漫时》:绽放真实故事的时代楷模力量

图片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在云南省的崎岖山岭之间,一所名为华坪女子高中的学校,如同顽强的山花从坚硬的石缝中破土而出,在贫瘠的土壤中迎风绽放。这所学校背后的故事,就是电视剧《山花烂漫时》的原型,它以真实而感人的笔触,描绘了张桂梅校长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帮助大山里的女孩改变命运的艰辛历程,讲述了一个关于教育、信仰和希望的故事。9月10日教师节当天,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为原型进行创作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在央视综合频道和腾讯视频开播。
教育种子的萌芽:贫瘠土地上的生命力
在《山花烂漫时》的开篇,我们见证了一幕令人心酸却又充满希望的场景:为了阻止一个14岁的女孩谷雨被迫辍学并早早步入婚姻,张桂梅校长独自一人走进大山进行家访亲自劝诫。这一幕不仅揭示了贫困山区教育的严峻现状,更展现了张桂梅校长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无畏勇气。张桂梅校长的行动,源于她的深刻认识:“一个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命运”。这句话,如同一颗种子,深深植根于她心中,也成为她创办华坪女子高中的初心。她深知,教育不仅能够改变一个女孩的命运,更能够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为整个家庭乃至整个地区带来希望和变革。
图片
在这部剧中,我们看到了张桂梅校长如何将这颗教育的种子播撒在贫瘠的土壤上,尽管面临着资金短缺、社会偏见等重重困难,但她的信念从未动摇。她用爱心和智慧,一点一滴地滋养着这些种子,让它们在最艰难的环境中生根发芽,正如女高开学当天,孩子们在瓢泼大雨中爬山过桥,在老师和村民的帮助下走了两天泥泞的山路才完成报到,这便是学生们克服困难扎根的第一步。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谷雨”在张桂梅校长的帮助下重返校园,她们的眼睛里重新燃起了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这些女孩的变化,正是教育力量的最好证明,也是张桂梅校长不懈努力的成果。
植根生活的土壤:兼具艺术性和真实性
与以往大部分主旋律题材的剧集表达不同,这部剧以更具有艺术化、戏剧化、大众化的表达,生动诠释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使剧集在诠释事迹本身的庄重和崇高的同时不失生动性和生活感,让人笑中带泪,泪中有思。
剧集开场描绘了张桂梅校长笨拙地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中骑着摩托车去学生家中家访的一幕,一个性格直爽、风趣幽默、坚韧不拔的张桂梅形象栩栩如生地跃然于荧幕之上。剧集中描绘的张桂梅校长苦口婆心劝解学生、仗义执言教育村民、慷慨解囊帮助孤儿以及委曲求全四处“化缘”等情节,巧妙之处在于将张桂梅乐观、善良、坚毅的精神内核融于桩桩件件小事中,相较于一味地歌颂伟大,伟大之见于平凡则更加难得。
图片
张桂梅校长不仅是一个对待工作认真严格的教育者,还是福利院孩子们心中亲切温暖的“老妈”,而剧中的其他角色,如刀子嘴豆腐心的记者方琼,也总是细心惦念着张桂梅和孩子们的生活点滴、不看好女高发展的马副县长总能在关键时刻提供助力与支持、疼爱支持女儿的仁厚父亲却频频家暴妻子、倔强辍学的女学生也各有令人心疼和善良孝顺的一面……剧集在人物塑造上避免了脸谱化和扁平化,而是通过群像化、立体化的人物塑造手法,展现了每个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剧集中的文化和自然元素也极具真实感。张桂梅校长略带东北口音的普通话与当地村民的方言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语言上的差异不仅增加了剧情的趣味性,也微妙反映了她真正走进大山、见山开路的过程。同时,剧中的地道的方言口音、女同学们婉转动听的民族山歌等元素,都为剧集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此外,该剧取材取景于事迹发生地华坪县,真实呈现了乡镇生活原貌,更加真实地还原张桂梅校长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同时也展现了云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
红色精神的滋养:信仰的光芒,时代的强音
《山花烂漫时》通过讲述张桂梅校长的故事,深刻展现了红色精神力量在当代教育中的传承与发扬。
在剧中,张桂梅校长面对女高创办初期的种种困难,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女高创办伊始,面临着运转资金不足、学生基础薄弱、物质条件艰苦等多重困境,几位教师无法坚持也选择辞职离开。绝望无助之际,张老师翻看教师档案时意外发现仅剩的八名教师里有六名是党员,重新拾起了坚持下去的信念:“如果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阵地上哪怕只有一名党员,这个阵地都不会被丢掉,我们有六名党员,难道我们会把女高这块阵地给党丢掉吗?”由于经费不足,张桂梅只能带领几位党员教师在画出的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词,虽然物质条件简陋艰苦,但大家心中都重新燃起了克服一切困难的希望,这种精神力量成为了她们共同坚持下去的动力。
剧外张桂梅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讲道:“还没宣誓完,我们大家都哭了。”作为一名老党员,剧中张桂梅时刻在胸前佩戴党员徽章,永远铭记党员信仰。不仅如此,在学习之余,她还带领学生们看红色电影、唱红歌、背诵毛主席诗词,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也让红色精神在年轻一代中得以传承,增强了她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和凝聚力,激发了她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图片
在红色精神的滋养下,张桂梅校长的事迹也雕刻出独特的张桂梅精神,这便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奉献的大爱、坚韧不拔的意志、教育脱贫的使命感以及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张桂梅精神不仅是她个人的财富,更是华坪女高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
绽放的力量:楷模精神照亮山花烂漫
剧集从张桂梅校长的视角切入,生动地展现了她在建设女高过程中所经历的重重困难。资格申报、资金筹集、选址拿地、建设修整、教师招聘、学生招生到管理发展,环环都充满了挑战,真实地再现了一名普通人民教师如何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展现了她顽强的意志力和坚定的信念感。剧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精心雕琢,从张桂梅校长的每一次家访,到每一次与学生的深情对话,再到每一次为学校发展而进行的不懈奋斗,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张桂梅身上时代楷模精神的真谛与价值。这些生动的叙述,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张桂梅精神的力量,更激发了观众对于坚持梦想、服务社会和无私奉献的深刻思考。
图片
“我几乎付出的是生命”,张桂梅在聊到创办华坪女高时如是说。她直面困难,不屈于束缚和偏见,如高山一般巍峨;她始终坚持教育仁心,用无尽的关爱温暖每一个年轻的心灵,如流水一般绵柔。“山的外面,不还是山吗?”她用倾尽一生的托举,让一代代女学生们亲眼看到答案:山的外面,不只有山,更有蕴藏着无限人生可能的辽阔天地。
在《山花烂漫时》的叙事画卷中,我们不仅见证了张桂梅校长的个人奋斗,更看到了她如何点燃了整个山区的希望之火。教育穿透贫困的阴霾,照亮了女孩们的未来。张桂梅校长的坚持和努力,如同一盏明灯,驱散了山区的黑暗,让知识的光辉洒满每一个角落。她不仅是教育的播种者,更是时代的楷模,她的精神如同红梅,傲立风雪,向阳而生。
  作者:彭晨雨
文:彭晨雨(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东政法大学营商环境法治保障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编辑:郭超豪责任编辑:邵岭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