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近30年的他,在桂林得到救助,终于找到回家路!

中秋节是游子回家团圆的日子。刚刚过去的这个中秋节前,安徽人老束也回到了家乡,结束了他29年的流浪生活,与家人团圆。

此前,桂林市、平乐县两级救助站合力寻亲,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老束的家庭信息,终于取得了圆满的结果。

流浪老人不愿交流

悉心照顾打开心扉

老束是2023年到桂林的。当时,平乐县救助管理站接到一乡镇报告,该乡镇某村发现一名流浪老人,住在村里一处废弃房屋。

平乐县救助站工作人员接到信息后,随即前往该村了解情况。经过走访,发现老人在废弃房屋生活已经有一段时间。老人对陌生人非常防备,不愿多说,没有透露自己的身份信息,同时拒绝接受救助。

本着自愿救助的原则,平乐县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叮嘱老人注意安全,有需要可以向政府求助。同时,工作人员告诉乡镇民政干部,要持续关注老人动向。

在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平乐县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每月至少去看望老人一次,送上米油等生活必需品,冬天还给他送上棉被棉衣等御寒物资。

通过对老人不断看望和关爱,今年4月的一天,老人终于向工作人员写出了他的姓名——述某冲,说出了他家乡的名字——南陵县(音),以及其他一些与身份相关的信息。

得到信息后,平乐县救助站的工作人员马上着手核查。在核查时,工作人员发现安徽省芜湖市有一个南陵县,但是通过公安部门协助对老人进行人脸识别时,未比对到疑似身份信息。

按照以往的寻亲经验,只有省、市、县的信息,要核实一个人的身份无异于大海捞针。这时,平乐县救助站工作人员找到桂林市救助管理站寻亲工作小组的工作人员徐以泉,报告了老人的具体情况,探讨为老人寻亲的可行办法。

两级联动协作

寻亲有了眉目

今年6月,民政部确定桂林市救助管理站为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工作单位。在此背景下,市、县两级的业务协作变得更加紧密高效。市救助站对县区难以独立解决的问题采取提级办理、市县(区)协同等方式推进。

在了解老人情况后,市救助站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跟进此事。经过市救助站、平乐县救助站的沟通探讨,决定向安徽省南陵县救助站发送协查函,请求对方根据老人提供的信息仔细核查。南陵县救助站很快答复,查无此人。

工作人员并未气馁,又前往村里与老人交流,老人提供的信息还和之前一样,述某冲,南陵县人。虽然没有太多收获,但是通过此次走访,老人根据救助人员提供的信息,十分肯定自己就是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人。这个小小的突破,是对救助工作的极大肯定。

市救助站与平乐县救助站再次就老人情况进行研究。由于老人两次提供的信息一致,他本人非常确定,市救助站与平乐县救助站决定再一次向南陵县发函,请求再次仔细核查。遗憾的是,由于没有具体的地址,南陵县救助站经过核查还是答复“查无此人”。

虽然两次核查的结果都不理想,但根据老人自述,桂林的救助部门认真分析,仍然认为老人极有可能就是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人。

在此情况下,经过探讨研究,工作人员决定再次请公安部门协助,对老人的身份信息进行比对。这次比对有了突破性进展。

经过公安部门仔细比对,发现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弋江镇某村一位名为束某冲的老人身份信息与平乐县这位流浪老人相似,但这位老人的身份信息已经被注销,所以前几次比对都没有留意到。

终于找到老人亲属

多方协调帮他们团圆

随后,市救助站、平乐县救助站将信息发送给南陵县救助管理站,请求他们展开第三次核查,希望他们多走访,询问村里的老人是否认识身在平乐的这名老人。终于,经过南陵县救助站的广泛走访,在村里找到了老人的亲兄弟。经过老人侄子的辨认,确认这名老人的确是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弋江镇新江村人,名为束某冲。这个名字与老人自己提供的名字只相差一个字,他其实应该叫“老束”。

为老束核查身份信息的过程中,平乐县救助站仍然坚持照看他。8月份,老束说身体不舒服。征得其同意后,工作人员及时将他送医治疗。

在完成老束身份信息核实后,平乐县救助站按照区域性中心试点工作有关规范,请求市救助站协调护送他返回原籍事宜。市救助站随即安排救助管理一科科长吴少芬与平乐县救助站、安徽省合肥市救助站对接护送返乡事宜。

时间很快来到9月,在安排老束返乡事宜的过程中,他的兄弟与侄子非常激动,希望他可以在中秋节前回到家乡,与家人过个团圆节。

出于市救助站、平乐县救助站的实际工作考虑,结合亲属愿望,最后,老束的侄子专程驱车来到平乐县,接他返乡团圆。

图片
老束(中)已经回到家乡。(桂林市救助管理站供图)

见到亲人那天,一向比较平淡的老束非常激动,他认出了兄弟和侄子,大家都红了眼眶。家属说,老束走失多年,家人以为他已经故去,没想到,29年后又见面了,“今年能在一起过中秋了。

至此,老束结束了近30年的流浪生活,在中秋节前与家人团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