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马超,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我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2023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9697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5.4%(数据来源于《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在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的同时,“长期带病生存”成为了健康老龄化新的挑战。仅截至2022年,60岁及以上人口中失能和半失能人口就已经有4400万左右了,按当年人口数量来算相当于每6位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就有1位是失能老人(数据来源于《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这些失能老人很多都丧失自理能力,行动不便,生活中需要他人的持续照护。然而,由于家庭结构“少子化”的变化,许多老人得不到应有的关怀与照料。他们被迫在孤独中度过晚年,照护资源的匮乏使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护理费用的高昂更是让一些家庭不堪重负。
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的实施正是为了缓解老龄化对家庭养老的可持续性带来的挑战。作为一种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险,长护险通过服务补贴或现金补贴,减轻了家庭在照护失能老年人时的经济负担。我们2019年在《中国工业经济》上的论文已发现,长护险可以在改善老年人福利的同时,节约掉不必要的医疗开支。朱铭来教授、封进教授、刘宏教授、陈鹤教授等长护险专家亦有大量研究表明长护险在增进失能老人健康福祉的同时,还能让子女安心工作、增加老年家庭非医疗消费、缩小不同收入群体获得长期护理保障的差距。
长护险作为当今“第六险”,继续推进的必要性早已毋庸置疑。作为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在“我与我的家乡”栏目中,我更想推介南京市今年关于长护险的一项重要的新举措——辅具租赁服务。南京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一直面临着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严重等突出问题,早在2021年7月1日,南京就全面推行了长护险制度,为4万多户失能家庭减轻了照护负担。南京市医保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于今年2月1日推出长护险用于辅具租赁政策,并在江宁区开展试点工作:将失能人群常需用到的电动护理床、手动护理床、手动轮椅车、静态防褥疮床垫、翻身器、体位垫共六类长护险辅助器具纳入了长护险基金支付范围。这一政策3月1日开始在全市实施。
家住江宁区的79岁老人张礼奎就是这项政策的首位受益者。他因腰椎粉碎性骨折长期瘫痪在床,经常因为翻身问题而苦恼,又因身材高大,如果子女不在身边,老伴儿实在是力不从心。如今,只要经过简单的手续,即可申请租赁电动护理床。7个工作日内,定点辅具服务机构便上门开展辅具适配评估,并提出适配建议,经参保人员或其代理人确认,承办机构审核后,确定辅具适配产品。10个工作日内,定点辅具服务机构上门配送,开展辅具服务。之前租用电动护理床的费用是每天15元,这对于一个原本经济负担就比较重的失能家庭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但在辅具租赁纳入长护险之后,每天只需自付2.25元(基金支付85%)!大大减轻了家庭经济压力。此举不仅能有效缓解失能老人的家庭成员的照护压力,让他们安心工作;也让失能老人有了更舒适的生活体验,保住了他们的生活尊严。
还有一些家庭囿于辅具使用时间的考虑,担心只是短期使用而造成浪费,以前也没法租用,因而选择不购买辅具。但辅具租赁服务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给失能老人及其家庭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关怀。截至今年9月,辅具政策实施以来短短数月,南京市已有554人次申请该服务,现签约享受人数416人。租赁类产品779件(电动护理床350;手动护理床50;手动轮椅车379),购买类产品243件(静态防褥疮床垫155;体位垫69;翻身器19)。已让数百家庭切实享受到了贴心服务,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最后我们再回来算笔粗的“经济帐”:按照武汉大学CHARLS团队王格玮教授的最新测算,2021-23年长期护理的人均年经济成本为25475元,总的年经济成本为1.19万亿元,占2023年GDP高达0.94%。而这些成本中,有82.2%是家人的非正式照料(每人每年24824元,每天约68元)。辅具租赁的政府补贴也就每天几块钱(上文提到的电动护理床作为最贵的租赁产品,每日基金支付12.75元),如果这些辅具能够让失能老人生活方便的同时,帮助到家人减轻照料负担,让他们能更安心地将精力投入到劳动力市场,在弹性退休制度下能做出更妥善的决策,这会是个多赢的结局。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相关措施的进一步完善,未来社会将会更好地应对老龄化挑战,实现全民共享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