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绍兴市上虞区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虞交通集团)深谙此理。近年来,该集团积极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加快集团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不断以绿色生产力彰显新质生产力。
75年春华秋实,75年砥砺奋进。在上虞青春之城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上,上虞交通集团让交通产业博起绿色脉动,绘就壮阔的发展蓝图;让再生资源亮起一抹灵动的色彩,渲染无废城市的璀璨未来;让便民服务流淌绿色清泉,勾勒温暖的民生画卷。
绿色+产业,拓宽发展赛道
你是否想过,交通工程上普遍使用的梁板和小型构件也能实现工厂化生产,就和手机生产一样,而且还能广泛使用新材料、新工艺。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和生产成本,还为行业管理部门降低了管理难度,更为推动交通强国建设提供新质生产力。近年来,上虞交通集团在“交通+产业”这条绿色赛道上进行了成功探索。
2019年10月,上虞区交通集团与浙江交工集团共同投资组建了绍兴市上虞区交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虞交通产业公司),双方各自出资1.25亿元,致力于打造国内交通行业领先的高水平绿色交通构件工业化基地。
笔者看到,在交通产业公司,偌大的场地上堆放着由工厂标准化智能设备生产出来的预制梁板,在高精度可视化的机械控制下,一块块梁板不仅表面光滑,而且十分精美,好像一件件艺术品。据了解,目前这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智慧梁板生产基地。
绍兴市交通工程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推行梁板等预制构件工业化商品化生产,是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它能提高建设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由于每块梁板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和“产品合格证”,更有利于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数字化管理。这项工作,上虞交通产业公司走在了绍兴乃至全省前列。
在该公司一生产车间的玻璃展柜里,摆放着一组由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做成的小文创产品,有憨态可掬的金蟾、狮子;也有实用性强的烟灰缸和笔筒。这是上虞交通产业公司在新型材料领域精耕细琢的体现。这种混凝土材料,强度高、韧性强、耐久性好,在桥梁建设及加固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有望从源头上解决传统混凝土结构自重大、易开裂、耐久性不足、维护费用高等共性难题。同时该材料也符合现代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较长的使用寿命使其减少了维修和更换的频率,从而降低了资源消耗,减轻了环境污染,进一步减少了原材料制备开采,最终避免自然资源的过多损耗和浪费。
如今,该新型材料生产出来的预制构件已应用于上虞江东路互通、苏台高速、四川凉山州科教园区项目等多个项目上,并率先实现出省销售零的突破。上虞交通集团用实践描绘了一片全新的产业蓝海。
绿色+资源,舞动生态旋律
现实中,一边是渣土处置产消矛盾突出,另一边是城市建设中填料建材紧缺,“两难”能否变“两全”?2021年7月,在上虞交通集团控股主导下,绍兴市上虞区绿恒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恒资源公司)成立了。
作为上虞地区首家固化土生产公司,它弥补了灰土生产的空白,开启了再生资源变废为宝的新探索。近日,该公司负责实施的绍兴最大规模的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项目正式开启全面投产运营,标志着上虞乃至绍兴地区建筑垃圾资源化事业发展已迈上新的台阶。
据了解,绿恒资源公司建筑渣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估算27000万元,总计划用地200亩,项目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于2022年9月开工,至2023年12月主体工程完工并完成试生产。2024年7月12日,正式全面投产运营。
上虞交通集团“把科研作为长远前行的厚重行囊”。为确保固化土生产及施工技术可靠,绿恒资源公司在总部建立废弃土资源化利用研发中心,并与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固化剂研发及其延伸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实现人才技术深度融合。
2024年1月,由绿恒资源公司牵头申报的改良工程废土基层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已经通过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组织的科技项目立项审查。下步计划在2024年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结合现有在建交通工程项目,开展试验段施工。
虽然项目刚启动,但生产的固化土已经有了“实践”和“发光发热”的场所。他们将分别为虞北地区基础设施及综合提升工程和104国道绍兴东湖至蒿坝段改建工程(上虞段)供应27万方和46万方固化土作为优质路基填料,约消纳渣土73万方,能节约大量土矿资源和堆场场所,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
“除了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我们还将提供更过硬的产品质量。根据在滨海四路和虞北地区基础设施及综合提升工程上的试验检测数据,相关技术参数远高于《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等相关文件要求的标准,具备大面积推广的可能。”上虞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绿色+便民,雕琢至臻服务
当前,城市公共自行车和新能源汽车成为了许多市民的出行新选择。为了响应国家“双碳”目标,主动承担绿色低碳发展的社会责任,上虞交通集团把眼光聚焦到公共自行车夜间亮化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效率提升中,大大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
城市公共自行车夜间棚顶灯光到底能省多少电?上虞交通集团用实践证明,细微之处也能凸显匠心。
在该区公共自行车五期、六期建成投放之初,站点灯箱亮化设计稍有不足,导致站点全天候处于高耗能状态,每年运营电费高达7万余元。
为了完成省电技改,今年6月,上虞交通集团组建了一支由技术运营骨干和经验丰富的维修员构成的专业团队,致力于深入研究探讨节能改造最优方案。如将原先直接供应给机柜的220伏电压时控改造成更为节能环保的12伏电压时控,同时机柜照明与站点设备用电进行分路控制,既保证了站点各项设施稳定运作,又实现了能源的精细化管理。又如对机柜照明时间进行了调整,将其全天候亮化优化为晚上7点30分至23点的时间段照明,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该项技术改造预计可每年节省电费约4万左右。截至8月底,该集团已圆满完成73个站点的运营供电系统节能技术改造,实现了节能与便民双赢。
如何鼓励市民使用新能源汽车,提升绿色出行比例?这其中,提高充电场站效率是关键。今年以来,上虞完成多处充电场站的“四慢四快”升级改造以及强制检定工作,获得了群众满意口碑。
“此次场站改造完成后,增加了快充终端共计12个,改造后单个终端24小时内最高充电车次可达到15辆次,预计日均电量可达1400度,充电效率提升了一倍。”上虞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升级过后的充电桩还配置了漏电保护、过流保护、过压保护等电气防护设备,可以有效防止充电桩或者电动汽车受到电气故障的影响,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行稳致远,进而有为。上虞交通集团以“绿色”为题,让产业、资源、便民三个美妙音符,在天空下交织成一曲动人的乐章,奏响着上虞这座青春之城的辉煌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