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孙云)昨天,在由数千张梧桐区街景小照片拼出的武康大楼“千图成像”作品前,徐汇区湖南街道武康居民区书记柏祖芳一眼就认出了一张对她来说意义非凡的小照片,她自豪地对其他观众介绍说:“我们武康居民区7年前对居委办公地和活动室开展公共空间微更新,听取居民们要练瑜伽、排练走秀、打腰鼓、学国学等不同的需求,在80多平方米的螺蛳壳里办出了徐汇第一个‘邻里小汇’,而且还实现了居民自治和与周边居民区的共享。武康大楼的故事很多,大多数人只知道它的外观美,其实,楼里居民们共治共享的生活更美!”听了她的讲述,来到徐汇艺术馆“何以生新——梧桐深处·不一样的美好”展览现场的市民,由衷感受到了主办方和策展人希望传递的“不一样的美好”,也更了解了城市更新的“何以生新”。
图说:武康居民区书记柏祖芳一眼就找到了“邻里小汇”。孙云摄(下同)
昨天开幕的这一展览由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和徐汇艺术馆联合策划,从专业的角度和大众的审美,回溯徐汇的城市更新之路,以既专业又艺术的形式,对徐汇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展示。这些案例包括“公园塑新、社区营新、功能迭新、文艺赋新、历史溯新、住房焕新、未来更新”等7类,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城市更新地标,如曾经登上过新闻联播的乐山新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邻里汇里的顶流网红“天平550”等。从繁华商圈的功能跃迁、城市边角料到口袋公园的变身、社区食堂的温情升级、老旧宅邸与当代美学的岁月对话,这些案例讨论了徐汇尤其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独特的城市功能空间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展现人民生活的“面子”和“里子”。
图说:装置作品“千图成像”换一种视角看武康大楼。
就拿装置作品“千图成像”来说,通过数千张小照片记录了市民的回忆,远看是在城市更新中的地标建筑——武康大楼,近看则是一张张展现市民生活的鲜活场景。怀抱在胸前的婴儿,窗前起舞的阿姨,弄堂里晾晒的衣物,历史保护建筑的铭牌、欧式风格的窗棂转角……烟火气和人文历史在这里完美交融,象征着这座城市的多元文化与现代化进程。
图说:展览现场
这场展览不仅让专业人士和老百姓都能看得懂,还有很强的互动性,位于城市更新空间中的四家咖啡馆在室外办起咖啡市集,在徐汇艺术馆、黑石公寓、徐家汇书院等6个城市速写微驿站发放10000份特制速写卡片与城市速写地图,邀请市民参与公教项目“城市速写魔方”,画出19处地标建筑的城市速写,优秀作品有机会在徐汇艺术馆进行展示,让普通市民也有机会在City Walk中享受艺术漫步,发现城市生活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