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条当家 绿富同兴(三北工程攻坚战)

图片
每逢夏季,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绿意盎然、景色如画,吸引大批游客前来避暑。很难想象,如今的“中国草原避暑之都”“中国最美养生休闲旅游城市”,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还饱受风沙侵害,全市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面积达90%以上。
从生态脆弱区到生态旅游打卡区,柠条就是绿色转变背后的大“功臣”。
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政府依托“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完成柠条灌木造林1200万亩,构筑起一道遏制风沙危害、减轻水土流失的绿色屏障。
生态兴则产业兴。从政策到技术、从产品到产业、从企业到群众,乌兰察布市紧紧扭住柠条“金钥匙”,将柠条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方共赢。
科学造林好帮手
2023年6月6日,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动员令响彻三北大地。乌兰察布市位于首都北京向西240公里,作为内蒙古自治区距离首都最近的盟市,肩负着阻断沙尘入京的重大使命。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牢记嘱托、挺膺担当,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按照国家“三北”工程六期规划,乌兰察布市11个旗县(市、区)全部划入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市林草局编制“两大战役”实施方案和防沙治沙规划,布局“一带四区两片多点”作战图,借助“三北”攻坚战国家战略支持,积极争取项目、筹集资金,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三北”工程建设。2024年,整合落实阴山北麓生态综合治理、内蒙古东部草原沙地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7个,争取2024—2026年“三北”六期工程项目5个、投资16.9亿元,为防沙治沙提供了坚实保障。
柠条是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有研究表明,一丛柠条可以固沙23立方米。在防沙治沙过程中,乌兰察布市巧用这个科学造林好帮手。
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以水定绿、科学治沙,乌兰察布市根据立地条件和生态用水现状,确定以柠条为主体的规模化造林方略,全面实施柠条“倍增计划”。2023—2027年,全市计划年均完成柠条种、补植100万亩,平茬200万亩,建设柠条平茬及种植示范片区10个。加强技术迭代更新,先后探索出了“挖大坑、栽小苗”“坑里栽苗、垄上种子”“两行一带”灌草间种,“宽草带、窄林带”等种植方法,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柠条技术模式,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效,为“三北”工程攻坚战提供了“乌兰察布技术方案”。
目前,乌兰察布是内蒙古自治区3个柠条种植超千万亩的盟市之一,累计控制风沙危害350万亩、减少水土流失100万亩,大风日数每年平均减少4—6天。
2024年,乌兰察布市跑出防沙治沙“加速度”,已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86.5万亩。提出到2030年,全市将完成林草生态建设和成果巩固提升任务1322.5万亩,绿色防线将越筑越牢。
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
柠条富含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等营养成分,是一种优质饲料。当地有句歌谣:“柠条是个宝,既是林又是草,防风固沙保耕地,放牧烧柴做肥料,还是牲口救命草。”
乌兰察布市现保存柠条600万亩,产业市场前景广阔。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发出了“加快柠条资源利用,推动柠条产业发展”的指示要求。市委、政府闻令而动,依托资源禀赋,不断将柠条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背靠首府、面向首都,乌兰察布市便利的交通促进了人流、物流与信息流高效运转。市林草局牢牢把握区位优势,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剑春对柠条产业发展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座谈指导,并主动对接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等权威科研院所,进行柠条全域、全季、全株有效成分检测分析,就提升柠条高值化利用水平展开科研合作。
经市林草局牵线搭桥,察哈尔右翼后旗大正生物质能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敦化市北方食用菌研究所合作,建立了天麻育种和种植实验基地。目前正在进行田间推广种植试验,每1—1.5公斤柠条经发酵可培育0.5公斤天麻。按照天麻市场价每公斤70元计算,每吨柠条资源可收益2.8万元,效益是生产普通颗粒饲料的20倍以上。
如今,乌兰察布市已有柠条企业32家、注册资金2.25亿元,年生产柠条草粉、颗粒饲料等产品10万吨,产值达2亿元,发展成为华北地区比较集中的柠条产业集群地之一。
柠条企业众多,产品同质化现象难以避免。如何开辟产业赛道,拓宽产业链条?
发扬主体优势。市林草局将市场化思维引入柠条产业发展,定期组织企业召开产业发展座谈会,鼓励支持企业发挥主体优势,加强柠条综合化开发利用,与科研院所合作,拓展产品研发空间,向“一企业一特色”的方向探索新路子。目前,全市集科研、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柠条企业越来越多,饲草料发酵益生菌、复合发酵饲料等柠条产品相继问世,每吨售价是以往普通颗粒饲料的3倍左右。
发挥养殖优势。市林草局严格执行禁牧休牧管理制度,大力推行舍饲精养,先后在丰镇市和化德县建立了两个柠条高值化综合利用实验室,开展柠条在牲畜体内转化吸收、蛋白利用等检测试验,促进饲草料“自产自用”,有效提高了柠条饲草料比较优势,实现营养价值与味道口感的双提升。牲畜既能吃得饱、更能吃得好,还能长得壮。从一株柠条到一块好肉,全链条发展已成为乌兰察布市柠条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打造柠条“绿色银行”
发展柠条“绿色银行”,既要盘活存量,也要保证增量。乌兰察布市林草局从育苗、平茬、种植“三步”齐发力,全过程护航柠条茁壮生长。
第一步规范种子采收。加强苗木繁育,建设保障性苗圃两处,年均培育苗木600万株,储备“三北”工程用苗3435万株、用种33.57万公斤,全力保障有苗可种、有籽可播。
第二步推进科学平茬。在平茬时间、方式、机械等方面加大研究投入力度,对全市所有柠条企业进行摸底统计,根据企业产能规模合理分配平茬任务,避免资源浪费,使小企业能用、大企业够用。
第三步实行“平一补一”。要求柠条企业每平茬1亩柠条资源、补种1亩柠条面积,做到有平有补、有增不减,柠条资源稳步扩增。
一手抓生态,一手兴产业。乌兰察布市各级政府积极出台土地、任务、资源配给等优惠政策,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柠条企业的扶持力度。市林草局争取资金500万元,补贴企业购置柠条平茬机械,并组织企业赴北京、河北等地参观考察,帮助宣传推介。在第七届内蒙古林产品博览会上,5家柠条企业现场销售产品120万元,达成销售意向200余万元。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每年,乌兰察布市32家柠条企业就近为农牧民提供务工岗位600个,并以每亩10—20元的价格进行平茬补贴,群众可以通过出让柠条林地资源直接收益。部分村集体还以入股的形式参与柠条加工生产,年分红可达140万元。
随着“三北”工程“以工代赈”模式的实施,将有越来越多农牧民参与柠条种植与产业发展,预计可带动人均增收1.8万元。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原标题: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柠条当家 绿富同兴
作者:都兰 何致远 郭乐音
图片
编辑:李圣薇
初审:李燕
审核:苑铁军
投稿邮箱:
直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