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不露的桥墩石|温故·胶济铁路二三事

图片
山东铁道第一铁桥的明信片。

探秘“山东铁道”的时间

这张“第一桥”明信片所印文字中,“山东铁道”这一名称提供了时间密码。

1914年一战爆发,日军趁机对德宣战,占领胶济铁路全线。1915年3月,位于中国东北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按照日本政府指令,派出一批职员组成山东铁道管理部,隶属青岛守备军民政部,协助日军管理胶济铁路和煤矿,9月改称山东铁道部,一直使用到1922年底把胶济路权移交给中国为止。

此前,胶济铁路德国管理时期被称为“山东铁路公司”。此后,中国政府收回胶济铁路后,称为“胶济铁路管理局”和“胶济铁路管理委员会”。再到抗战期间,日本统治山东铁路的名称分别为“济南铁道事务所”和“济南铁路局”。抗战胜利至新中国成立前,名称分别为“济南区铁路局”和“津浦区铁路管理局”。由此推断,这张明信片印制的时间应该是日本第一次占领胶济铁路期间,即:1914年11月至1922年12月。

探秘“第一桥”的地位

从明信片简短的文字可以看出,这座铁路桥在胶济铁路线上,既然号称“第一铁桥”,一定有它的特别之处。

据1904年山东铁路公司编写的《山东铁路建设史》记载,胶济铁路修建时,桥梁主梁由美茵茨的古斯塔夫堡工厂、多特蒙德的联盟工厂、欧伯尔豪森的好望钢厂和柏林的柯尼希与劳拉联合钢厂供货。安装工作则委托给了古斯塔夫堡的桥梁制造厂,这家工厂引进钢桩基础,也自家承接制造这种基础桥的桥墩和桥台。胶济铁路干线上共修建了856座铁桥,支线上99座铁桥。桥梁式样多为半穿式华伦氏轻便桥。全线最大桥梁是淄河大桥,全长470米,此外较大的铁路桥梁分别跨过大沽河、胶河、云河、白浪河。明信片上的这座胶济铁桥显然不是其中任何一座大型桥梁,不仅长度有限,而且根本不是架设在河流上的铁路桥,是一座城市内与公路交会的立交桥。

再回到明信片文字中寻找线索。“济南风俗其三”,说明这座铁路桥在济南。既然不是胶济铁路全线技术难度最大的铁桥,也不是长度最长的铁桥,又号称“第一铁桥”,那就只有一个结论,是距离胶济铁路西端济南站最近的铁桥,即胶济铁路济南站往东经过的第一座铁路桥。

探秘“第一桥”的位置

“第一桥”的大致位置有了,继续对照1915年前后绘制的“济南市街图”。

图片
20世纪初的“济南市街图”。上方是津浦铁路和济南站,下方是胶济铁路和济南。

先找到图中济南商埠区北面的两条铁路线,上方是津浦铁路线,图中称为“津浦铁道”;下方是胶济铁路线,图中称为“山东铁道”。从济南站往东沿着铁路线寻找,两条铁路分别与一条“至泺口”的公路相交。不同之处是山东铁道与泺口大道相交的地方出现了铁路桥的图示,而津浦铁道与泺口大道相交的地方却没有铁路桥的图示。按照地图标示,铁路与公路交会,如果修建的是铁道线在上,行人车辆在下的涵洞,就标示为铁路桥梁;如果修建的是铁道线在下,行人车辆在上的高架,就标示为公路桥梁。通过以上分析,山东铁道与泺口大道相交的铁路桥,就是明信片上号称“山东铁道第一铁桥”的位置。津浦铁道与泺口大道相交的公路桥,就是现在仍在使用的济南天桥。

按照这个线索,笔者又从一本1936年10月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倪锡英所著的《都市地理小丛书——济南》中找到了印证。该书记载:“从胶济站的南面,转向东,再折向北,行近铁路通过的地方,路势便渐渐低下去,从铁道的下面穿过,仿佛一座旱桥一般。在这个交通区内,日常是不断的车轮声,列车的影子,不绝地在两站间驶过……”这段描述恰恰吻合了明信片中的场景。

寻找“第一桥”的遗迹

抱着浓厚的兴趣,笔者把那张“山东铁道第一铁桥”的明信片及考证文章,以《山东铁道第一桥并非老天桥二者原来是邻居》为题,首发在“有淘有聊老济南”公众号上,没想到引发了不少老济南文史爱好者的关注,探秘“第一桥”又有了柳暗花明的进展。

公众号文章结尾处,笔者颇有感慨地写道:“虽然现在那座第一铁桥早已踪迹皆无,但那条连接两座车站之间的岔路还在,那座胶济铁路济南站还在。回溯一座铁桥、两座车站、三条街道,也许能从另一个视角追溯济南这座城市的百年变迁”,但有知道底细的老济南在公众号留言说:“位置应该在天茂路西口,依天茂路的方向向西偏南的对面,20世纪70年代时,铁路游泳池南,还尚存其很小的一部分石头桥基。天茂路,即当年胶济铁路的路基,这在20世纪50年代依然存在很清楚的痕迹。”于是引发了笔者到实地一探究竟的兴趣。

笔者先按照朋友所说来到了天桥南头的天茂路,从路口往东看就像一个居民小区,往西看视线被天桥挡了个严严实实,丝毫没有铁路桥的影子。沿着天茂路往东,折向小纬北路,再转到铁道北街陈家楼附近,终于见到了与道路并行的胶济线。

图片
济南陈家楼附近铺设铁道征地的地契。

对照地图,证实了天茂路即当年胶济铁路的路基,20世纪30年代末津浦与胶济铁路并轨的时候废弃。这也与胶济铁路博物馆展出的一份1938年10月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北支事务局在济南陈家楼附近铺设铁道征地的地契相吻合。从陈家楼附近的街名也能找到证据,现在铁路线南面的那条街至今仍叫“铁道北街”,对照老济南地图会看到,铁道北街当年确实在铁道以北,而那条铁路线就是济南最早的铁路——胶济铁路。

随后,笔者又返回天茂路西口,越过天桥来到了对面,在车站街2号月亮门内的上坡道上,发现了两块四四方方的青石,斜躺在一片水泥堆砌的地面上。青石出现在这里,与前文考证的“山东铁道”第一铁桥的位置相吻合,与网友的描述相吻合。

图片
山东铁道第一桥桥墩石被发现时的样子。

探寻“第一桥”下的两站通道

在寻找“第一桥”的桥墩过程中,笔者看到了100多年前连接两座济南火车站的岔路还在。当年,胶济铁路济南站和津浦铁路济南站由于路权之争,相互博弈,并立而建。两座大型车站相距200多米,客车却各行其道,互不相通。从青岛通过胶济铁路到济南后,必须出站,步行到津浦铁路济南站,才能坐上北上或者南下的列车。当年旅客在两座车站之间步行的通道,就是从胶济铁路济南站出站后,沿着经一路往东,在通往泺口的路口往北,从“山东铁道第一铁桥”下穿过,沿着西北方向的那条岔路才能到达津浦铁路济南站,反之亦然。

当年,两座济南火车站之间还没有东西两条站前街。东站前街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而西站前街的修建却是20世纪30年代末,济南两座老火车站合二为一时修建的。从20世纪40年代的济南地图中可以看到,胶济线与津浦线并轨后,原胶济铁路济南站北面铁道被拆除的同时,西站前街出现了,才成为进出合并后济南站的必经之路。

100年后,笔者站在昔日人来车往的“山东铁道第一铁桥”位置,参照当年明信片照片的角度往北看,拍下了100多年后“路是景非”的变迁。在那条岔路的尽头,还拍下了至今尚存的津浦铁路高级职员公寓。

图片
山东铁道第一桥桥墩石全貌。

经过这次实地考证探寻,“山东铁道”第一铁桥确切的位置可谓是“物证、人证、史证”俱在。回溯一座铁桥,也许能从另一个视角追溯济南这座城市的百年变迁。如今,那两块“山东铁道第一铁桥”的桥墩石已经征集到胶济铁路博物馆。虽然两篇文章的考证探秘告一段落,珍贵的铁路遗存也得到妥善保护,但正像朋友们在留言中说的:“追溯济南的百年变迁,就得依靠刨根问底,精细求精”“探索研究使文物鲜活起来,这样才能让文物变成文化”。

作者:陈宇舟 编辑:徐征 校对: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