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于9月20日至12月20日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举办,这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具规模效应的“敦煌文化大餐”。
展览中除了众多精彩敦煌艺术品的展示,更有众多敦煌知识点,可以让你一路观赏一路学习。其中,敦煌洞窟是哪些人建造的?举世闻名的敦煌壁画又是如何画出来的?这些知识点,就很生动有趣。
敦煌洞窟那么多,第一个建洞窟的是谁呢?
据记载,敦煌的第一个洞窟开凿于公元366年。当年,一个名叫乐僔的和尚走到敦煌这里,看到此处的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于是在此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后来,又有其他禅师在旁边开凿了第二个洞窟,莫高窟的营建由此发轫,并连续建了十个世纪。到元代以后,莫高窟停止建窟。但此时的敦煌石窟已经包罗万象,集八方之大成了。
建洞窟的当然是工匠,在敦煌洞窟的建设过程中,大家的职业分工十分明确。首先从身份上说,就分窟主和工匠。
窟主一般就是虔诚的供养人。而工匠里,又分干粗活和干细活的,劈岩凿窟的叫“良工”,绘制塑画的称“巧匠”。
具体分工上,还分为了泥匠、石匠、打窟人(负责在岩壁上镌窟)、木匠、塑匠和画匠。
不但分工细,工匠们还要分技术等级,其中有“博士”,居然还不是最高等级。
排在最高等级的工匠叫“都料”,是具备高级技艺的师傅,它要负责整个工程的规划。
其后是“博士”,属于高级工匠,专业本领扎实,可从事本行业所有技术施工任务以及高难度技术劳动。
排第三的是“师”或称“先生”,主要是从事画像和塑像的,最少应该是博士级,而且能够带徒弟。
之后是“匠”,也是工匠阶层中的主体力量,是能独立从事一般技术性劳动者。
最后是“生”,这个级别的画工,能在“师”的带领下从事绘画劳动,也能独立进行绘画劳动,靠画佛画以糊口。
敦煌壁画举世闻名,这种壁画是怎么画出来的,它又有哪些讲究呢?
敦煌壁画的创作绵延了十个世纪,但各时期的壁画制作方式基本一致。第一道工序就是总体设计。设计时,要根据窟主们特定的意愿,根据佛经,对洞窟四壁所画的内容题材进行总体规划,设计画稿。
由于此类绘画有着严格的规制,所以即使相隔多个朝代,敦煌壁画大都是依据相同的粉本或画稿传承下来,而每个时代又会在原有的粉本基础上,拓展出富有新意的画稿粉本。
在具体创作时,大体分为三种绘画方式。
一种是直接起稿。就是按照内容对整窟墙体进行大块面的划分,然后用娴熟的绘画技巧,徒手直接在墙上画,一般是直接用毛笔蘸淡土红颜色直接在墙上勾画。
顺便说一句,敦煌壁画所用颜料都是用天然矿石经粉碎研磨而成,再加入动物胶进行黏结使用。
第二种创作方式是按比例划分墙面起稿。就是根据事先画好的构图小稿,按比例放大,画到相应的墙上。
第三种是粉本刺孔。就是先在纸上画墨线,并沿着墨线打小孔洞,将粉本置于要绘制的墙面上,将装有色粉的袋子,不断扑压在孔洞上,在墙面上留下由色点连成的轮廓,再用墨线将其勾画连接起来,就呈现出完整的图形。
敦煌壁画的创作方式大家都了解了吧?此次敦煌艺术大展中类似的知识点还有很多,值得大家在前去打卡之余多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