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鲜越“毒”?正是高发季!安全吃海鲜注意这4点

图片

现正值吃海鲜的好季节,
人们少不了要“尝一尝鲜”。
如果你有生吃海鲜的习惯,
那可要警惕“副溶血性弧菌”找上门,
这是一种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
人体感染“中招”后,
轻则腹泻、腹痛,
重则脱水、休克。
副溶血性弧菌是什么?
易受污染的海产品有哪些?
怎样预防这种致病菌?

图片


海鲜不熟?当心副溶血性弧菌


捞汁小海鲜、凉拌海鲜大杂烩……殊不知人们在享用美食时,隐藏在海鲜中的“头号杀手”——副溶血性弧菌,已经悄悄找上门来。

副溶血性弧菌又称致病性嗜盐菌,呈弧状、杆状、丝状等多种形状,是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天然存在于海水、沿海环境、海底沉积物和海产品中,引起中毒的食物以乌贼、海蟹、海虾海蜇最多见。

图片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它生命力顽强,在海水中可存在47天,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个月以上,进食海产品后中毒者多因食物容器或砧板污染所致,此外还包括生食海产品、烹调海产品时未烧熟煮透等中毒原因。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常见于沿海城市,多发于每年4—11月,高峰期为夏秋季7—9月,正处于海产品大量上市时。


被它“放倒”,会拉到怀疑人生


食用含有致病活菌的海鲜容易引发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副溶血性弧菌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率。临床以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头痛、腹泻(多呈水样便)、低热等为主要症状,并伴有剧烈腹痛、脐部阵发性绞痛等特点。重症型常出现黏液便和黏血便、脱水休克等症状。

图片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一般来说,感染了副溶血性弧菌后平均10小时出现症状的居多,快的话4小时,慢的话24小时。大部分患者的病程为2—3天,病程较短,恢复较快,不留后遗症。尽管副溶血性弧菌感染中毒通常具有自限性,但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可能因抢救不及时而导致死亡。

疑似中毒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并及时就近就医,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对症治疗。吃过相同食品未发病的人,也应尽快催吐、洗胃、清肠。

如在餐饮单位就餐,保存好消费票据、就诊记录、检验报告等相关证据,同时配合疾控等部门开展调查,以便查找原因,避免、减少此类情况的再次发生。

退退退!预防感染有办法


副溶血性弧菌对酸、温度敏感,在食醋中5—10分钟死亡;在56℃加热条件下,5—10分钟灭活。预防这种致病活菌的最好方法,就是将食物充分加热后再吃。


即使在海产品丰富的广东,享用美味的海鲜也不能太任性。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


安全选购+低温储存





购买时应选择外观完整、色泽鲜艳、无异味的新鲜海鲜,不购买和食用来源不明或破损、变色或散发异味的海鲜产品;采购的海鲜应尽快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冻,尽量在短时间内食用,避免因长时间暴露在室温下而滋生其他细菌。


图片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科学烹煮





高温可以杀死海鲜中大部分细菌和寄生虫,烹煮海鲜时,一定要确保煮熟煮透。不同的海鲜、不同的烹饪方式,煮熟所需的时间略有不同,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见海鲜的烹煮方法和火候。


蚬子:不加水干锅煮,3—5分钟注意过程中不要打开锅盖;

生蚝:开锅后蒸3分钟个头大的生蚝蒸的时间须延长1分钟;

海螺:煮海螺必须加水,一般两斤海螺加一碗水,水开后煮3分钟左右,看到海螺的螺头略微探出身来即可;

皮皮虾无论大小,蒸制的时间都是开锅以后7、8分钟

螃蟹为防止蟹黄流出来,螃蟹肚子一定要朝上,开锅以后蒸10分钟左右,看到螃蟹完全由青变红就可以出锅;

章鱼章鱼的头和爪熟的时间不同,最好分开煮,先把头切下来下锅煮7、8分钟以后,再把爪放到锅里煮5、6分钟

海鱼:蒸鱼最好用旺火,清蒸前需在鱼身上改刀,开锅后继续蒸5、6分钟


图片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规范加工





加工处理海鲜时,应保持手部清洁,做到生熟分开,且用于处理海鲜的刀具、砧板等工具应及时清洁消毒。


避免生食





尽量避免生食海鲜,尤其是那些未经特殊处理的生腌制品或冷食海鲜。因为腌制方法并不能完全杀死海鲜中的微生物,生食风险比较大。如果一定要食用或者制作生腌海鲜,要在正规渠道购买达标的生鲜食材。


如果在食用海鲜后,

出现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

应立即就医。

切不可按经验,

盲目服用止泻等药物,

以免因误判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图片

想及时收到更多科普知识
把“广东科普”设为星标吧~
↓↓↓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