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让校友们重温洪校长的经典文章,我们特此设立了每周五的“经典文章再现”专栏。结合当下行情,将这些经典内容与大家分享,你或许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注:本文原标题《常规解决通货紧缩的方法还能见效吗?》,于2024年9月8日首发于微博。
前行长易纲承认我国可能已经面临通货紧缩,我们来看看一些解决通货紧缩问题的常见方法,同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些方法能有用吗?现在已经采用了哪些?解决通货紧缩问题时对股市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货币政策方面
1、降低利率
原理:中央银行降低基准利率,使得商业银行的借贷成本降低。这样,商业银行就会倾向于降低贷款利率,从而刺激企业和个人的借款需求。企业借款增加可以用于扩大生产、投资新项目等,个人借款增加可能用于消费,比如购买房产、汽车等大件商品或者进行其他消费信贷活动。这些都会增加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有助于缓解通货紧缩的压力。
举例:例如在经济衰退导致通货紧缩时,央行将基准利率从 3%降低到 1.5%,商业银行的房贷利率可能从 5%下降到 3.5%,这会吸引更多人申请住房贷款,从而刺激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活动中的货币量。
2、量化宽松
原理: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大量购买政府债券、金融机构债券甚至其他资产,如企业债券、股票等。这一操作直接向金融市场注入了大量资金。金融机构在出售这些资产获得资金后,会增加对企业和个人的贷款供应,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同时,量化宽松政策还可以降低长期利率,进一步刺激投资和消费。
举例: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实施了量化宽松政策。例如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联储)大量购买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向市场注入了巨额资金,以缓解通货紧缩风险,刺激经济复苏。
财政政策方面
1、增加政府支出
原理:政府通过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公路、铁路、桥梁、机场等)、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投入)等方面的支出,直接创造了市场需求。这些项目的实施需要雇佣大量劳动力和采购原材料、设备等,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进而提高居民收入,刺激消费。同时,政府支出增加还会拉动企业的生产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缓解通货紧缩。
举例:假设政府决定投资 1000 亿元用于建设高铁项目,这将带动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等多个行业的需求。钢铁企业会接到更多订单,从而增加生产,可能会扩招工人;工人收入增加后,会增加日常消费,如购买更多的食品、服装等,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活跃。
2、减税降费
原理:政府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税负以及减少各种费用(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企业在税负降低后,有更多资金用于扩大生产、技术研发、增加员工福利等,这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投资。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后,消费能力也会相应提高,从而刺激市场需求,缓解通货紧缩。
举例:假如政府将企业所得税税率从 25%下调到 20%,一家原本年利润为 1000 万元的企业,其所得税将从 250 万元降低到 200 万元,企业可支配利润增加了 50 万元。企业可以利用这部分资金进行设备升级或扩大生产规模。对于个人而言,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或者税率降低,个人到手的收入增加,可能会增加旅游、教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支出。
其他方面
1、调整产业结构
原理: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通货紧缩环境下,一些传统产业可能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通过鼓励和引导资源向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流动,可以提高经济的整体效率和活力。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够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举例: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对新兴产业给予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例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期,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给予每辆车一定金额的补贴,同时在购车环节给予消费者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这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电池、电机、电控等相关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
2、改善供给质量
原理: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刺激消费需求。在通货紧缩时期,消费者对价格较为敏感,但同时也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性价比。企业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工艺、提升管理水平等方式,生产出更优质、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价格下降的压力,赢得市场份额。
举例:苹果公司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出具有新功能和更好用户体验的 iPhone 系列手机。虽然其价格相对较高,但由于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良好,仍然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购买。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苹果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了较强的竞争力,实现了较好的销售业绩。
注:这篇文章探讨的问题非常重要,但思考方式非常常规常见,且把这篇文章作为一个引子,后面我会写一篇更深入的思考。
【备注:股市有风险,入市。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